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技术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2018-04-18 07:06杨潇娜
关键词:灵敏度螺旋准确率

杨潇娜

(巴州人民医院,新疆 巴音郭楞 841000)

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此病症多发于45岁以上男性、55岁以上或绝经后的女性群体中。冠心病的发病症状为:胸骨疼痛、心脏烧灼样及压榨性等。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冠状动脉狭窄也呈逐年增长态势,在临床中存在复杂多变的情况,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现象,影响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结果。目前,我国在冠状动脉狭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一般性冠状动脉诊断模式对其进行诊断。受该种方法的有创影响,导致多数冠心病患者难以接受,进而影响患者的最佳诊断时间,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在临床中开始采用64层螺旋CT技术对不同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64层螺旋CT技术是一种全新性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具有显著地临床诊断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一年内来我院就诊的不同程度的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进行调查分析,其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提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2.8)岁。参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43~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4±2.5)岁。两组患者均符合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组间数据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参照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之前,医生应先对其进行CT平扫,结合其平扫结果,进而定位其扫描范围进行灌注[1]。医生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照,以管腔直径的缩减是否超过50%为标准对其是否出现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判定,在其出院前,将冠动脉狭窄是否狭窄作为其判定标准,再次对之前诊断结果不明确的患者进行复诊。

对研究组给予64层螺旋CT技术。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之前,医生应先对其进行CT平扫,结合其平扫结果,对其扫描范围进行灌注。诊断过程中,医生应先将心电门控连接好,对患者进行CT扫描,其扫描范围是:支气管隆突下2 cm~膈下2 cm区间。扫描步骤为:首先,对患者进行心脏平扫,进而获得其钙化积分情况;其次,进行冠状动脉增强扫描,经人体肘前静脉以4.5~5ml/s流率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碘比乐370 mgI/mL70~75 mL和相同流率的生理盐水40 mL。扫描图像传入ADW4.0工作站[2],采用专业软件给予CT阈值滑块拟定其阈值范围,控制空气、骨及脂肪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组及参照组共8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采取回顾性分析法,诊断调查其各项临床指标并将其记录在详细的病症诊断调查表中。采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准确率及灵敏度和特异性等临床诊断情况,当研究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及灵敏度和特异性情况均优于参照组时,则代表该种诊断方式具有优越性。

评定标准:灵敏度是指病理检查阳性例数×100%;特异性是指病理检查阴数×100%;准确率是指总例数×100%。

不同程度冠心病的判定标准。轻度冠心病:血管腔直径狭窄程度为20%~45%;中度冠心病:血管腔直径狭窄程度为50%~75%;重度冠心病:血管腔直径狭窄程度为75%~98%,证明其血管腔处于完全闭合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诊断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对比

经64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研究组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诊断标准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对比 [n(%)]

2.2 两组诊断患者的准确率对比

经64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研究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准确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诊断患者的准确率的对比 [n(%)]

3 讨 论

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若冠状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冠心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其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冠状动脉狭窄也呈增长态势[3]。其临床变化复杂,极易出现误诊、漏诊和复发现象。现阶段,冠心病的治诊断方法有限,不能满足于对患者冠性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效果并不显著,进而影响患者的最佳诊断时间以及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随着我国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现阶段将64层螺旋CT技术给予不同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被应用和推广[4]。

64层螺旋CT扫描最薄层可达到0.64MM,是目前世界上达到最高层的一种医学影像技术。具有无创、高效率、准确及立体等特点。其技术多用于骨关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康复科畸形等人体各个部位疾病的诊断。64层螺旋CT相对于16排、32排CT来讲,其辐射剂量较少,层厚更薄。通过此技术扫描人体,医生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此外,64层螺旋CT扫描技术还可用于功能成像诊断;如脑灌注成像,能在早期显示脑缺血灶[5]。64层螺旋CT扫描技术凭借其独有的特点,还应用于诊断冠心病、肺癌及肝硬化等病症上,诊断分析其疾病肿瘤的良性与恶性。采取64层螺旋CT技术扫描过程中,患者的心率需控制在70次/分以下,通常在CT室服用倍他乐克片控制患者心率,在人体静脉内注射60~80毫升显影剂后进行造影[6]。

在64层螺旋CT扫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时,具体流程:医生应将心电门控连接好,对患者进行CT扫描,其扫描范围是:支气管隆突下2cm~膈下2cm区间。扫描步骤为:首先,对患者进行心脏平扫,进而获得其钙化积分情况;其次,进行冠状动脉增强扫描,经人体肘前静脉以4.5~5 ml/s流率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碘比乐370 mgI/ml70~75 mL和相同流率的生理盐水40 mL。扫描图像传入ADW4.0工作站,采用专业软件给予CT阈值滑块拟定其阈值范围,控制空气、骨及脂肪的影响[7]。64层螺旋CT扫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期间,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呼吸及新功能等各项因素随时可能出现变化,导致出现误判假阳性及狭窄程度的现像。对此,在诊断凝视冠心病高危人群时,应联合冠状动脉造影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展开确认。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8]。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诊断结果准确率及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参照组,对患者选择正确治疗手段有着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64层螺旋CT扫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及灵敏度。同时对早期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及灵敏度均优于常规的诊断方法。既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被应用和推广。

[1] 宋其君.3D自动毫安技术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47):76-78.

[2] 薛 娜,刘 昕.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左心室局部舒张功能[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1):19-23.

[3] 孙巧榆,杨冠羽,舒华忠,等.基于模糊C均值法的CTA图像冠状动脉狭窄量化[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0-34.

[4] 刘金磊,张孟姝,张祥林,等.多层螺旋CT诊断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3):593-595.

[5] 刘 鹏,高学良,原建华等.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3):245-247.

[6] 荣玉栋,蔡 林.瞬时无波形比值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与血运重建评估中的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17,57(15):109-111.

[7] 赵 凯,蔺 宇,李永健,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ALT水平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5(24):49-50.

[8] 贺丽英,潘克梫,刘桂梅,等.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Meta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5):63-70.

猜你喜欢
灵敏度螺旋准确率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多参数灵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