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分制成绩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

2018-04-24 12:14梁扬眉牛显春许健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20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高校

梁扬眉 牛显春 许健

摘  要 学分制是高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实行的一种创新性教学体制,这也对高校成绩管理提出非常高的要求。阐述学分绩点制的概念,分析成绩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一些实操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 学分;成绩管理系统;学分制;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20-0090-0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core Management in Credit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IANG Yangmei, NIU Xian-chun, XU Jian

Abstract The credit system i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system imple-

ment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also puts forward very high require-men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grades.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concept of the point system for grade points, analyzes the main features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the problems that prevail, and discusses some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redi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credit syste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1 前言

為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现在高校普遍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由学年制改为学分制。这种模式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各类宽基础、强能力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由于学分制和学年制在教学运行上的巨大差异,试行学分制后,教学和管理等情况变化很大,工作量加重。成绩管理在整个学分制教学管理流程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它能很好地反映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优劣,并提供了重要的教学信息。为此,对成绩管理如何适应学分制改革进行研究,便是一个重要课题。

2 学分绩点的定义及关联

学分制的定义:通过学分来计算学习量和学业完成量的单位,学生选修课程并考试达到一定的学分,并且完成学校要求的各项规定后就能获得毕业。它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不受年级和在读专业的制约,灵活性强。学生成绩优秀并能提前拿满学分,可以提早毕业;有些更优秀的学生学有余力,甚至可在同一期限内修满两个专业;而一些成绩落后或由于方方面面原因未能在要求期限内修满学分的学生,允许推迟一点儿时间毕业[1]。

绩点制的定义:要考查学生每门功课的学习质量就要以绩点来衡量,学生某门功课获得绩点越多,代表他该门功课学习质量就越棒,它是学生学习达标程度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尺。

绩点代表学生学习的深度,而学分代表学生学习的广度,二者合一来考查学生,就能更全面、准确地衡量学生学习的质和量。因此,现在高校同时用学分、绩点评定学生成绩的优劣,从而切实有效地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力争上游,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3 学分制成绩管理特点

要切实做好学分制改革,提高成绩管理效率,服务好广大学生。我国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目前不少都采用了学分制成绩管理平台,呈现出以下特点。

信息反馈及时性  因为高校每年要通过成绩管理系统完成许多查询工作,如发放奖学金、评比优秀学生等,决定了学生将来可否正常毕业和获取学位,而成绩也是选留学校师资、推荐免试研究生、学生就业求职选择及出国留学等关键参考标准,所以需要成绩信息必须及时快捷发布出来。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现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基本能达到要求。

数据处理繁复性  学分制的基础就是选课制。为让各种能力水平学生在个人能力范围内得到较充分发展,学生的成绩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计划来处理,这就让成绩管理工作处理起来非常繁复。

学习成绩公开性  学习成绩反映了学生理解及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必须要公开透明。

1)高校能通过学生学习成绩总体情况来衡量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并根据学生成绩来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师和教学部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通过公开公布学生考试成绩,让学生选课更加有的放矢,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成绩管理权威性  考试成绩是判断学生学习成效最权威的参考之一。有效的成绩管理,对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反馈不仅作用巨大,而且有利于学风、考风、教风和课程的建设,还有利于推动学校不断完善题库的建设工作。

成绩资源通用性  高校在进行学分制管理过程中,需把学生成绩录入,整理后所反映出来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作为一种公共资源,通用于其他任何事项的评定和参考[2]。例

如:学校要评定学生奖学金或评选优秀学生干部等,学生管理部门就要对照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来作为重要依据;学校人事部门要考察学生是否符合师资选留资格,其中学生成绩是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学校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就必须通过学生成绩分析,研究展现出来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改善。所以,成绩管理一定要真实可靠,它反映出来的信息、保存样式、易操作性等必须和另外的资源信息保持通用,从而使学校各个部门都可以顺畅无阻地使用和参考学生的成绩信息。

4 高校成绩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随着高校的扩招,许多高校教育体制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推行学分制目前已成为各高校教学方式的标配。但由于实行时间不长,教学管理尤其是成绩管理方面需要改动的很多,致使在实操中普遍出现一些问题。

学生选课不够规范  目前高校学生选课一般是通过专门的校网入口进行网络确认,一些学生因为对选课系统不清楚,或忘记在规定时间选择确认,致使一些课程未能及时选取。而学生本人由于对系统不够了解,以为已经选取,就修读了那些课程,授课教师当然会对每个修读考试的学生给成绩,但当他们通过成绩管理系统录入成绩时,无法找到该生,因此成绩也录入不了。而该生最后只能通过学校相关部门签字盖章,并到教务处登记补选课,再通过特殊成绩录入方法才最终办妥,流程烦琐,阻碍了选课管理和成绩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

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待遇低  随着高校规模的日益扩大,高校招生人数也愈来愈多,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负担加重,尤其表现在成绩管理工作上,由于成绩录入报送确认等环节要及时且绝对准确,若不能及时完整反馈,势必影响下一阶段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选修,不但工作量加重,压力骤增,而且工作时间增长,加班是常有的事,有时甚至要通宵达旦埋头苦干[3]。但如今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只重视教学科研而轻视教学管理的现象,使许多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待遇和职称评定与教师教授相比相差甚远。高强度的工作,在薪酬待遇方面却得不到体现,使得许多行政教务管理人员一有机会就想转为教师或另谋高就,教务员队伍不稳,人才流失严重。而新接手的教务员由于业务不熟,甚至素质不高,上手慢,无法短期内熟练掌握所有工作,致使管理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表现在成绩管理工作方面,工作不规范,或成绩记录不能按时完成,与实际不符合或缺失。

教师对成绩管理工作欠重视,错漏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由于不少高校对教师进修职称评定时有科研项目的考核,造成不少教师把工作重點转到科研项目的争取和撰写发表论文上,从而在教学方面投入精力相对减少,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对成绩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如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不少教师未能按学校要求,按时将成绩录入学校专门的教务管理系统,致使学生需要长时间等待成绩出来。同时,任课教师不时出现错录或漏录学生成绩。若学生忘记去查个人考试成绩,一般是不会发觉自己成绩的错漏之处,导致学生错失时机参加补考。有的学生甚至临近毕业才发现个人有挂科或学分没修够等情况,后续工作处理起来十分棘手。

5 学分制成绩管理工作对策探讨

完善成绩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操作流程  当前,高校教学采取学分制管理体制早已全面铺开。因此,它所对应的每项工作特别是成绩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需要上级各相关部门重视、与时俱进,建立科学完善的成绩管理制度。这其中要涵盖命题、监考、阅卷评分、补考、重修以及成绩评定、报送、录入、查询、复议、储存、归档等各个环节,定量定质,重点从易实操和可运行出发,让考试成绩管理工作每一环节都有具体的规定步骤,并最终确定下来,真正做到有规可依、有责必究[4]。

稳定管理人员队伍,切实提高业务水平  成绩管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强、周期性长、信息量大等特点,新手基本上手一般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熟练无误地掌握需要的时间则更长。但现实是目前高校管理人员流失严重,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交接不好,易出差错,甚至酿成教学事故,影响教学进程和学校声誉。因此,要稳定管理人员队伍,保证教务工作始终有条不紊地规范运行。

此外,随着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的日新月异,教务系统功能日益完善,决定了成绩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及时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电脑等现代化操控技能,为学校教学发展出谋献策。因此,各高校一定要重视高校管理人才培养,不但要积极出台激励措施,奖勤罚懒,而且要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进修学习机会,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他们晋升空间,让他们安心工作。

利用校园网优势,优化成绩管理系统  引入专业的成绩管理网络系统,许多需要人工处理的成绩问题都能通过网络计算机系统快速解决,极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负担,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如当前许多高校运用成绩管理系统,通过电脑联网管理学生的选课、成绩记载和绩点计算,使得学生的成绩信息迅速而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成绩信息的使用者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等[5]。

完善工作监控,保证成绩公开透明  规范成绩管理,完善成绩管理工作监控,有利于保障成绩信息公正透明,消除成绩管理工作的神秘感和模糊感,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考前公布学生平时成绩及报备院教务办。

2)采取教考分离形式,或随机从题库抽题考试。

3)严惩违纪学生,正考风促学风。院校级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考场纪律,经常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考试巡考,监督教师严格监考,杜绝学生妄图考试作弊蒙混过关的侥幸心态和采取的违纪行为。

4)组织教师通过集中阅卷和流水作业等方式阅卷评分,保证评卷的公信度。

5)成绩管理系统内数据更迭要快,让学生方便快捷地通过校园网络充分查到自己的各科考试成绩[6]。

6 结语

总之,成绩管理在教务工作中不可或缺,是高校学分制改革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不但能正确评价教学质量,反映教学效果,而且对学分制评价和高校其他各项制度改革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所以,在因材施教、重视素质教育等先进教学管理理念的指引下,要运用先进的网络教务管理系统,不断革新,让成绩管理工作快捷准确、公开透明反映学生成绩,为服务全校教学工作发挥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文,吕英.浅谈高校学生成绩管理[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7):43.

[2]程满中.学分制下成绩管理的探讨[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5-68.

[3]马丽娟.学分制下成绩管理工作初探[J].林区教学,

2007(7):14-15.

[4]周庆莲.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2009(4):47-48.

[5]张敏.高校成绩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书育人,2005(1):37-38.

[6]曹玮.学生成绩考核及管理模式改革的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06(4):149-150.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高校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