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8-04-18 07:06王淑萍
关键词:心肌梗死优质有效率

王淑萍

(齐齐哈尔市公安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全面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加强基础护理,深入护理专业内涵,提高护理服务的水平,为病人提供优越、高效、舒适、满意、放心的护理服务,改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看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0例,分别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其中参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3.2±5.8)岁,而实验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4.6±6.3)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的一般资料进行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的患者采取一般的护理措施进行治疗,保证患者居住的病房整洁干净,空气流通,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观察患者的病症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2]。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的患者则采取全面优质护理措施:①患者入住医院时,护理人员要以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主动了解患者的病情,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改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偏见,从而打造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②在生活和饮食方面,要禁止患者抽烟喝酒等对身体不适的不良行为,适当的做运动,拒绝一切辛辣的有刺激性的食物,做到少盐分、低脂肪,以清淡的食物为主。③在患者结束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及时提醒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进食,亦不能喝水,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患者手术后要做好患者术后病症情况的相关记录,如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备主治医生,避免其他病症出现和病情加重[3]。④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时以及在手术前会有紧张不安的心理,护理人员应该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开导患者,转化患者的注意力,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让患者拥有一个轻松地心情,提高患者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1.3 评价标准

此次研究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采取的一般护理措施和全面优质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其中采用护理措施之后,明显改善了患者病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以恢复为显效;采取护理措施后,有效控制了患者的病情,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为有效;采取措施后患者的病情没有任何变化,甚至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对比,参照组的总有效率80%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措施总有效率比较 [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持续性缺血缺氧以及冠状动脉急性而导致心肌坏死,一般是过度的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精神过度紧张、容易发怒、暴饮暴食、寒冷刺激、抽烟嗜酒以及便秘等常见的因素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上凝聚,造成血栓,致使冠状动脉管腔发生堵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4]。临床表现为心绞痛、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感到焦虑,内心不安,部分患者无疼痛感或者疼痛的位置是在上腹部,如患者是老年人,容易出现神志不清的现象[5]。

全面优质护理有效地改善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看法,建立了良好的医护关系,增强基础护理,护理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深入护理专业内涵,护理服务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一般护理措施)的总有效率80%低于实验组(全面优质护理措施)的总有效率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通过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表明了全面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1] 杨亚佳,范雪华,江 溶.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8):718-720.

[2] 钟丽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6):82-83.

[3] 王 霞.全面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及日常活动指数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9):229-230.

[4] 梁 蓉,殷黑兰,姚 芳,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6,37(4):999-1000.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优质有效率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很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