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现实需求与对策研究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创新之路

2018-04-20 05:53李博夫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甘井子区融合信息化

李博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自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到首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再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全国范围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由开创局面逐步向深入推进转变,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充分确立。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借势而动,站在“首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应用典范区”的高起点上,坚持硬件投入与软件强化并举,坚持深化成果应用与探索拓宽并行,全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甘井子区教育向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需求,是全面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的一条重要路径。

甘井子区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深化应用、融合创新是教育信息化深度推进的重要方向。甘井子区458平方公里辖区内散布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93所,具有地域广、学校多、学生成分复杂等情况,我们以“试点先行,推陈促新”为总思路,以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的方式助推教学模式优化改革。

1.甘井子区教育信息化试点情况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变革作用日趋明显。早在2013年,甘井子区就开始了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思维发展型课堂”研究为切入点、以区域教育云平台“教客•数字学伴”为依托、以“互动课堂”教学平台为载体的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之路。经过与北师大专家的四年合作探索,试点学校语文学科“211课堂”模式逐步成熟。截至2017年12月末,“教客 • 数字学伴”教育SNS平台的网站总体访问量达2335万余次,发布个人日志54632篇,参与课程讨论评论736972次,此平台成为师生学习交流的重要联通载体。

目前甘井子区的“BYOD课堂”探索实践已进入第四阶段——试验阶段。试点学校逐步实现了由微机室向普通教室的转变,构建了“教师端交互电子白板+学生Pad终端+‘互动课堂’教学平台”的智慧课堂环境。2017年9月至12月,使用“互动课堂”平台课数最多的达465节,时长达到293小时,传统课堂向“BYOD课堂”模式转变成效明显。

图 信息技术与教师素养提升的融合过程

截至2017年12月末,小学语文试点学校的规模已从当初第一期3所学校5个班级,扩充至第三期34所学校近150个班级,“BYOD课堂”模式的“Pad班级”达121个,且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互动课堂”平台已安装至全部中小学。

2.教育信息化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显著提升

脱离信息技术的课堂已无法满足生长在大数据时代的学生的高层思维能力发展需求。试点学校的实验班学生在思维素养、学习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甘井子区鹏辉小学两个实验班:二年二班、三年三班的期末作文A等率分别高出平行班40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这是学生长期参与网络阅读及评价的最直接结果。还有一些学校自行开发设计出更高层次的融合模式。例如,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自2014年起,在“BYOD课堂”环境下开展“全脑阅读训练”课程研究,学生大脑潜能得到了更大限度的开发,这也是学校送给学生对话未来的成长福利。

3.教育信息化使课堂效果更显著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主力军。参与实验的一些教师不仅实现了从“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的理念转变,而且利用动画演示、触屏操作等手段,使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高效、直观,使学生在互动式、研讨式、体验式的氛围中学习。

甘井子区教师努力改进评价模式,搭载“互动课堂”平台,教师可以实时做到一对一或多对一分析问题,实现了从传统的模糊评价到精准评价的转变,如图所示。此外,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专家型校长和优秀学科教师,在“2017年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全区获奖教师达80人,占全市半数以上,广大教师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道路自信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

4.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教育信息化

甘井子区积极探索购买政府服务方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共建,软件租赁服务模式已成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有力支撑。2017年,甘井子区华西小学与合作企业共同召开了以“校企合作,共谋发展”为主题的“互动课堂”平台功能优化交流会。2017年3月至6月,大大小小的交流研讨会月均进行20余次,总计近百次。甘井子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之路,即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教育部门负责引领牵动,学校提出学科需求,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创新之路在多方交流与碰撞中协同探索前行。

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甘井子区教育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制约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教育信息化意识有待加强。甘井子区作为辽宁省基础教育强区,学校管理层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不够、认识不足,表现为重装备轻应用、重表面轻内涵;教师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培养新时代学生及撬动课堂改革的关键作用;家长对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还存在认识“误区”等等。

二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甘井子区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整体水平还未达到应有的程度,有的教师主动学习不够,不愿额外付出精力去研究信息技术;有的教师在应用上缺乏“智慧”,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导致“过度教学”。

三是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有待丰富。随着广大教师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区域数字教育资源的总体质量还有待提升。有的学校重“量”轻“质”,少原创、少精品,可使用价值不高;有的教师资源开放意识不强,个人优秀资源未能及时共享;存在“信息孤岛”问题,数字教育资源相对分散,资源存储利用的系统性有待加强。

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大连市甘井子区将坚持做实践探索的先行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根本指导,围绕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

首先,思想认识与技能提升两手抓。强化共识引领,通过专家指导、项目牵动、讲座报告等形式,不断增强学校管理层的领导力,以及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以赛代训,依托“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比赛,引导教师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其次,硬件保障与资源供给同促进。扎实做好教育宽带网络扩容工作,切实解决制约信息化高层次发展的带宽瓶颈问题。加强校本优质资源库建设,努力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学科全覆盖。加大“甘井子教育云”平台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优质资源在校内、校际间持续有效地供给和共享应用,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进程。

再次,监督考核与创新实践齐步走。将各中小学校信息化融合发展情况纳入区教育督导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形成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信息化融合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以课堂为根基,坚定“课堂+互联网”的发展理念,加大对创新实践学校的跟踪、指导与考核,持续推进教与学的模式变革。

甘井子教育将坚定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的发展思路,努力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格局,为深入推进新时代网络教育提供甘井子方案。

[1]赵兴龙“.互联网+”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变革[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130.

[2]王萍,刘向永. 中小学BYOD实施国际进展述评[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17): 11.

[3]Carless,D.,Salter D.,Yang,M.,& Lam,J..Developing sustainable feedback practices[J].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10,36(1):l-13.

[4]Krause,K.,Hartley R.,James,R.,& McInnis,C..The first year experience in Australian universities:Findings from a decade of national studies[DB/0L]. http://www.cshe.Unimelb.Edu.au/pdfs/FYEReport05KLK.pdf,2009-08-05.

[5]张生. 寻找教育中隐藏的智慧[N]. 中国教育报,2017-7-1(3).

猜你喜欢
甘井子区融合信息化
“放学,操场见!”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融合》
我最好的朋友
甘井子区领导春节慰问环卫工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金家街第二小学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