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8-04-24 12:14张海红刘永飞郭琦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20期
关键词:药物分析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改革

张海红 刘永飞 郭琦丽

摘  要 药物分析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学习资源有限,缺乏有效互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不足,学习效果较差。针对当前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面临的挑战,结合信息化教学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改革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有效增强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网络教学平台;微课;移动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20-0096-03

Teaching Reform Exploration on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Curriculum under Information Environment//ZHANG Haihong, LIU Yongfei, GUO Qili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is a major specialized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y profession. There is some difficulty in

the learning of the cours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was single, teaching resource was limit and was lacking in effective interaction. Students show little initiative in learning, lack of mani-

pulative ability. The learning effect was poor. In view of the challenge

in the teaching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course, combing informa-tion teaching idea, the teaching resources were enriched using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teaching design was reformed, the

teaching process was optimized,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was promot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reform in educati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micro-lecture; mo-bile teaching platform

1 前言

隨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朝着开放、共享的方向前进。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到:“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1]。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提升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信息化教学理念,针对当前药物分析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探索总结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职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2 高职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药物分析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学会常见药物的检验方法,具备从事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药物质量分析与研究工作。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药物分析课程学习内容枯燥,学习难度高。其中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内容涉及大量化学原理、计算等内容,学生理解力较差,学习的方法也以记忆为主。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有效互动,教学资源大多局限于教材、教学PPT,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不足,学习效果较差。适应时代要求,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3 开发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资源主要是教材、网络精品课程,而精品课程的主要资源也以PPT、文字等静态资源为主。这些资源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使用率大打折扣,对学生的学习帮助非常有限。依托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创建药物分析课程,相较于传统的网络精品课程,在教学资源上可以引入PPT、视频、微课、参考图书、期刊文献等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习信息来源。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具备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将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置为任务点,引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自主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学生通过在线完成课程作业,即时总结学习效果反馈。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开放、动态的学习空间。此外,通过在线讨论、答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进行讨论,不同观点的争论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对知识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样便捷的交流互动平台无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探究式学习环境。

制作微课  微课的概念是由戴维·彭罗斯(David Pen-

rose)于2008年提出,它是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单一知识点而设计开发的在线课程[2],最早被美国的可汗学院采用。随着开放、共享理念的贯彻,人们对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可移动学习的需求愈加强烈,催生了众多微课网站供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基于微课教学的良好效果,其在我国众多专业的教学中得到应用。

微课教学可以弥补传统的药物分析精品课程、网络视频等教学资源“知识模块大、移动学习性差”的不足。将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知识点的形式进行分解,制作成时间短、内容清晰明了的微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有效、方便地开展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增添课堂活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有效利用零碎的时间自主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习效果。

使用移动教学平台  移动终端设备的强大功能、便捷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高职学生喜欢使用手机,更擅长应用手机。当前,很多教师认为把手机带入课堂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很多高校也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手机似乎成为学习的“死敌”。那么为何不把学生的兴趣点与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呢?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教学信息化。使用移动教学平台发布课堂活动,如发布抢答、随机选人、在线测试、布置课前课后任务等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手机进课堂,手机助课堂”。教育者和学习者可以借助移动终端实现教学资源和效果的交互,实现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转变。

4 依托信息技术,改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授课对象的特点,在一定的教学与学习理论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做出的具体计划。传统教学的教学设计过于强调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忽略了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设计,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造成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字化资源进行的教学设计,设计的核心是教学过程而非教学内容,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

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创设学习情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随着教学活动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提升创新意识。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更应该主动学习新事物,摒弃传统的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教师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帮助者。

高职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药物分析是研究与发展药品全面质量分析与控制的科学。通过药物分析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备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具备研究探索药品质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论教学内容包括药物质量分析控制的法典规范、基本方法技术要求和常用代表药物的分析规律三个方面[5]。药物的结构、性质、鉴别是高职药物分析课程的重点内容,药物的含量测定原理及方法为教学难点。课程围绕“药物的结构—性质—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这条主线展开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使学生理解该课程是建立在对药物结构的理解和认识基础之上,“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药物的检测分析方法”。而药物的结构正是学生学习理解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把握好关键内容:如何让学生有效理解药物的结构。

2)教學过程的实施。以维生素C的分析为例,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参与人体内多种重要生物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抗感染、过敏性反应、心血管系统、癌症、糖尿病等临床辅助治疗。《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有维生素原料及其片剂、泡腾片、泡腾颗粒、注射液和颗粒剂。维生素C是具有连二烯醇结构的典型药物,在教学中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维生素C的结构特征及连二烯醇结构的还原性,引导学生围绕结构和性质掌握药物的分析原理及方法。教学过程结合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进行。

课前,利用手机移动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如分析为何维生素C长期放置会出现颜色变黄的现象?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前学习情况展开讨论,药物的颜色变化往往是发生化学变化,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重视对药物化学结构的剖析;在学生理解维生素C具备连二烯醇结构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以此为依据,引发学生理解如何利用氧化剂与维生素C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鉴别以及含量测定,做到知识结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拓展学习,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讨论区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学习的方向。

5 结语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职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的导向下,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上,在课堂之外,教师始终与学生保持紧密的联系。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发挥学习的创造性,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建构者而不是被动吸收者,体验到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知识的乐趣。运用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将药物分析课程中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立体,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有效增强了教学效果。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资源,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空间随意性和学习时间碎片化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DB/0L].http://old.moe.gov.cn/public

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

html.

[2]孔晓楠.微课程研究浅议[J].中国培训,2017(6):166-167.

[3]王欣,杨泽伟.关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4(5):76-78.

[4]林书兵,张倩苇.我国信息化教学模式的20年研究述评:借鉴、变革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9):103-110.

[5]杭太俊.药物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9-10.

猜你喜欢
药物分析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改革
试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药物分析课程说课设计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