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个性,发散思维

2018-04-18 03:24曹金梅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解题策略发散思维小学数学

曹金梅

[摘 要]解题策略多样化,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画图、列表、假设等策略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解题的思路和策略多样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解题策略;发散思维;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36-01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下面以应用题“爷爷比奶奶大4岁,爷爷多少岁时,爷爷、奶奶的年龄之和是100岁?”为例,谈一谈教师在面对解题策略多样化时,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运用画图策略,化难为易

画图是小学阶段最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直观地显示题目的意思,条理清晰地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道应用题,很多学生阅读题目后觉得很有难度。在教师的提示下,很快就有学生想到了运用画图的策略:

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学生轻松地厘清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发现:要求出爷爷的年龄,只要先算出奶奶的年龄,然后加上4岁即可,得到算式“100-4=96(岁);96÷2=48(岁);48+4=52(岁)”。显然,通过画图,提高了做题的正确率,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上述环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画图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变“看不见”为“看得见”,达到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充分展示了画图策略的内在魅力。

二、运用列表策略,简洁明了

列表是苏教版教材引入的重要的解决问题策略,旨在让学生学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用列表的方法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列表的策略,可以使题目中的信息更加简洁、明了,让人一目了然,让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和规范化,感受表格在生活中的应用具有简洁性、广泛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对于这道应用题,有部分学生是运用列表的策略来完成的:

学生运用列表的方法,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但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追问:“为什么从奶奶45岁开始列?”有学生说,因为爷爷和奶奶的年龄之和是100岁,所以应该从接近50的数开始列。也有学生说,如果从1岁开始列,一是比较复杂,二是与生活中的实际不符。教师继续追问:“怎样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呢?”有学生建议,可以先计算爷爷和奶奶的年龄之和是不是100岁,也有学生提议用爷爷的年龄减去奶奶的年龄,看看结果是不是4……

这里,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并运用追问的教学艺术,深化学生对列表策略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享受到用列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运用假设策略,开拓思路

假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启发式思维策略,如果学生根据顺向思维难以寻找到正确的解题策略时,教师不妨让学生运用假设的思维方法,使题目中隐含的数量关系趋于明朗化。因此,让学生学会运用假设策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上述应用题,也有学生想到运用假设的策略来解题,从题目中的条件“爷爷比奶奶大4岁”入手:假设奶奶的年龄和爷爷一样大,那么爷爷和奶奶二人的年龄之和就会发生变化,不再是100岁,而应该是100+4=104(岁),那么爷爷的年龄就是104÷2=52(岁),奶奶的年龄就是52-4=48(岁)。通过假设,学生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问题迎刃而解。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假设爷爷的年龄和奶奶一样大,这时爷爷和奶奶的年龄之和又是多少呢?”学生进入了新一轮的探索中,这样,就能让学生开拓思路,培养自身举一反三的能力。

上述环节中,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教师睿智引导,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起点考虑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真正彰显了假设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總之,解题策略多元化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得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解题策略发散思维小学数学
论高中数学的解题策略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