循经刮痧拔罐艾灸联合中药贴敷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疗效研究

2018-04-18 07:06
关键词:刮痧偏瘫中风

张 霞

(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康复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

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是由于大脑动脉系统病变引发的一系列的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血管痉挛、破裂或者闭塞常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循环局部障碍和以肢体偏瘫为主的功能损害[1]。中风病因病机属于本虚标实,表现为突然昏仆、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具有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及致残率高等特点[2]。据国家慢病统计,我国卒中发病率居世界首位。由于脑卒中病侧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损害,临床约80%的脑卒中患者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尤以肢体偏瘫发生率最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存质量[3]。传统中医药特色对中风病有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随着中医护理技术的广泛开展,我院将循经刮痧拔罐艾灸联合中药贴敷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技术应用于中风恢复期肢体偏瘫患者康复,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康复科2015年7月~2017年10月80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中风病的诊断依据。患者均经脑CT、MRI影像学检查确诊后正规治疗转入康复期。排除合并心、肝、肾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及合并脑外伤者。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56~76岁,平均年龄(63.73±4.12)岁,平均病程(25.63±3.08)d。左侧偏瘫19例,右侧偏瘫21例。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4.12±4.72)岁,平均病程(26.02±3.72)d。左右侧偏瘫各2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治疗方案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两组临床资料、肢体神经功能评分和功能残疾评分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针灸治疗,上肢取尺泽、曲池、合谷、内关、手三里;下肢取环跳、血海、阳陵泉、风市、丘墟、太冲。取患者偏瘫侧穴位,30号不锈钢1.5寸毫针直刺,深度0.5~1.5寸,得气后采用手法捻转,平补平泻法时间1~3min,1次/d,10d为一个疗程[5]。

1.2.2 观察组实施循经刮痧拔罐艾灸联合中药贴敷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法,10 d为一个疗程:(1)循经刮痧拔罐法:患者取俯卧位,取患者大杼、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背部双侧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先行平补平泄法刮痧后给予该膀胱经走罐,再留罐10 min。再行患侧上下肢循经刮痧和留罐15 min,选穴(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及阿是穴等;下肢:环跳、扶承、风市、伏兔、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及阿是穴)拔罐刮痧每周一次。(2)灸法:选穴百会穴悬灸,督脉及膀胱经上的穴位,用8孔(单排)的艾灸盒进行艾灸治疗,艾灸盒下层铺鲜姜末,艾条距离皮肤3一5 cm,加强观察防止皮肤烫伤;灸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及阿是穴等;下肢:环跳、扶承、风市、伏兔、足三里、血海、委中穴、承山、三阴交、太溪、昆仑穴、太冲穴、侠溪穴、涌泉穴,1次/d,15~20 min/次。(3)中药贴敷:使用自制痛痹散,取白芷、防风、羌活、姜黄、薄荷、丁香、乳香、没药、血竭、红花、川乌、草乌各100 g等份研末,黄酒调敷于偏瘫肢体之肘、膝关节,辅以TDP神灯照射,1次/d,30 min/次。照射时注意测量皮肤温度,防止灼伤。

1.3 疗效观察

观察评定患者上下肢运动神经功能、功能残疾及生活质量和疗效评分:(1)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6](NIH stroke scale,NIHSS)第5、6项上下肢运动评分,各6项,项目评分标准为0、1、2、3、4、9,分值越高神经功能越差。(2)功能残疾:使用改良Rankin量表[7](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水平的疗效判定指标,较BI更能反映康复较好的卒中病人之间的功能残疾差异。MRS评分≤2作为划分脑卒中病人是否残疾的分界值。(3)生活质量评分: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产质量测定量表简表[8](WHOQOL-BREF)测定患者近2周的生存质量,共包括26个条目和3个附加问题,包括生理、心理、社会观察、环境4个领域,各领域得分4~20分,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功能残疾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NIHSS、MRS评分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MRS评分组内比较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水平;干预后,两组组间NIHSS、MRS评分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功能残疾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功能残疾水平比较(±s)

项目 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t P 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t P NIHSS评分 上肢评分 4.19±0.34 4.11±0.32 1.035 0.304 2.11±0.16 3.59±0.27* -19.824 <0.001下肢评分 4.06±0.23 4.08±0.24 -0.283 0.778 2.02±0.22 3.56±0.34 -23.864 <0.001 MRS评分 3.52±0.25 3.55±0.27 -0.375 0.709 3.08±1.71 4.68±1.90 -22.825 <0.001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WHOQOL-BREF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组内比较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水平;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

干预后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t P 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t P生理领域 10.48±1.06 10.36±1.81 0.494 0.623 10.53±1.06 11.07±1.81 -2.483 0.015心理领域 12.44±1.69 1.94±1.95 -1.884 0.063 16.39±1.61 14.12±1.25 10.778 <0.001社会关系领域 13.25±1.16 12.85±1.45 1.599 0.114 17.41±1.06 13.54±1.25 15.374 <0.001环境领域 12.78±1.69 12.49±1.95 1.141 0.257 16.74±1.61 14.30±1.55 10.554 <0.001总分 40.96±10.23 40.30±11.02 0.3 0.765 62.2±10.23 51.12±11.02 4.541 <0.001项目 干预前

3 讨 论

中风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证见多端。急性期为病程2周内,恢复期为2周~6月。中风偏瘫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元气亏虚、痰瘀痹阻脉络,最终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肢体失养[9]。因而对于中风偏瘫恢复期的治疗原则为恢复人体阴平阳秘状态,顺经络之气,使阴阳相应、气相交贯,引气归元、疏通经络达阳气温煦和濡养功能。祖国传统医学《素问·痰论》有针刺阳明经穴使十二经气血通畅,因此中风偏瘫弛缓状态主要取手足阳明经穴位手足阳明经穴位。本研究所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循手足阳明经、足太阳膀胱经和关节附近穴位,可使肾间元气和脑部元气相互转化、相互依赖,达到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以恢复肢体关节经络通畅的作用[10]。

中风偏瘫患者康复最终目标为克服残疾所造成的功能障碍,使肢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影响和负担[11]。中医护理技术素以简、效、易、廉的特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以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病痛为优势彰显[12]。本研究所采用循经刮痧、艾灸、中药贴敷法,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有显著的促进功效,显著改善了患者功能残疾水平,加速了康复进程,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且具有操作安全、便捷和高效,患者接受和认可度极高。

[1] 龚文齐,陈慧.脑卒中肢体障碍的社区康复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12,20(1):51-52.

[2] 甄世锐,王维峰.醒脑通腑三法在中风病急性期的应用体会[J].山西中医,2012,28(12):37-38.

[3] 崔 颖,汪凤兰,吴庆文,等.活动分析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2014,34(3):775-776.

[4] 余康潮,陈俊琦,黄焕琳,等.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2):179-180.

[5] 田仕奇.补阳还五汤+止痉散辨证分型联合针刺治疗中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9):146-148.

[6] 吴 婷,汪 琴,陈 彦,等.他汀类药物可促进卒中后肺炎恢复但不影响卒中转归: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2,20(10):727-731.

[7]耿介立,宋叶平,金海峰,等.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6,12(3):123-130.

[8] 侯丽君,赵晓峰.WHO生存质量简表评价脑卒中患者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3,2(1):5-8.

[9] 安洪泽.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湿热郁阻型脑梗死急性期43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2):237-237.

[10] 马娟春,蔡拉平,郝树森,等.太阴阳明平衡刺法治疗脑卒中下肢偏瘫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6):653-654.

[11] 李文苑.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9):70-71.

[12] 刘志宏,刘香弟.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3, 13(10):14-16.

猜你喜欢
刮痧偏瘫中风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漫画
面部刮痧真的能美容吗
刮痧疗法适合所有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