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

2018-04-24 07:26夏春丽梁秋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腧穴高脂血症胆固醇

夏春丽 葛 芳 梁秋芳

高脂血症是指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其中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所导致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指血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严重影响人类健康[1]。据调查,我国居民成人高脂血症患病率为18.6%[2],且发病率不断攀升。该病属中医痰饮、瘀血范畴,本研究选用热敏灸疗法对高脂血症进行调治,在临床中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高血脂类型、受教育年限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诊断标准 按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颁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3]标准: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检测禁食12~14h后的血脂水平,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6.22mmol/L,甘油三酯>2.26mmol/L,1~2 周内至少检测2次。中医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高脂血症分为:痰浊阻遏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血证、阴虚阳亢证、气滞血瘀证。主症可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肢体麻木,口干纳呆,大便不爽,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脉弦滑或细涩。

1.3纳入标准 符合高脂血症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30~85岁,近2周内未接受过其他降脂治疗;未参与其他临床试验;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半年内曾有过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患者;继发性高脂血症者;由药物引起的高脂血症。

2 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对照组 采用饮食控制联合口服辛伐他汀片(商品名:舒降之)每晚40mg。首次饮食指导在门诊进行,采用单纯指导的形式,发放高脂血症膳食控制方案[5],以同比例食物模具给患者做对照,让患者将指导表中的限制量和实际生活中的使用量联系起来。强调限制肉、蛋、食用油和甜食的摄入量和种类。建议患者保持正常的日常活动,疗程8周。

2.1.2观察组 在饮食控制联合口服辛伐他汀片的基础上,采用热敏灸治疗。治则补益肝肾、健脾化痰、活血逐瘀。(1)热敏腧穴探查[6]:患者选择舒适、充分暴露病位的体位,采用精制艾条,用点燃的艾条在神阙、足三里穴区周围、距离皮肤3~5cm左右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到艾热发生透热、扩热、传热和非热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感觉时,即为发生腧穴热敏现象,该探查穴区为热敏腧穴。(2)热敏腧穴悬灸操作:分别在上述热敏强度最强的腧穴上实施艾条温和悬灸,灸至热敏灸感消失为度,1天1次,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8周。

表1 两组高脂血症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2.2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1天、治疗4周、治疗8周后检测各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釆用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甘油三酯(TG)釆用酵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选择性溶解法。

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8周,TC、LDL-C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高脂血症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比较(mmol/L,x±s)

4 讨论

高脂血症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endothelial dysfunction,ED),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患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防治脂质代谢紊乱被看做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7]。积极进行高脂血症的干预研究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脂血症的治疗,主要为药物疗法及饮食、运动控制[8],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以其安全、价廉等优势在艾灸调脂中已显示出初步优势,相关报道较多[9-10]。

高脂血症归属于中医“痰浊、痰湿、瘀血”范畴,其病机多以虚实并见,虚为脏腑虚损,其中以脾虚、肾亏为主,实则多为痰瘀互结,以健脾益肾、化痰祛湿和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道藏》曰:“脐为后天之气舍”,神阙乃“居中立极”,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总枢,故能分清浊而别阴阳,激发脏腑经脉气血的生成与运行,灸之可温阳散寒、温经逐痹、行气活血、祛湿通络;足三里穴始载于《内经》,为胃腑之下合穴,《千金翼方》中曰:“一切病皆灸三里三壮,每日常灸下气,气止停也。”灸足三里有补益脾胃、化痰涤浊、消滞助运等功能。近年研究发现,疾病状态下腧穴出现敏化特征,由静息态转变为敏化态[11],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和(或)其他非热感觉(即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与针刺产生的“气至”与“得气”等经气活动一样,热敏灸感也是激发与运行人体经气的表现,是人体内源性调节功能被激活的标志,敏化态腧穴对外界适宜的刺激产生“小刺激大反应”,能显著提高艾灸疗效[12-13]。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其血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其T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而在调节TG水平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疗效相当(P>0.05)。循证医学研究认为,LDL-C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子,血清LDL-C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其升高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调脂治疗中应将降低LDL-C作为首要目标[14]。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在治疗4周后血LD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8周后其血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

[1]郝子娟,马华.高脂血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7):1950-1952.

[2]吴刚.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10-15(15).

[3]许海燕,顼志敏,陆宗良,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概要与解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3):238-240.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9.

[5]周北凡.高脂血症的膳食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73-175.

[6]程书桃,陆苇,刘芳,等.热敏灸治疗高脂血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10):24-25.

[7]杨惠民,韩丽蓓,盛彤,等.益气活血化痰法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凝血系统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5,46(2):107-109.

[8]童素梅,魏豫东,林淦,等.单纯饮食控制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影响的研究[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8,43(2):138-141.

[9]张会芳,王玲玲,嵇明月,等.温和灸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血清 NO 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5):438-442.

[10]岳增辉,常小荣,严洁,等.隔药饼灸对兔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mRNA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6,31(3):145-148.

[11]程斌,石宏,吉长福,等.与急性胃黏膜损伤相关体表敏化穴位的动态分布观察[J].针刺研究,2010,35(3):193-197.

[12]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非.热敏灸实用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

[13]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非,等.重视热敏灸感是提高灸疗疗效的关键[J].针刺研究,2010,35(4):311-314.

[14]韩江莉,江鳌峰,孙威,等.高脂血症患者非药物治疗的干预研究[J].临床荟萃,2005,20(23):1323-1324.

猜你喜欢
腧穴高脂血症胆固醇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旅途止泻按脾腧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