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可视化分析

2018-04-25 05:20席小莉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幼儿

□杨 璇,席小莉

( 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健康教育是学前儿童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出台,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为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由探索起步阶段过渡到迅速发展阶段。本研究拟运用可视化分析方法对2001年以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对本世纪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的热点与趋势进行分析,为学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新的起点,同时为一线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一、研究概况

可视化分析方法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的运用主要集中在教育技术和高等教育[1],而在学前教育这一领域还比较少。可视化分析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理论和方法已经相当的完善,完全可以应用到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中去。本研究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III对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热点,通过关键词突显图谱把握17年来研究的趋势和变化,对过去17年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领域相关研究做实时的回顾,全面了解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最新的研究热点、未完善的研究领域。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首先笔者借鉴了顾荣芳教授的总结,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方面:学前儿童日常行为教育、饮食营养教育、身体生长教育、安全生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前儿童体育[2]。在高级检索里,分别以主题为“幼儿”或含“学前儿童”并且主题为“健康行为教育”、“营养教育”、“身体生长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健康教育”进行了7次检索,得到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2篇(其中CSSCI占90篇),普通期刊379篇,总共得到581篇期刊文献。在收录的核心期刊中,数量最多的是学前教育研究、中国健康教育。如所有文献检索时间均设置为2001—2017年,数据下载时间为2017年3月9日。

(二)研究方法

研究热点、趋势分析所使用的是分析软件CiteSpace III,该软件是基于Java运行平台环境下,由美国费城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所开发的适用多元、分时、动态的新型复杂网络分析软件[3]。

二、研究热点分析

将581篇论文生成的数据库导入CiteSpaceⅢ制作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1所示。其中,圆形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圆圈大小和字体大小代表该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4]。 由图1可以看出,除了划定专业领域的关键词“健康教育”、“幼儿园”、“学前儿童”之外,高频关键词分别为:“心理健康”、“体育活动”、“幼儿体育”、“一日活动”、“主要模式”、“手足口病”、“游戏活动”等等。经过分析,近十六年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内容研究与教学方法研究。

图1 关键词共现图谱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研究

结合关键词共现图谱与所检索文献,发现对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的探讨是研究热点之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二是理论相关问题的分析。

在学科理论体系建构方面,顾荣芳教授在《试论幼儿健康教育的渗透与融合——兼议<纲要>幼儿健康教育思想的贯彻》中对幼儿健康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定义与分析[5];欧新明教授在《幼儿健康教育基本理论要素探讨》中分析了幼儿健康教育基本的内容系统、目标系统、课程系统[6]。这两篇文章发表在会刊《学前教育研究》上,被引频次较高,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有效的指导。除此之外,分析理论研究总的背景,发现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由于起步较晚,理论基础研究一直比较欠缺。在这方面,2003年欧新明教授的著作《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和顾荣芳教授2009年的著作《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欧新明教授和顾荣芳教授的研究成果共同构建了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弥补了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理论层面的匮乏处境,对于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具有一定奠基性意义。

另外,部分学者就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例如:黄显军对幼儿健康教育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指出幼儿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它的作用在于帮助幼儿提高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对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态度,使幼儿形成有益于一生的健康行为方式和习惯[7];胡爱武、王俊奇分析与总结了陈鹤琴的儿童健康教育思想,并对其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进行了归类,对于当前我国幼儿健康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8];马富成对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概念以及当前幼儿园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9]。这部分研究展开了对理论的初步探讨,对于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总体上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与完善,将片式、点式的研究连成一个整体,构成一个网状理论框架。

可以看出,理论建设的主题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中的热点,21世纪理论研究进入了积累、发展的阶段,涌现出一些关键的著作、核心文献,虽然在不断丰富,但是尚未形成影响重大的具有核心地位的独立理论体系。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研究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研究较丰富,但并不均衡,热点主要集中于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两个方面,学前儿童安全教育引起了少数关注,关于日常行为教育、饮食营养教育、身体生长教育的研究非常有限。另外,涌现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学前儿童卫生教育。

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相关的关键词有“心理健康”、“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品质”。综合所检索文献发现,这方面研究主要对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策略进行了探讨。进入21世纪以来,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是当今我国教育界的共识。郑名、辛宏伟对农村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10];郝红翠、李学翠对游戏与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1];顾荣芳、冯桃等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概念认知进行了深入考察[12];姚本先、刑贯荣等人针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出了策略[13]。 在这方面研究中,数量最多的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策略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问题的高度关注。

在关键词共献图谱中可以看出,围绕学前儿童体育研究的关键词有“体育活动”、“体育游戏”、“幼儿健康”、“游戏活动”。结合图谱与所检索文献发现,学前儿童体育研究大致有以下几个方向:体育活动对幼儿心理品质或身体发育的影响、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学实践、民间体育游戏在体育活动中的融入、幼儿教育家的体育思想。谭蕾、冯振杰通过实验证实了小篮球运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14];刘美奋,孙秀荣针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单一化、游戏化过重、科学性与教育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15];李玉峰分析了民间幼儿体育游戏的特性、价值及入园策略[16];曹中平指出民间体育游戏具有文化性与娱乐性的显著特征,呼吁将民间体育游戏纳入幼儿园健康教育体系[17];黄贵、苏永骏分析了陈鹤琴、蒙台梭利等教育家幼儿体育思想的现代价值[18]。结合文献可以看出学前儿童体育研究覆盖了实践中的各个问题,不仅数量较多、内容也比较全面,现基本趋于稳定并不断深入。

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研究热点主要由关键词“意外伤害”、“幼儿家长”体现。这方面研究问题主要围绕幼儿园的安全状况以及活动的有效性、儿童的安全认知水平、家庭安全教育展开。刘馨、李淑芳指出当前幼儿园在安全状况形势严峻,幼儿安全事故较多、种类繁多[19];王晓芬、杨莹莹等人指出流动儿童早期安全认知水平低于非流动儿童,家长的重视和积极参与、托幼机构的适宜引导可促进流动儿童安全认知水平的发展[20];高悦尔、王雪松等人对幼儿交通安全教育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21];倪慧渊、何敬瑜对幼儿家庭意外伤害事故隐患的现状与特点进行了调查[22]。总的来说,这部分研究数量较少。针对幼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现状,我国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研究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挖掘出引发安全事故的关键原因,缺乏有效的教育对策,安全教育研究亟待加强。

结合关键词共献图谱的分布特点与关键词“卫生教育”、“学龄前”、“干预性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卫生教育是近年来涌现的新兴研究领域。其中幼儿手足口病是近年来讨论最为集中的热点话题,幼儿龋齿、眼病、肥胖等症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张晓燕,刘熹等人就幼儿教师、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和预防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23];谢兴伟,马超就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刷牙的影响效果进行了评价[24];李丽红、李娜等人对健康教育在幼儿园眼病筛查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25];白宏燕呼吁重视幼儿园小儿单纯性肥胖的健康教育[26]。总的来说,这方面研究融合了医学中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教育学中教育实验方法对幼儿流行病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是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问题跨学科、方法多样化的体现。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研究呈现出热点分布不均衡、研究方法多元化、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三)健康教育教学方法

从关键词“多媒体应用”、“一日活动”、“主要模式”可以看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这部分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向:第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第二,幼儿健康教育教学的方法、途径、策略、教师的理念等等。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在各个教育领域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与幼儿健康教育的结合是近年来讨论的热点。学者于美芳指出在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幼儿兴趣的优势,能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教师要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教学,优化幼儿健康教育过程[27];谢舒平、李晓娟通过调查研究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指出多媒体教学对幼儿知识、态度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传统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并建议幼儿健康教育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28];谷竞淳对多媒体技术在小班常规培养和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这方面研究都主张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比有其自身的优势,教师应该在健康教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另一方面,围绕幼儿健康教育教学,程晓光为探索理想的幼儿健康教育方法,在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幼儿健康教育三定位模式[29];王丽娟、李萍结合案例对健康教育的途径做出了分析[30];瞿艳霞针对幼儿健康行为培养的策略提出了具体建议[31]。结合所检索文献可以看出,针对学前儿童健康教学策略的研究比较丰富,主要倾向于从幼儿园实践中的某个具体问题出发,结合理论给出具体的建议。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教学策略上,而对于健康教育其他教学方法涉及很少,研究视角稍显狭窄化。

综上,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研究是近16年来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相关研究最为丰富,但是主要集中于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与新兴研究热点卫生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在逐步发展,但稍显薄弱。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单一的特点。

三、研究趋势分析

为了形象地呈现 16年来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再次利用 CiteSpace 绘制出该领域的关键词突显时区图谱。从图2可以看出,2001—2005年,研究的重点是幼儿园体育活动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2006—2009年,研究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幼儿的疾病防治与身体保健上来,涉及到的关键词有“口腔健康教育”、“儿童保健服务”、“教育指导纲要”、“手足口病”。2010年,对于幼儿园体育教育的探讨再次成为研究热点,此后一直到2014年,研究热点聚焦于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家长和教师关于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态度方面。总结21世纪以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的可能趋势为:

图2 关键词突显时区图谱

(一)研究热点由理论探讨转向实践分析,逐渐走向多元化和精细化。2005年之前的研究主要针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相关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而2005年之后逐渐转向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幼儿流行病现状与干预教育、幼儿活动强度等具体的实践问题。可见,随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幼儿健康教育的实践问题,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从形而上学理论层面的探讨转向实践分析,逐渐覆盖实践中的各个问题。因此,伴随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的深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实践必然一步步走向专业化与科学化。

(二)研究对象由教育活动转向家长、幼儿教师,范围在不断扩大。2001年至2014年的研究中,研究对象几乎都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而2014年,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中出现了儿童家长、幼儿教师,近年来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对家长、教师关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的关注度在提高,此方面的研究在进一步丰富。也说明了随着学期儿童健康教育理念的普及,人们不仅仅关注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实践,也开始认识到家长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注重家庭中的健康教育。

(三)研究学科视角由教育学转向医学和卫生学,并有不断加强的趋势。现研究趋向于从医学、卫生学角度分析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并对幼儿园、家长的教育活动提出建议。近十几年涌现出很多医学方面的研究,具体分析幼儿肥胖、龋齿、近视、手足口病、口腔疾病等流行病的发病原因,对幼儿园的干预教育活动进行评价,然后提出改进的策略。在医学研究的推动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逐渐从经验走向科学,成为以生理学、医学、卫生学、教育学多学科为基础的综合领域。

(四)研究方法由传统转向创新,逐渐与国际接轨。国外一些先进方法的引进,尤其在幼儿体育研究中最明显,赵星、赵斯龙等人运用ActiGraph加速度计对幼儿在早操、自由活动、集体游戏时的活动强度进行监测,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活动强度水平及其变化特点的影响[32];屈莎、姚天聪等人运用Zephyr生理指标监控系统对大班幼儿在不同活动强度负荷方案下的心率变化特点进行研究[33]。说明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积极吸收国外研究成果,既顺应了当前科学研究实证化的趋势,具有独创性,又借鉴了国外研究的方法,扩宽了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的方法与思路,为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跟上时代步伐做出了贡献。

四、展望

全面回顾21世纪以来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的历程,对研究的脉络进行梳理与分析,对于推动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总的来说,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面向现实,仍需要进一步拓展:

(一)深化理论探讨,加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科理论基础建设。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尤其在本世纪得到了高度关注,吸引了医学、卫生学、体育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对此进行深度研究,但是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依然没有建立稳固的、系统的、全面的根基,在宏观层次的探讨依然只在一小部分学者团体中展开,系统的理论也比较薄弱,影响力不大。总之,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研究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共同构建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

(二)拓宽视角,均衡、全面地关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近年来幼儿园安全问题事故频出,大部分家长、教师对于幼儿的安全认知概念不了解,幼儿园和家庭中的安全教育亟待加强。学术领域,关于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研究非常少。另外,学前儿童营养饮食教育、身体生长教育、日常健康行为教育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迫切需要引起关注。幼儿健康问题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期待更多学者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各方面内容进行研究与探索,为幼儿园和家长的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三)加强科研合作,提高幼儿园在高质量研究中的参与度。从新兴的研究热点——卫生教育来看,发文机构大部分来自于高校、医疗机构等等,卫生教育研究由医疗机构主导,幼儿园参与度并不高。而且结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总体来看,幼儿园的发文质量并不高,大多数都是发在普通期刊上的。核心期刊的发文机构大多为重点师范院校、体育院校和医科大学,文献中的署名单位为一线幼儿园的较少,反映出高质量研究中一线幼儿园参与的缺失。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事业需要高校、医疗机构与幼儿园共同参与、加强合作,这样既能在研究中资源共享,同时也带动幼儿园积极吸收研究成果。

(四)关注领域间的相互渗透,加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其他四大领域的整合研究。关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的讨论非常激烈,但都仅局限于健康教育领域内的探讨,而关于健康教育与其它领域整合的研究非常少。《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健康教育必须和语言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艺术教育相结合,才能共同完成幼儿教育系统目标。因此,关注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教学,应不仅仅局限于一个领域,而应该放眼于幼儿教育有机统一的大系统,关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整合,这方面亟待学前教育各个领域的研究者们在此碰撞出交流的火花。

参考文献:

[1]赵慧臣,王玥,张舒予.可视化分析方法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运用的元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1):36—43.

[2]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74—175.

[3] CHEN C. 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3):359-377.

[4]陈超美.Cite Space II: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 3):401-421.

[5]顾荣芳. 试论幼儿健康教育的渗透与融合——兼议《纲要》幼儿健康教育思想的贯彻[J].学前教育研究,2002(1):14—16.

[6]欧新明.幼儿健康教育基本理论要素的探讨[J].学前教育研究,2001(3):18—20.

[7]黄显军.对当前幼儿园健康教育中所存在问题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7):93—94.

[8]胡爱武,王俊奇.陈鹤琴儿童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2):81—84.

[9]马富成.当前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陇东学院学报,2011(3):27—29.

[10]郑名,辛宏伟.甘肃省291名农村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5):597—599.

[11]郝红翠,李学翠.关于游戏与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探讨[J].教育探索,2016,(8):42-45.

[12]顾荣芳,冯桃,何锋,陈艳,陈巧玲.幼儿对心理健康相关概念的认知[J].学前教育研究,2008(4):21—24.

[13]姚本先,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邢贯荣,高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4(5):47—49.

[14]谭蕾,冯振杰.小篮球运动对4~5岁儿童协调能力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3(9):43—46.

[15]刘美奋,孙秀荣,张茂林,冯勇.山东省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10):83—86.

[16]李玉峰.民间幼儿体育游戏:特性、价值及入园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5(6):14—16.

[17]曹中平.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1):35—37.

[18]黄贵,苏永骏.论陈鹤琴幼儿体育教育理论的现代价值[J].体育与科学,2012(7):116—120.

[19]刘馨,李淑芳.我国部分地区幼儿园安全状况与安全教育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5(12):15—18.

[20]王晓芬,杨莹莹,曹鹏艳.南通市4~6岁流动儿童安全认知水平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6(7):983—986.

[21]高悦尔,王雪松,陈小鸿.幼儿交通安全教育及有效性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2(2):24—28.

[22]倪慧渊,何敬瑜.在园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47-49.

[23]张晓燕,刘熹,田红梅,岳勇,邱孟,洪英.成都市幼儿家长手足口病基本知识与行为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4(5):743—742.

[24]谢兴伟,马超.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刷牙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0(7):860—861.

[25]李丽红,李娜,康映红,董俊媚,姜轶,李文凌.健康教育在幼儿园儿童眼病筛查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2(7):978—979.

[26]白宏燕.重视幼儿园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健康教育[J].包头医学,2011(6):110—112.

[27]于美芳.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儿健康教育[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12):53—55.

[28]谢舒平,李晓娟.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对幼儿健康教育效果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9):704—705.

[29]程晓光.幼儿健康教育三定位模式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3(4):345—347.

[30]王丽娟,李萍.浅谈幼儿健康领域教育活动实施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6(8):249—250.

[31]瞿艳霞.关于幼儿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09(11):204.

[32]屈莎,姚天聪,罗冬梅.幼儿活动强度负荷方案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6(7):115—120.

[33]赵星,赵斯龙,罗冬梅,周嘉琳.幼儿园不同类型户外体育活动的强度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J].体育科学,2016(8):34—41.

猜你喜欢
幼儿园儿童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幼儿画刊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