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把钥匙打开晚唐五代诗格

2018-04-18 16:42李江峰
博览群书 2018年3期
关键词:诗学物象

李江峰

如果把学术研究看成是一场恋爱,那晚唐五代诗格就是这样一位美丽的侗族姑娘:她看起来穿着有些村俗,性格有些传统,说话古灵精怪,有时像是在打哑谜,有时又絮絮叨叨。所以,如何顺着她闺楼下的竹竿爬上去,扣开她的闺门,猜中她的哑谜,走入她的内心,赢得她热烈的拥抱,就成为恋爱能否成功的关键。作为唐代第二兴盛期的晚唐五代诗格看起来内容琐碎拘泥、缺乏理论深度和建设性,著述体例相对特殊,诗论术语内涵也较难把握。所以,找到打开晚唐五代诗格的正确方式,也就成为研究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壹/

要猜中这位侗族姑娘的哑谜,除了熟悉她的说话习惯、认真揣度她的说话内容、思考她躲躲闪闪和絮絮叨叨的话语背后的真实心思,别无它途。同样的,立足于唐代诗格整体,对晚唐五代的诗格作品进行深入准确解读,对其主要内容和共同话题的合理归纳总结,就构成了抽绎和总结其诗学思想的研究起点。

从存世的18种晚唐五代诗格看,格法名目繁多、具体论题琐碎且时有拘泥难解之处是这一时期诗格的基本特征,具体的诗法讨论是其主要内容和最终归宿,“论題+定义与解说+举例”和“论题+例句”是其基本结构模式,对诗中物象、内外意和六诗六义的关注与探讨,则是这一时期诗格的基本话题。

物象、内外意的讨论,以《二南密旨》与旧题白居易《金针诗格》为最典型。《金针诗格》“诗有内外意”云:

一曰内意,欲尽其理。理,谓义理之理,美、刺、箴、诲之类是也。二曰外意,欲尽其象。象,谓物象之象,日月、山河、虫鱼、草木之类是也。内外含蓄,方入诗格。

其基本思想,是要求诗作中外在物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外在“形象层”和诗人寄寓在“形象层”中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思意绪的完美融合,只是对于诗歌内在的情思意绪,《金针诗格》将其限定在“美、刺、箴、诲之类”具有政教意义的范围。在此基础上,《二南密旨》则将包括诗歌题材类型在内的诗中物象依照其可能表现的政教意义进行分类总结,其“论篇目正理用”“论物象是诗家之作用”“论引古证用物象”“论总例物象”“论总显大意”诸条皆是围绕这一论题而设。这些条目对物象的讨论,很多内容在今天看来有似梦呓之语,理解上的困难在于寻找其内在的合理性和诗学意义。如其“论总例物象”条云:“天地、日月、夫妇,君臣也,明暗以体判用。钟声,国中用武,变此正声也。石磬,贤人声价变,忠臣欲死矣。”初读这些内容,我们的感觉大概只能用拘泥、浅薄与荒唐这些词来表达。然如果追溯这些讨论的思想源头,我们就不得不注意到这两个基本系统:一是以《诗经》为中心的经学经典诠释,一是以王逸《楚辞章句》和《文选》五臣注为中心的诗文经典诠释。以此为基础,《二南密旨》对诗题的题材类型和诗作物象可以蕴含的政教意义做了列举式归纳。以上文“天地、日月、夫妇,君臣也,明暗以体判用”为例,这实际上是从《诗经》《楚辞》的相关用例及其阐释中总结或推衍而来的结果:中国古典文化本有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故《周易·说卦传》有“乾为天,……为君,为父”“坤为地,为母”的说法,以天地日月夫妇喻君臣的思维模式即从此而来。而以日喻君的例子早见诸《尚书·汤誓》,《诗经·邶风·日月》已经以日月“喻国君与夫人”(《毛诗》郑笺);以夫妇喻君臣的用例则早见于《离骚》。《二南密旨》对传统诗文中的这种象喻关系进行了总结,并以之作为诗作如何寄寓政教讽谕的方法指导。在其他诗格如僧虚中《流类手鉴》、徐衍《风骚要式》、王玄《诗中旨格》、宋佚名《诗评》、王梦简《诗格要律》、徐夤《雅道机要》等作品中,作者一般先列举一联诗句,然后点出其中的政教美刺含义,思维方式与《二南密旨》同出一辙。

和传统经学不同,晚唐五代诗格的六诗六义也是和物象、内外意结合在一起的。它以汉儒的六诗六义阐释为起点,从提示诗法的“立场”出发,对六诗六义概念进行新的阐释与举例。如《二南密旨》“论六义”:“赋论二。赋者,敷也,布也。指事而陈,显善恶之殊态。外则敷本题之正体,内则布讽诵之元情。”这即是将六义中“赋”的传统经学阐释与内外意理论结合,强调通过铺陈之法,一方面真切表现描摹对象,显示出所描述对象本身或善或恶的本质;另一方面又要传达出诗人真正想要表达的讽诵教化的情感意蕴。而《风骚旨格》所列“六诗”“六义”,直接采用“标题+例句”的形式,如:“(‘六诗)一曰大雅。诗曰:‘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此处所引诗句出齐己《中春感兴》颔联,诗句中物象本是写春之无私化育万物,以此为“外意”,亦可喻指君上之以德泽化民,此为“内意”,内外结合含蓄自然,颇具“典范”价值,也符合贾岛所言“四方之风,一人之德。民无门以颂,故谓之大雅”(《二南密旨·论二雅大小正旨》)的标准。

立足于晚唐五代诗格的整体,如果我们不把物象理论的列举式总结和诗句阐释理解为诗中物象和所表之意之间的规定性联系,而是理解为一种创作与阐释的传统与可能;绕过六诗六义理论的偏执与拘泥,以宏通的视野准确把握这些论述背后的思维路径,就会发现,这些貌似荒唐的“呓语”背后,实际上是诗论家追求诗作情景形神的完美结合、力图矫正诗作由于脱离现实而内容空虚的创作倾向的一种努力,它本着诗法指导的目的,着重从诗歌艺术特征的角度去探索作品的美学意蕴,具有相当的诗学理论价值。

/贰/

想要猜中哑谜,走入这位性格古灵精怪、热情却又传统的侗族姑娘的内心,摸透她的性格,需要对她生活村庄的习俗、家庭甚至是兄弟姐妹的喜好有足够的了解。晚唐五代诗格的研究,也是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研究。以学科互融互渗的视角审视晚唐五代诗格,我们不难发现佛教对它的多方面影响;着眼于文学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彼此作用,我们便可洞悉理论与创作的互动与发展。

和其他时期的诗学理论著作相比,晚唐五代诗格受佛学的影响似乎更大。这不仅表现于僧人著作群体的空前壮大(在今存的十几种晚唐五代诗格中,僧人著作即有六种之多,占比近四成),更重要的,是禅门兴盛的社会风气给诗格作品诗论主张和著述体例方面的影响。诗学思想方面,最具典型意义的便是“南北宗”和句意关系的讨论;著述体例方面,则是受禅宗“不立文字”思想影响形成的“格、式名称+例诗”诗格体式。

猜你喜欢
诗学物象
艾青诗歌的隐喻魅力及其诗学功能
背诗学写话
如何与物象相处
观人诗学:中国古典诗学和人学互融的文论体系研究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朝鲜古典诗学的独立品格
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当代法国文学批评中的诗学途径
从中国传统山水画看艺术模仿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王安忆小说中的物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