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钩端螺旋体感染诊治病例

2018-04-25 03:53王雅丽崔璐莹李建基
中国兽医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多西螺旋体环素

王雅丽, 王 亨, 崔璐莹, 孟 霞, 李建基

(1.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2.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9 )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由一类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下发病率较高。 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有肝炎、心肌炎、肾衰竭等。 2017 年9 月扬州大学动物医院接诊1 只雄性泰迪犬,通过临床检查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最终确诊为钩端螺旋体感染。 经3 周治疗后,该犬康复,为临床诊疗提供资料,总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7 年9 月22 日,扬州大学动物医院接诊1只雄性泰迪犬,年龄1.5 岁,体重3.5 kg。 临床检查发现:该犬体温39.4 ℃,呼吸及脉搏正常,精神沉郁,小便带血,呈深茶色,大便正常。

2 实验室检验及诊断

2.1 血常规检查 采取犬前肢头静脉外周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可见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粒细胞数及其百分比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平均血红蛋白量升高(见表1)。

2.2 血液生化检查 结果显示: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谷丙转氨酶、谷氨酰氨转移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总蛋白等不同程度升高(见表2)。

2.3 尿常规检查 通过导尿采集病犬的尿液,进行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尿液pH 值升高、其中白细胞、红细胞、酮体、胆红素、尿胆原及蛋白质均为阳性(见表3)。

2.4 尿沉渣检查 尿液内有少量红细胞、鸟粪石结晶及大量革兰阳性细菌。

表1 犬血常规检查结果

表2 犬血液生化检验结果

2.5 分子生物学诊断

2.5.1 引物设计与合成 根据参考文献[2]报道的引物序列,设计扩增问号钩端螺旋体LigB 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送至南京擎科技术有限公司合成,目的条带大小为124 bp。

表3 犬尿常规检查结果

上游引物:5′-CTTGGGATTCTTCTAATMCSGATA-3′;

下游引物:5′-GATCCTTGTATTCCACCGATG-3′。

2.5.2 DNA 提取 采用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EasyPure Genomic DNA Kit 试剂盒,取患犬尿液及疫苗,提取钩端螺旋体DNA,再进行PCR 反应。

2.5.3 PCR 反应 反应体系:2 ×EasyTaq PCR Super Mix 12.5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DNA 模板2 μL,补ddH2O 至25 μL。

反应条件:94 ℃预变性3 min,94 ℃变性30 s,58 ℃退火30 s,72 ℃延伸30 s,共30 个循环,最后延伸72 ℃5 min。

2.5.4 PCR 电泳结果 使用1%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结果显示,病犬尿液提取物电泳后出现目的条带,与阳性对照条带符合,且阴性对照无条带,PCR 产物送至南京擎科技术有限公司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 数据库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与问号钩端螺旋体已公布的基因型同源性高达99%。 判定该犬为问号钩端螺旋体阳性(见图1)。

图1 钩端螺旋体PCR 检测结果

3 诊断结果

经过临床检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该犬确诊为钩端螺旋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

4 治疗

对因治疗,静脉注射青霉素及口服多西环素,连用2 周。 对症治疗,根据病犬出现的不同症状,对症治疗。

5 转归

经过治疗,分别在第8 天、第20 天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测,结果发现: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数量下降至正常,谷氨酰氨转移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等指标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恢复,精神状态无异常。

6 讨论

钩端螺旋体病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主要感染哺乳动物,包括人、家畜及犬等,许多野生动物是钩端螺旋体的携带者与传播者。 研究表明,犬是将钩端螺旋体传播给人的重要来源[2]。 患犬通过皮肤黏膜伤口感染或由接触病原携带者尿液或被尿液污染的水或土壤而感染。 钩端螺旋体进入体内后,可在肾脏中长期生长增殖,并通过尿液向环境中排出病原。 根据调查,发病犬多为1 岁以上,经常在室外活动的犬,雄犬发病率高于雌犬,且未去势的犬发病率较高[3-4],但也有调查显示,患病雌犬多于雄犬[2]。

该病在犬上常表现为肝脏、肾脏的慢性或急性炎症,甚至功能衰竭,也可以表现为特发性多尿、多饮的慢性携带状态[5-7]。 常见临床症状为呕吐、腹泻、发热、黄疸、氮质血症等。 本次确诊的病例与上述症状相符合,生化检查结果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均升高,表明其出现肝细胞性黄疸,同时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也有所升高,即肝功能受到影响。 而该犬肾脏生化指标未见异常,这可能与疾病的发现及时有关。 而尿液中的红细胞及白细胞阳性可能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

目前,对于钩端螺旋体病常见的诊断方法有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显微凝集测试(MAT)、动物接种试验及PCR 方法等。 相较于其他方法、PCR 法更加快捷,且准确性更佳,因此可采用此方法作为该病的主要诊断途径。

有研究表明,青霉素和多西环素对钩端螺旋体病治疗效果较好,多西环素还可作为在易感情况下的短期预防药物[6]。 本次治疗在使用青霉素和多西环素等抗生素的同时,还使用保肝护肾等药物对症治疗。 连续用药1 周后,症状开始减轻,精神也逐渐好转,3 周后恢复正常。

钩端螺旋体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因此,应对宠物钩端螺旋体病加以重视,防止宠物和人之间的互相传染。

猜你喜欢
多西螺旋体环素
替加环素在老年重症感染病人中的应用
米诺环素联合裸花紫珠治疗痤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多西环素涨至800元/kg,95%的原料暴涨,动保企业也快扛不住了!
不断追求建筑精神意境的建筑师
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2016年路易斯安那洪水后的钩端螺旋体病
巴克里希纳·多西建筑作品中在地性特点探究
螺旋体脂蛋白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亲环素A过表达对高温、紫外线和顺铂引起的H1299细胞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