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儿童生长 做去行政化教研

2018-04-24 17:34井彬鸽张春荣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研组片区研讨

井彬鸽 张春荣

教研工作是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有效专业支撑。目前,我省学前教育已进入硬件建设与内涵提升并重的发展阶段,幼儿园办园质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省教育厅为践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水平,于2017年8月出台了《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充分认识到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开展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策略,明确了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保障措施等,全面明晰了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思路与要求。

行政化就是指通过行政手段加以管理,具有行政特征。教研工作中的行政化就是把教研工作当作一种行政管理,按行政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开展工作。如布置工作一个样,提出要求大一统,考核检查一刀切,等等。这种方式方法不是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而是为了迎合各种检查、追寻当下潮流而为。

如何使教研工作去行政化?我们的做法是:

一、建立完善机制,保障有序教研

自清江浦区教师发展中心成立以来,发展中心肩负着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研——训——导”的职责和提升办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使命。区教育局专设学前教育科,负责全区幼儿园的行政管理工作。发展中心下设小幼教研科和培训科,主要负责全区的学前教育研究和教师专业培训工作。由于我区区域变大,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工作,我们将幼儿园按所在地域分成东片、南片、西片、北片和中片五大片区,并成立了片区学前教育中心教研组,每个片区选取3名领头人,负责本片区教师学习研讨和分层管理。这样就构建了“一个中心,五个片区”的教研网络,形成了公、民办幼儿园片区教研联动、共建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了确保教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正常化,我们规定:区级集中性的教研活动每月至少一次,每个片区每月至少活动一次,每个幼儿园每周教研活动至少一次,每次活动应围绕一个主题或话题来展开,并且教研活动要有质量,利于学习,便于交流。中心教研组成员肩负着区域内教研工作的指导责任,片区教研组成员承担着片区内教研和幼儿园的业务指导任务,形成了分层指导的团队。

自建立了教研片区以后,各片区能够依园、以片区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以省、市、区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单位为龙头,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通过优质资源共享,公办幼儿园和优质幼儿园的引领,有序开展教研工作,带动所有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共同提升。

二、遵循原则工作,保证科学教研

2017年8月,省教育厅下发了《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我们组织区中心教研组及全区教师认真学习,进一步领会省教育厅在推进学前教育工作进程中,开展学前教育研究工作应遵循的“儿童利益优先原则、生活化游戏原则、教师专业发展原则、系统规划设计原则”等基本原则,追随儿童生长,尊重幼儿园的主体发展,以问题为抓手,扎实推进园本教研,推动、激活区域教研,保证科学教研。深入研究幼儿园課程游戏化,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着力提升课程执行力;以课题为引领,凸显课题研究的实效性,逐步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以“广阅读”为契机,关注教师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水平的提升,全面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追随儿童生长,扎实教研过程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目标就是落实“游戏精神”,贯彻落实《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那么,如何追随儿童生长,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发展水平,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逐步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升教育质量呢?

首先,变“督察式”教研为沉浸式教研。一直以来,人们往往会把教研工作做成“开学定计划,中期去检查,后期来评价”;还有一种认识就是“平时搞搞活动啦,应付上级检查时大家来帮忙啊”。这种行政式的教研方式不仅不能及时解决日常保教工作中的问题,而且难以保证“立足儿童发展”的宗旨,更严重的是助长了“重迎合、假教研;重表面、轻过程”的教研风气。

近年来,我们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和推进为着重点,摒弃“督察式”教研,关注沉浸式教研。我们的做法:一是教研员深入幼儿园,开展一园一周“驻点式调研”,调研的内容是到园和教师一起参加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察看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观察教师的教育行为,跟踪幼儿的活动过程,查阅教师的备课、活动计划、观察记录等文本资料,和教师一起研究儿童的学习方式,研究教师的教育策略。“驻点式调研”成为区里常态的教研指导机制。二是要求各幼儿园建立持续性沉浸式教研制度。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本园幼儿的发展状况,持续跟踪幼儿的学习活动,掌握其学习特征,适时制订或调整教育方案;关注幼儿的生活、游戏、集体活动的三者的特点和相互关系,让适宜幼儿的活动成为幼儿综合学习的组成部分,为幼儿持续发展助力。

其次,变“弥散式”教研为主题式教研。以往我们常常以搞几个教研活动和开展几个评比为教研工作的重点,甚至仅以完成和上级同步的教研活动为内容。这样的教研往往较松散、不聚焦,缺乏连续性、整体性和科学性。

为积极落实课程游戏化精神,我们紧紧围绕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内容,变“弥散式”教研为主题式教研。区学前教育中心教研组在一年里围绕“幼儿园如何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合理地开发、整合与利用教育资源”“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有效开展”“如何科学地观察幼儿”“合理制定和运用弹性作息时间”“幼儿图画书资源建设与诊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等主题开展研讨。这样以问题为抓手,通过研究和解决点、面上的问题,来开展教研,提升质量。

主题式教研的做法是:(1)每个学期的一个月中,全区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研讨,然后推荐出有代表性的片区或幼儿园为点,在全区集中研讨,作主题交流。(2)每个学期的一个月中,每个片区或幼儿园可以根据各片区(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儿童发展、区域特点或生发问题开展主题研究,对成熟的、有价值的,或具有普遍性的教育经验进行推广。

中心教研组以五个片区领头人为核心力量,带领本片园所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各类主题式研讨活动精彩纷呈。如:东片区的“生活资源的利用探讨”“创设适宜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观摩研讨;南片区的“基于农村幼儿园的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研讨;中片区的“集体活动的有效性的探讨”“家长工作那些事”“幼儿园户外民间游戏的进行”等研讨;北片区的“课程游戏化环境观摩送教研讨”“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研讨”;西片区的“一日活动时间的合理大讨论”“户外混龄活动组织与开展”“幼儿园剪纸教研活动”“图画书资源建设初探与诊断”等研讨。丰富的教研活动从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后期的反思等无不体现了关注儿童、聚焦问题、注重交流、默契合作以及积极努力、乐学向上的教研氛围,在互通研讨、互融共享中获得共同提高。

第三,改“单一式教研”为混合式研修。教研工作对于提升在职教师专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发展中心的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关注和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集“教——学——研——训——导”为一体的、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机构。因此,我们不仅把教研作为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基于教师能力诊断的教研、实践问题导向的教研等,来提升教师培训的实效性,而且创新教师的培训形式,让教研与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

中心培训科是开展教师专业培训的计划者和组织者,主要组织安排教师集中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教研科是教研活动和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们根据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不仅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而且积极组织各类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发挥其引领和导向作用,帮助幼儿园科学制定师资队伍专业发展规划,通过区域研修、园本研修,来达到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目的。

为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区中心教研组通过共享式活动、对话式交流等贴近教师实际的手段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共享式活动。

共享式活动主要指组织教师观摩、参与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教学活动、培训活动,让教师在观摩、研讨、分享、共融中得到提高。近一年来,我们组织的共享式活动达每月2~3次,较好地满足了教师的需要。

2.对话式交流。

主要有“网络对话”“现场对话”“专家对话”及“书本对话”。

网络对话。每月一个网络研讨话题,从主题研究内容存在的困惑和课程建设的热点问题出发,在网络讨论和交流中,形成有一定质量的观点并加以提升总结,切实提高网络教研的实效。如:西片区发起的“基于调动教师快乐心境前提下的观察应该怎么做?如何记录才有效?”中片区发起的“如何使‘三位一体的配合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更科学、更规范、更适宜幼儿的健康成长?”东片区发起的“如何处理主题课程与生成课程的关系,让课程更为贴近幼儿的生活、兴趣与需要?”这些话题放在区教研群中,通过中心教研组成员积极的对话,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互动和互惠学习。

现场对话。中心教研组在主题研讨活动的现场,和大家一起梳理归纳阶段性工作中的困惑与心得,厘清思路,明晰方向。通过对话、交流,寻求相互学习的关系,形成紧密的学习共同体。如:中心教研组成立之际在清河实验幼儿园举行了主题为“环境创设的适宜性”第一次现场对话,在清江浦实验幼儿园举行了“户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在白鹭湖幼儿园举行了“幼儿观察暨优秀观察记录观摩交流”,在黄码中心幼儿园举行了“幼儿游戏区域的设置”,在承德路幼儿园举行了“多视角观察幼儿行为”等观摩研讨活动。现场对话促进了全区教师不断去深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一步深入研究、践行课程游戏化精神。

专家对话。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与我们零距离接触,聆听他们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分享他们的教育智慧。如:就“儿童观察的问题”,聆听何峰博士的专题讲座并与其现场对话;“关于观察记录如何做”的话题,与特级教师、区教研员井彬鸽主任一起实操练习;“幼儿园户外活动与户外体育锻炼的差别”的话题,我们邀请特级教师刘俊英、张美珍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就“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游戏区域的设置”,与夏如波教授直接交流。在請进专家指导的同时,我们还经常安排教师去南京、无锡、常州等地听专家讲座。

书本对话。在全民推进“广阅读”的背景下,我们以“广阅读”为契机,关注教师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水平提升。根据省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荐的专业书籍目录,在继续贯彻《指南》基础上,重点学习《幼儿观察》、《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等书籍,培养教师的阅读习惯。同时,借助中心教研组网络平台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化的“碎片化”阅读,帮助教师将“碎片化”的信息有机地整合和有效地内化,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今后,我们的教科研工作将加大行动力度,增加辐射功能,进一步夯实对保教工作和教学研究的指导价值,更加深入幼儿园课程改革,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程,追随儿童生长,有效提高保教质量。

猜你喜欢
教研组片区研讨
创新又贴心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