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小农合机构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

2018-04-25 03:22郎百畅于维汉
银行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农金融市场商业银行

郎百畅 于维汉

速换挡,贷款不良率快速升高;互联网金融兴起,金融脱媒方兴未艾。商业银行竞争激烈程度与日俱增,利润水平逐年下降。在此新常态下,金融市场业务营收占比不断攀升,受到商业银行高度重视。中小农合机构经营基础薄弱,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安全高效开展金融市场业务,值得每位管理者思考。

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新常态”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由1980年的4546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7441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77%。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增长速度长期保持世界第一。

虽然经济总量维持高位,但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却拾级而下。商业银行经营环境步入“新常态”,主要体现如下特征:

经济增长减速换挡。由图1可以看出,近十年中,2005~ 2010年,经济增长率年均达到双位数水平。但是最近五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65%、7.67%、7.40%、6.90%和6.70%,經济增长速度下降明显,年均双位数的增长率渐行渐远。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往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牺牲能源、资源和环境,经济发展粗放。随着国际需求萎缩,人口红利消失,资源环境压力显现,生产要素边际产出率下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由低端产业转向中高端产业、由生产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需求侧刺激转向供给侧改革等经济结构转型工作已经悄然开始。

利率市场化尘埃落定。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贷款利率实现市场化;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存款利率实现市场化。至此,中国利率市场化全部完成。利率市场化深刻影响着商业银行经营方式,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 利差收入占比大幅下降,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

金融脱媒方兴未艾。负债端,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功能多样,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不同现金管理需求,分流商业银行存款来源;资产端,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日渐完善,规模日渐增大,互联网金融贷款产品种类繁多,对商业银行提供的间接融资服务形成挤出效应。

金融监管引导商业银行回归本源。新常态下,银行业金融监管政策以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以“降杠杆、调结构、促转型”为指导原则,引导商业银行资金“脱虚向实”,回归主业,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对于多年来发展迅猛、杠杆高企、风险隐患巨大的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进行高压监管,资金空转、杠杆套利、虚增规模的发展模式难以维继。

中小农合机构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定位

金融市场业务概述

金融市场是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并由此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其包含三个层面:首先,金融市场是金融资产进行交易的有形或无形场所,是指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其次,金融市场反应了金融资产交易的供求关系;最后,金融市场反映了包括价格机制等在内的一系列金融资产交易的运行机制。

中小农合机构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的配角定位

21世纪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得以高速发展。由传统的调剂资金进行流动性管理为主,逐渐转变为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投资管理,结合多元化的投行服务、结构融资服务等,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范围不断延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利润占比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与零售条线、公司条线同等重要的业务条线,备受商业银行重视。

在我国金融市场业务高速发展的年轮中,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直是先驱和主力,而中小农合机构是后来者,更是配角。新常态下,中小农合机构应明晰自己的劣势所在,摆正配角定位,以回归本源、服务实体为根本,在合规审慎的经营思路前提下,积极学习先进同行的经验,取长补短,着力于金融市场业务的协同发展。同时,中小农合机构更应该基于自身的角色定位,坚守底线思维,努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团队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为金融市场业务的稳健发展打好深厚的基础。

中小农合机构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截至2016年末,全国共有农村商业银行1055家,总资产规模约为20.2万亿元。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数量及占比见表1。

其中,资产规模最大的是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总资产为7870.5亿元;资产规模最小的是呼玛农村商业银行,总资产为11.2亿元。不同资产规模的农村商业银行之间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环境、监管环境差异较大。根据表1数据,资产规模在500亿元以下的农村商业银行数量占比近95%。本文即以此类规模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策略。

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涵盖一级市场业务、二级市场业务、资金调剂业务、结构融资业务和中间业务等。目前中小农合机构金融市场业务主要以资金调剂业务、二级市场业务以及一级市场投资业务为主,部分涉及结构融资业务,较少涉及一级市场发行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小农合机构金融市场业务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风险控制缺乏联动,风险管理基础薄弱。金融市场业务风险控制包括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金融市场业务责任部门风险控制为内部控制,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计划财务部门、授信审批部门等的风险控制为外部控制。目前由于中小农合机构专业人才缺乏,金融市场业务外部控制较为薄弱,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缺乏联动。

资产规模较小。受到自身资产规模限制,中小农合机构金融市场资产规模普遍较小。较小的资产规模,限制了金融市场业务的多样性发展。

业务种类单一。中小农合机构金融市场业务普遍集中于资金调剂、利率债投资及同业存单投资等,以流动性管理和微小盈利为日常经营目标。

交易性资产占比较低。中小农合机构金融市场业务仍以配置性资产为主,交易性资产占比较低,很多甚至并未开立交易性账户。

专业人才缺乏。首先,中小农合机构多数地处三四线城市的市区、郊区、郊县等,地区吸引力较弱;其次,中小农合机构薪酬和福利待遇虽然在当地具有一定竞争力,但是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仍然劣势明显;最后,中小农合机构一般资产规模较小,平台级别较低,比较容易出现职业瓶颈。这些因素导致中小农合机构对专业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配套制度不够完善。中小农合机构金融市场业务普遍起步晚、基础差,对于相关业务缺乏深刻理解,规章制度仅仅能够勉强覆盖业务流程,无法全面支持業务快速发展。

“新常态”下中小农合机构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策略

针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新常态”环境,结合中小农合机构的特点及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趋势,中小农合机构发展金融市场业务,既要快速发展,又要稳健经营;既要多方涉猎,又要有的放矢;既要政策倾斜,又要权责制衡。

重点提高金融市场业务全面风险防控能力。目前,中小农合机构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较为粗放,缺乏全面细致的风险控制流程,风险防控能力还比较薄弱。鉴于此,中小农合机构在四个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开展。一是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应加强资金头寸管理,制定流动性限额比例,制定流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密切关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尤其应在关键时点(季末、月末、缴税、缴准)做好流动性风险防控。二是建立内、外部风险控制联动机制。中小农合机构应该设置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进行外部风险控制,同时在金融市场业务部门内部设置中台风险控制岗进行内部风险控制,加强内外部风险控制联动。三是提高利率风险识别能力。中小农合机构应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去杠杆、防风险”政策要求,坚持“短久期、高评级、低杠杆”投资策略,合理控制投资节奏,把握好阶段性投资机会,有效避免盲目抄底和激进投资。四是强化过程控制,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资本市场千变万化,资产价格变幻莫测。中小农合机构必须强化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业务风险,同时提高金融市场业务的竞争力。如定期召开投资分析会议,掌握市场动态,提高投资研究能力;每日头寸核算与管理,投资资产库维护,提高投资收益。

完善规章制度,支持金融市场发展。业务发展,制度先行。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必须有据可依、有规可循。对于大部分中小农合机构而言,金融市场业务属于新兴业务,业务种类广泛、业务流程复杂、业务风险高发,全面规范的规章制度是业务发展的有力保障。通过优化内部规章,围绕授权授信、交易对手准入、投资范围等重点,完善业务操作流程及制度规定,划清投资界线, 明确监管“红线”,切实防止金融市场业务违规开展。

设置科学绩效激励机制,吸引专业人才。人才对于银行业务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中小农合机构金融市场业务起步晚、基础差,想要快速发展,实现弯道超车,必须借助专业人才的力量。但是由于薪酬福利水平缺乏优势、职业上升空间狭小、地区竞争力不足等,中小农合机构对于专业人才的吸引力较弱。因此,必须设置科学的绩效激励机制吸引专业人才。科学的绩效激励机制包括三方面:一是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如根据人才类型和级别,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基准工资,同时根据贡献程度,奖励可观的绩效奖金;二是完善的福利待遇,如住房福利安排、子女教育安排、通勤安排等;三是通畅的职业上升和下降通道,能者上, 庸者下,让专业人才安心、舒心、开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加强投研分析能力,提升综合收益。目前中小农合机构金融市场业务运营较为粗放,缺少系统全面细致的投资研究,资金营运能力较差,投资收益水平较低。中小农合机构应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投资研究分析能力,提高资产的综合收益水平。投资研究分析内容至少应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微观经济走势、投资市场趋势、监管导向及同业动态等信息。鉴于农村商业银行缺乏专业人才,相关工作可能具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可通过常规化的同业交流及购买外部服务等方式完成该项工作。中小农合机构应逐渐掌握分析方法及技巧,不断提高市场嗅觉,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提高金融市场业务的综合收益水平。

丰富业务品种,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中小农合机构金融市场主要业务品种集中于资金调剂、利率债投资、同业存单投资及委外投资等,以流动性管理和微小盈利为日常业务目标,业务品种不够丰富。不同类型资产虽然外在价格千差万别,但内在可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丰富业务品种,不但可以提升投资盈利水平,而且可以提高资产组合风险抵御能力,增强金融市场业务的综合竞争力。

支持“三农”小微回归实体经济本源。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业务的快速发展,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跨行业机构合作更加密切,杠杆高企、监管套利、资金空转现象严重。作为居于金融体系核心地位的商业银行,必须紧跟国家政策导向, 遵守监管法规,牢记本职,履行支持实体经济责任。中小农合机构应该借助基层金融机构的优势,履行农村金融机构的责任,积极支持“三农”及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并探索支持实体经济的新形式、新方法。例如,中小农合机构可以通过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募集全国资金支持本地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佛山市三水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猜你喜欢
小农金融市场商业银行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内在二元性:认识小农新视角
试析匈牙利小农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