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记“实”能力摭谈

2018-04-19 10:44胡宗勍
考试周刊 2018年40期
关键词:叙述叙事作文

摘要:作文,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把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或“事”如实地记录下来,把客观事物中值得写的“景”或“物”描写出来,加以宣传,让人们了解、学习、欣赏,这就是记“实”。记“实”是初中生写作中的一项基本功。那么记“实”的基本功包括哪些内容呢?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三种能力。

关键词:叙事;叙述;作文

一、 学会叙述

叙述,是对人和事发展过程的交代、陈述。它是一种表达过程的能力。有关“人”方面的更多的是属于描写,下面在描写中将详细谈及,这里重点谈叙事。所谓叙事,就是能够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清楚详实地记录下来,让别人能够理解,看明白。要做到把一件事完整地记下来告诉别人,应该掌握以下两个方面:

1. 叙事要言之有序

要掌握叙事的先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一定要明确,顺序不对,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会混乱,人们就会无法理解。就算是倒叙的文章,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也要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一般按照时间的变化或空间的转移来安排叙事的顺序,这样比较容易理解。

首先要注意时间顺序。事情的发展过程总是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在记叙的时候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来安排层次结构,既反映了事情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不断深化的过程。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一文,用精确的时、分、秒的时间来记叙事件的发展过程,突出了事件过程的精确。“发射后2分42秒”“7月1日凌晨5点17分40秒”“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25日早上1点35分08秒”等等。这些精确的时、分、秒,不仅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体现了这一事件意义的重大。

其次要注意方位顺序,也就是按地点的转移来叙事。有的事情发展经过了好几个地点,那就要按地点的转移顺序来叙事,才有助于读者根据不同的地点理解事件的过程。例如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回忆了自己儿童时代的生活,就以“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地点为顺序来叙事。先写了“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的生活,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及勇于探索自然奥秘的情趣;后写了“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表现了对脱离儿童实际的封建教育的不满,这两个地点的不同生活形成了强烈对比。

2. 叙事要言之有物

叙事要有内容。一般来说,记叙真实的重要的事情,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要交代清楚,读者才能明白事情的意义,因此我们叙事一定要注意事情的完整性。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记叙了一件完整的事情。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通过完整的叙述,读者不仅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也备受鼓舞。

当然,交代要素,不能像答题一样呆板,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不需要作者交代读者就明白的,可以省略。对于时间、地点的交代,有的还可以通过写自然景物的变化、特征间接地表示出来,如鲁迅的《孔乙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这句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阴冷、悲凉的气氛,暗示了后文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同时通过景物描写也间接交代了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时间。但是,在记叙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了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实,以突出中心思想。

二、 学会描写

描写,是将客观事物的形状、情态具体地描绘、再现出来。它是一种展示状貌的能力。这是写作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很多学生感到作文难写,写得很平淡,就是因为描写能力差。培养描写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人物的描写

人是生活的主体,任何事情都是由人去做的。因此,描写人物在记叙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第一要注意人物的外貌描写。通过外貌描写不仅可以使读者看到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到这个人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精神面貌等。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对左拉的外貌描写:“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这段对左拉的肖像描写,我们不难看出他那聪慧、坚毅的性格。第二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描写。语言是人物个性的鲜明的标志,不仅使读者听到这个人说了些什么,而且從话里可以看出这个人的身份、年龄、职业、性格、兴趣等等。如鲁迅的《孔子己》一文中孔乙己的话:“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简单的几句话,孔乙己自欺欺人的性格便跃然纸上。第三要注意人物的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既能使文章生动,也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需要。如鲁迅的《社戏》描写少年朋友开船的动作:“拔前篙,拔后篙……一磕,退后……上前……架起……”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少年朋友们驾船技术的熟练和勤劳能干的性格特征。第四要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能够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推动情节的展开。但心理活动一定要真实,要符合当时的情境。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一文中写道:“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文中对小弗郎士传神的心理活动描写,不仅体现了小弗郎士对普鲁士兵的无比憎恨,更加展现了小弗郎士强烈的爱国情怀。

2. 注意景物的描写

景物描写一方面可以表现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突出文章的主题。要描写好景物,需注意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各个角度描写好事物的形、态、声、色、味,使描写更加具体、生动。如鲁迅的《社戏》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里从嗅觉、触觉、视觉等几方面写出了夏夜江南景色的美丽,衬托了“我”去看社戏的急切而又愉快的心情。

3. 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可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比喻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形象,拟人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鲜活,排比可以使文章增强气势。例如朱自清的《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一段描写就采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花儿竞放的春花图,使读者加深了对“春意盎然”的理解。

三、 学会说明

说明就是解说,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解说事物的形态、性质、构成、成因、功用等,培养说明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世界上的事物各有各的形态、性质、构成、成因、功用,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来说明,才能让读者对所说明的事物有具体、清晰的印象。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一文,就抓住了蝈蝈的特征进行说明。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生活习性:它的叫声像歌声非常柔和,它酷爱吃甜食等。这就使读者了解了蝈蝈跟其他昆虫的不同之处,进而了解蝈蝈的有关知识。

2. 要讲究合理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任何事物有它本身的条理,事物之间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对客观事物进行说明时,必须抓住事物本身的条理和一定的内在联系,有层次地逐一加以说明。第一,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要按时间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有个过程的,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就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写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例如介绍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某一产品的制作过程、某一事物的演变历史,某些人物的生平简历,都应按时间顺序来说明。例如《书籍的演变》《制作一道家常菜》等可采用时间顺序来说明。第二,说明事物的结构布局,要按空间顺序写。任何具体的事物都占有一定的空间,都有一定的外形及结构,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由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前到后来说明,使读者更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到完整的印象。例如说明一件手工艺品,说明一座建筑等,就一定要按照空间方位的顺序逐一说明。例如《我们的学校》写成说明文,就必须把学校所处的位置及学校内的建筑布局介绍清楚,让读者对学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采用空间顺序加以说明。第三,对于一些抽象的或复杂的事物,就要按逻辑顺序来说明。由主到次,由一般到个别,由果到因等。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中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首先”“第二”“第三”“此外”,就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中国的石拱桥》采用了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顺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先介绍花呈红色,再讲花呈红色的原因,这里采用了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让人们容易理解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 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打比方这九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说明方法。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的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例如《中国的石拱桥》一文综合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比较五种说明方法,把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说得清楚明白,读者容易理解。又如《苏州园林》一文,综合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三种說明方法,很好地突出了“务必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征。

叙述、描写和说明,正是三种记“实”的能力。三者之间虽有区别,也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会出现:叙述中穿插了说明;说明中带有描写;或以说明为主兼有叙述和描写。它们往往不是单一的使用,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共同担负记“实”的任务。

总之,要写好作文,非一朝一夕之事。只要学生能做生活的有心人,根据上文所传授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训练,真正做到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日积月累,学生的记“实”能力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作者简介:胡宗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叙述叙事作文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浅析《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叙述的不可靠性
《拯救乳房》对创伤性体验与创伤后成长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