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检测方法在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中的临床比较

2018-04-23 01:35张皎月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球菌脑膜炎脑脊液

张皎月

【中图分类号】R2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2

近年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国外已成为AIDS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AIDS死亡的首要原因。在国内已将隐球菌病与病毒性肝炎等同列为乙类传染性疾病,是人类面临的一种严重的真菌病。临床上隐球菌性脑膜炎还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淋巴瘤、AIDS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中发生。隐球菌性脑膜炎主要是由隐球菌属中的新生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约占隐球菌感染的80%,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即使经过正规治疗,死亡率仍高达25%-60%,治療后的幸存者也常常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这是一种较新型的脑膜炎感染类型,且误诊率较高,常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脑膜炎而造成诊断延误甚至造成其他疾病的发生[1]。因此,如何早期快速诊断,及时抗真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真菌培养和墨汁负染色检测隐球菌容易漏检,抗原检测的阳性率高,本试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方法检测隐球菌脑膜炎的阳性率的比较,探讨其临床价值,对隐球菌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确诊的3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男19例,女15例,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真菌D-肽聚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壁的抗原成分,其它微生物、动物及人的细胞成分和细胞外液均不含有。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中血浆真菌D-肽聚糖含量增高,两者存在相关性。该试验运用免疫胶体金的方法对血清及脑脊液中的隐球菌多糖抗原进行定性检测,敏感性高,可快速诊断疾病。

墨汁负染色法是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最简单、快速的方法。隐球菌在墨汁黑色的背景下可镜检到透亮的菌体和宽厚的荚膜,而非致病性隐球菌无荚膜。

脑脊液真菌培养是将脑脊液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上,25℃或37℃培养2-5天,阳性标本即可见乳白色菌落形成。

1.3 观察指标 对检验结果予以记录,比较其阳性检出率,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3.0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认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方法的阳性率检验结果对比 经比较,真菌D-肽聚糖抗原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墨汁负染色法,墨汁负染色法的阳性率高于真菌培养,其中真菌D-肽聚糖抗原检测的阳性率最高,与其他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或脑实质所致。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及治疗的不规范,误诊率及病死率仍较高。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药的广泛或不适当应用,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加,该病罹患率呈增长趋势。病原体多从呼吸道吸入,形成肺部病灶后经血液循环播散于脑膜。大量临床资料表明,隐脑的疗效和转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隐球菌的荚膜是主要的致病因子,也是确定血清及脑脊液特异性的抗原基础。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镜检,操作简单、迅速,是诊断隐球菌脑膜炎直接而快速的诊断方法,但首次检出隐球菌的阳性率不高。而脑脊液真菌培养的缺点是耗时且阳性率也不高,对治疗后菌体的活力缺乏有效的判断方法。临床发现,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经治疗后其脑脊液真菌培养、涂片镜检迅速转为阴性,而此时隐球菌还存在于脑脊液中,其活性并没有完全受到抑制,仍然可以在适当条件下生长,如果单纯依赖真菌培养及镜检转阴这一指标停药,则往往导致感染复发、治疗失败[2]。

本试验旨在传统涂片墨汁负染色的基础上,联合真菌培养及真菌D-肽聚糖抗原来检测隐球菌,探讨早期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方法。

本实验结果表明,34例患者中脑脊液涂片墨汁负染色法首次检出隐球菌的阳性率88.2%(30/34)。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依赖于检测者的技术水平,因此,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并鉴定为隐球菌,为隐脑诊断的金标准。但检出率受下列多种因素的影响。(1)脑脊液提取过程无菌操作观念不强,导致培养污染。(2)部分患者院外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后,脑脊液培养需要更长时间才可见菌落形成[3]。而真菌D-肽聚糖抗原检测不仅可以检测脑脊液中的隐球菌,还可以检测血清中的隐球菌,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在早期诊断中,其阳性率明显优于真菌培养和墨汁负染色,但其阳性率仍未达到100%,所以,若采用单一检验有可能会出现假阴性,造成一定的误诊率。研究中还发现,三种方法联合检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查(P<0.05)提示将三种检验方法结合起来可使检验结果更加可靠,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可在隐球菌脑膜炎的辅助诊断中推广使用,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 , 2016 (47):193-194

李京红,张国俊.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脑脊液的检测方法探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5-87.

王鑫,王冰,刘瑞春等检测脑脊液抗原抗体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疗效评价研究[J]2012,15(3),2770-2773

猜你喜欢
球菌脑膜炎脑脊液
“鼻水”流不停小心是脑子漏水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脑脊液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应用于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价值分析
Vaccination
脑子也是水做的
临床检验科普之你不知道的肠球菌
本院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148株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292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