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视为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

2018-04-25 06:09刘馨蔚
中国对外贸易 2018年4期
关键词:审判司法知识产权

文|本刊记者 刘馨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是‘两办’印发的第一个专门面向知识产权审判的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在近日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知识产权维权领域存在“举证难、赔偿低、周期长”等问题,《意见》对此提出,以完善知识产权诉讼制度为基础,以加强知识产权法院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领域司法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

《意见》的出台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大举措

陶凯元对《意见》进行了简要解析。他认为,《意见》的出台是维护科技创新利益的客观需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为对创新的产权制度安排和激励机制,知识产权制度是创新原动力的基本保障。司法是保护知识产权最有效、最根本、最权威的手段。”陶凯元称,《意见》将“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将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推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意见》的出台是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的必然要求。”陶凯元表示,司法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发挥主导作用,是司法本质属性和知识产权保护规律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陶凯元指出,《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稳定性和导向性,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引;将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效性和全面性,切实满足权利人的正当保护需求;将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终局性和权威性,彰显法治精神。

“《意见》的出台还是推动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陶凯元强调,《意见》以审判体系现代化、审判能力现代化为两大抓手,积极构建资源优化、科学运行、高效权威的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体系,努力造就政治坚定、顾全大局、精通法律、熟悉技术并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审判队伍,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知识产权司法事业的新要求新特点。

司法标准统一是“规则社会”的保障

法律的价值是规则的作用。法官和法院,作为裁判者,就是要保证规则的统一执行,使人们对法律后果有一个稳定的预期。最高人民法院,作为中国的最高审判机关,为确保司法标准的统一,正在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通过案件的审理保证裁判统一。陶凯元介绍,最高人民法院作为最高审级,通过二审、上诉案件、再审案件或者申诉案件的审理,可以纠正下级法院的一些裁判不统一的问题,通过案件的审理来规范、监督和指导下级法院统一裁判标准。

其次,及时制定司法解释。

“法律的特点是具有原则性、普遍性。一个重大的法律颁布以后,都会配套跟进司法释。司法解释制度确定以来,最高法院制定知识产权的司法解释已经达到36件。”陶凯元称,目前,排在计划单上的司法解释知识产权大概有十余项,每年推出3-4项,稳步推进知识产权司法解释制度。

适时制定司法政策也是必要措施。2017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2016-2020)》,这是最高法历史上第一次五年规划《纲要》。《纲要》全面总结和归纳了过去30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成功经验,也系统地提出了未来5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具体举措。

“《纲要》使整个知识产权审判体系更加完善,为审判能力走向成熟提供很重要的指引。”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宋晓明说。

同时,发布知识产权指导性案例。截至2017年底,最高法院一共发布了92个指导性案例,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占了20个。

“知识产权指导案例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这种指导性案例也为下级法院统一裁判标准提供了依据。”陶凯元表示。

“打铁还需自身硬”

2017年11月,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相继设立知识产权法院,专职负责审理本地区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截至2017年6月,三个法院共受理案件46071件,审结33135件。三家知识产权法院审判工作有序开展,司法影响力日益扩大。

近两年来,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两大公司—苹果和高通的专利之战将战场“拓展”到了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这个新闻引发了诸多关注,也让中国成为国际知识产权争端“优选地”。

不久前,《美国外交官亚太时事杂志》发表一篇名为《中国如何成为全球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领导者》。文章首先对中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建设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称,“由于司法程序快捷,中国现在也被视为知识产权诉讼较为可取的诉讼地”。

“优选地”靠什么?陶凯元套用一句俗语:“打铁还需自身硬”。《意见》里也提到了“要把加快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下一步,要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审判的质效,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法官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陶凯元指出,目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涉外案件高达30%,而且有时候双方当事人均是涉外,他们觉得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可信,而且法官的专业素质很高。这表明,境外当事人比过去更加愿意选择到中国,尤其是到知识产权法院进行诉讼。

“同时,中国在对外交流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陶凯元介绍,早在2014年9月,上海就成立了“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上海基地”,与包括世界法学家协会、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律师协会、欧盟驻华使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等多家国际机构组织举办了多场高层论坛。

此外,中国还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建立了战略性的合作关系。2017年5月,中国首席大法官周强访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其总干事弗朗西斯·高瑞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建立了双边战略合作关系。目前,这个合作正在纵深推广和加强。

“可以相信,中国正在日益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诉讼的‘优选地’。”陶凯元说。

平衡与欧美先进大国的竞争与合作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之间在科技领域和知识产权领域的竞争和合作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

宋晓明介绍,目前,中国与国际上多个国家签署了有关司法方面的双边合作备忘录。数据显示,近5年来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涉外案件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大概在20%左右。其中,美国的知识产权在涉外案件中所占比例最高。

“中国和西方的知识产权制度既有相同性,又有差异性。”陶凯元称,在加入WTO的同时,中国也加入了一系列相关公约,其中就包括TRIPS协定。加入该协议之后,中国严格按照这个协议进行立法、执法和司法。到现在为止,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制度。

同时,在执法和司法领域中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中国的司法制度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所以我们叫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在整个知识产权司法改革里,目前建立了北上广三家知识产权法院,这是西方国家没有的,他们只有一家国家层面的法院。”陶凯元说。

此外,陶凯元认为,鉴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海外知识产权的援助以及有关机制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审判司法知识产权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下侦羁关系的反思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忠实履职
Chapter 20 Extreme torment 第20章 极度惩罚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奏好人大内务司法监督“三步曲”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