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

2018-04-19 10:36郭佳苹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期
关键词:防范内部审计风险

摘要:本文通篇就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与防范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旨在帮助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提高企业的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引言

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当,未能发现重大错弊或出具的审计结论错误的风险。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组织的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的复杂化,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种类以及出现的频数也在逐渐加大,并且内部审计风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审计风险。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控制和规避内部审计风险要从多方面建立健全组织规章制度和相应的保障机制,从而有效防范内部审计风险。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

(一)一致性。

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与企业经营风险总体上相一致。首先,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增加价值,具有与企业相一致的总体目标。其次,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组织机构的一部分,即使是目前的控股和相对控股公司也存在着产权纽带关系,归属上的同一性使内部审计部门的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密切相关。

(二)隐蔽潜在性

虽然和外部审计相比,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较低,隐蔽性也相对较小,但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不能通过精密的计算获得。同时企业内部审计的结果是潜在的,只有内部审计结论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并为此而承担严重后果时,才会表现为实在性。

(三)报告风险更为突出。

审计报告往往成为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关注的焦点。在很多情况下被审计单位的决策会使得内部审计处于两难的境地,容易使内部审计处于风险之中,而且内部审计对问题的表述会直接影响被审计单位和相关负责人的业绩评价。

(四)内部审计风险范围的广泛性。

由于内部审计目的是促进有效控制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使得内部审计范围扩展到企业整个经营运作之中。现阶段,当外部审计只局限于真实性、合法性时,效益审计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更大的范围;

(五)内部审计风险的持久性。

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项目全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内部审计风险也同样存在于以上阶段,但当审计项目归档后,外部审计即完成任务,然而内部审计仍需督促相关人员对不合规行为进行整改、处理,这使内部审计在时间上大为扩大。

二.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意义。

(一)规范内部审计工作。

目前,由于我国企业在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标准、报告等诸多方面做的还不够规范,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混乱、无序。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工序进行规范和合理化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工作的进行可以树立起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风险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内部审计风险对企业存在的潜在影响,从而促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按程序办事,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日益复杂,加上信息的非直接性、信息提供者的偏见和动机、数据量大且业务复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对信息进行审核,并提供评价,从而使信息风险转化为审计风险。强调风险意识,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得到真实可靠信息,有助于企业正确决策和提高效益。

(三)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很多企业主张将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企业内部形成很多利益关系,而对企业内部审计加强约束机制,成为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共同需要,首先,所有者要考虑受托给经营者的财产是否安全,其次,现代企業管理部位报酬和其工作业绩相联系,经营者需要对其业绩的真实性做出评定,而现代企业制度打破了传统的审计关系,对增强风险意识,加大内部审计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三.内部审计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强审计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按照规范的审计程序来进行,必须选用恰当的审计方法。首先,要合理确定审计项目。审计部门的工作是为了企业能够更好的运营而服务,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在确定审计项目时要综合考虑企业管理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来确定需要进行审计的项目;其次,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注意保持审计项目数量与审计力量两者的平衡,不应不切合实际、不考虑业务承受的能力直接盲目的确定审计项目;最后,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一定要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和相关性,表现出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谨慎性,出具审计报告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将对审计风险的管控工作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

(二)完善审计质量保证制度。

首先,要建立内部审计责任制度,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合理分工,避免责任相互推诿、漏审等弊病发生而形成审计风险;其次,要坚持审计标准,正确处理审计质量与审计数量的关系。只有在严格保证审计质量前提下保证审计进度和数量,才能减少审计风险;最后,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标准和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制度,增加内部审计的自我约束机制,强化审计风险意识。

(三)更新审计模式。

风险基础审计是将审计风险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它在世界各国已广泛应用,它从审计准备阶段就开始考虑审计风险,并把它控制在最低水平,从而减轻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降低审计风险,它的应用理念是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我国的内部审计也应尽快向这种审计模式过渡,以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果和质量。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首先,企业在选择内部审计人员时,要对应试人员的专业素养、实际工作能力、职业操守等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及时完善企业的准入机制,以保证新进审计人员可以满足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其次,对企业内在职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由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性质及时代要求,决定了企业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需要培养出集计算机知识技能、法律知识、审计专业技能等于一身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员,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结束语

总体来说,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企业防范风险、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实现自身价值、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竞争地位等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企业内的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齐心协力,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和规定、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企业进行更好的内部审计工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钟凌云.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11):11-12.

[2]程龙.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分析[J].财会学习,2017(06):133.

[3]王秀梅.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J].财会学习,2017(17):140-141.

[4]伍玉文.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方面的作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20):103-104.

[5]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J].张新男.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1)

[6]新常态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新特征、成因及管控[J].刘若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5)

作者:郭佳苹性别:女籍贯:内蒙古出生年月:1983.02.18 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企业内部审计

猜你喜欢
防范内部审计风险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SQL注入防护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