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2018-04-19 10:45王慧
科学与财富 2018年4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王慧

摘 要:现在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急速膨胀,大学生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和更多的心理问题。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特殊的责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关系着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因此,针对高校辅导员群体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探讨利用已有的辅导员队伍,摸索出适合我国大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方法,是社会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1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表征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随着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境况的巨大变化,这个群体逐渐成为一个机体健康、心理却严重亚健康的特殊群体①。大量事实和研究资料表明,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上存在着不良反应和适应性障碍,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作为一个承受家庭、社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较高,其心理问题有鲜明的特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因地域差别(包括高校所在地的地域差异及大学生生源地的地区差异)、性别差异及年级差异②有着很大的不同。笔者认为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有关:一是社会环境变革带来的冲击,二是家庭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三是教育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的适应问题、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与恋爱和性有关的问题以及求职择业障碍等方面。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师资力量基础薄弱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但离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发达国家平均每1000名大学生就有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相比,中国每5000名大学生还不到一名心理辅导员,许多心理辅导员是由专职辅导员兼任,他们一般不具备对学生进行专业心理辅导的能力。目前全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尚不足3000人。全国1000多所大专院校,只有30%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每所学校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往往只有几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③。可以说,专职专业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及工作实效。

2.2教育条件缺乏保障

源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和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不够,加上教育观念陈旧落后等因素,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着经费严重不足、心理咨询机构可否对社会实施有偿服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进修与职称评定等问题。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一般都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辅导中心,为全校学生免费提供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上述机构的运行前景仍然堪忧,存在诸如机构不健全、编制不落实、分工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办公及工作区域狭小、相关资料匾乏、设施的维修保养经费缺乏等问题。

3高校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的优势

3.1高校辅导员的特殊身份与角色。教育部明文规定,高校辅导员既是教师同时又是高校管理干部,既是师长又是朋友,这种多重身份与角色使之易于和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高校中大多数辅导员与大学生年龄相仿,其知识背景、生活阅历等也和大学生较接近,这种状况可以淡化教师与学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代沟,便于以“朋友”的身份展开交往,使辅导员容易走进大学生的心灵,这为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进行创新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2日常工作中,高校辅导员易于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等接触较多的人物。辅导员长时间和大学生打交道,工作范围涉及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从而为辅导员接近并深入了解其心理状况提供了可能。一旦发现问题,及早进行研究,疏导解决问题,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3.3高校辅导员能够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创新研究的较好施行。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之一,高校辅导员有责任、有义务将其做好。其次,高校辅导员是经专门选拔而担任这个工作的,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与理论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对当代大学生在心理活动、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解和把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懂得如何使用专业知识,有的放矢地选择相应的解决办法。再次,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实际情况,决定其与同学形成并保持密切的交往,对广大同学的情况较为了解。最后,高校辅导员在和同学的交往中形成了特定的关系网,各项工作能够得到传达、反馈和认真落实。这种理论和工作实践基础,使辅导员对学生了如指掌,能够较为充分地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极其创新研究有效进行。

4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创新教育的具体要求与方法

4.1高校辅导员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高校辅导员要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者及创新研究的先行者,首先要对大学生群体各种心理方面的特征及表现有所了解。如,大学生心理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等。其次,加强与专业心理咨询辅导部门的沟通交流,不断地掌握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与思想观念。再次,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这样,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正确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成功地加以解决。

4.2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加大感情投入以增强信赖。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采取“提纲挈领”的班级管理方法,即下大力气培养班干部、树立典型,以此来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这种方式有好的一面,但另一面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所以,辅导员应经常深入学生当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与学生交流的覆盖面和透射度,增强师生间的沟通,有效地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如利用宿舍访谈、节日慰问等形式与大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的交流,达到增进感情的目的,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赖。

4.3迎难而上,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辅导员要建议学校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使学生的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进一步常规化、制度化。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通过心理普查、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高质量的学术报告等,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着重指导大学生讲究心理卫生,保持良好心态,逐步达到人格的成熟与完善。

结束语

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应当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来,作好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疏导者。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就辅导员如何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1]李铭,高金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6):42-44.

[2]白永智,宋立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15(12):3-7

[3]齐胜涛,李烨.大学生的心理环境探讨[J].学术研究,2016(12):45-47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