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2018-04-26 09:32
文学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刘庆邦余秀华母亲

●《收获》发表余秀华自传体小说《且在人间》

诗人余秀华的自传体小说《且在人间》发表于《收获》2018年第2期,受到文学界及读者广泛关注。这篇自传体小说描述了生活在农村且患有“脑瘫”的女性周玉,是一个被几乎所有人漠视,被整个社会抛弃的人。但身体的禁闭,不妨碍她精神的自我完善,她希望别人把她当成一个普通人来看,而不是带着怜悯或不屑。某电视台的男主持阿卡是她崇拜和渴望的对象,但阿卡对她的怜悯,给周玉带来强烈的不平等感;而她的“倒插门”丈夫吴兴东,则对这个“残疾人”竟然还要求平等、尊严感到“震惊”。他觉得,对方应该感激自己才对。这种种的不平等,都造成了周玉内心的强烈震撼。一种只有诗才能表达的世界,终于在那些田野深处飘出,扩散到整个天空。周玉用自己的诗,创造了一个平行世界,而为自己挣得了一定的平等和尊严。在这篇自传体小说里,余秀华以情感和婚姻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引擎,试图呈现促使周玉人生困顿与超越的根本因素——疾病带来的歧视和精神上的丰饶这二者间的张力。对于这次发表的自传体小说,余秀华表示不愿意多说。而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余秀华表示,她正在写一本长篇小说,之前一直写不好结尾,写长篇很慢,很费体力心力。

●邵丽《挂职笔记》看作家挂职如何书写基层

作家邵丽的新书《挂职笔记》不久前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近日,该书举行读者见面会,作家张楚及作者邵丽与读者分享了《挂职笔记》的创作体会及用女性视角书写乡土文学的看法。邵丽曾在河南省汝南县挂职两年,任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笔记》是她深入基层生活之后的最新创作成果。全书分为上下两辑,在上辑里,叙事者通过挂职副县长的视角,以相对独立和客观的立场来理解人们的生存状态;在下辑里,第一人称开始隐去,文本围绕一系列人物而展开,他们处在不同的城乡关系链条中,有着各自的具体生活。在本书中,邵丽以沉着的笔调,写出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心态,写出了困惑和焦虑,也写出了长存于世的人性光辉。她的写作并不完全借助于故事变化和情节冲突,而是冷静地使用有节制的笔触,写出人性中的曲折和波澜。她以悲悯的情怀写出了中国这个古老农业大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内心的煎熬和挣扎,传达了社会转型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给人们带来的失落感以及身份焦虑,并最终表现了与此相关的生存奋斗和人性尊严。谈及自己的挂职经历和书写乡土文学的创作体会,邵丽认为,不管别人觉得当一个作家多么光鲜,很多深谙内情的人却知道他们内心的苦闷和彷徨。其实写作就是一件非常吊诡的事——一个作家要把别人想不到或者想不透的事情想到想透,还得用一种艺术或者文学的方式告诉人家,这纯粹是跟自己过不去。

●刘庆邦出版长篇“日记”《我就是我母亲》

以短篇小说写作见长的作家刘庆邦,日前推出了他的首部长篇非虚构作品《我就是我母亲——陪护母亲日记》。在母亲2000年和2003年病重期间,刘庆邦一直陪伴守护在母亲身边,一百多个日夜,15万字的点滴记录,成就了这本不同寻常的日记。这部日记体散文分为上下部,上部写母亲患病住院治疗的日子,下部写母亲病重辞世的最后日子。那些看似平实质朴、波澜不惊的文字,记录下了属于刘庆邦的一段特殊心路历程与生命体验,涌动着他丰沛的情感波涛,感动了万千读者。“伺候母亲的过程,也是消耗悲痛的过程。我想每一个伺候危重病人的亲人都是这样,如同把悲痛分成段,或拉长,或拉细,一段一段消耗。时间长了,悲痛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当悲痛最终到来,我怀疑自己还有多少悲痛的能量。”刘庆邦曾在日记里如此写道。“母亲是我的宗教,我对母亲不只是敬仰。”在刘庆邦《母亲的奖章》《平原上的歌谣》等代表作中,都写到了自己的母亲。事实上,刘庆邦的小说中只要写到母亲,差不多都有他自己母亲的影子。刘庆邦9岁时父亲去世,姐弟六个全靠母亲一个人养活。他记得,当年报名参军没有通过,母亲给自己煮了一个鸡蛋,兄弟姐妹们却吃的是红薯面饼,这件小事让他至今心怀愧悔。刘庆邦还坦言,他的文学启蒙也是由母亲开启的,“母亲不识字,但有文学天赋,讲起故事来让我听得津津有味”。

●浙江文艺社推出阿来《机村史诗》

近日,阿来作品《空山》再版为《机村史诗》(六部曲),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机村史诗》(六部曲)依序由《随风飘散》《达瑟与达戈》《荒芜》《轻雷》《空山》等6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以及6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6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是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距《空山》初版已过去十几年,为什么再版会以“机村史诗”的名字以及“六部曲”的形式来重新呈现?《机村史诗》(六部曲)责任编辑之一李灿好介绍说,机村的“机”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根”,诚如阿来所言,乡村就是他的根,乡村也是所有中国人的根。该书以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藏族乡村地区作为时代和地域背景,描写了这片高原上乡村里的人物与事件,以小见大,着力呈现的是普通乡人的生活、情感和历史,并以之拼合、构建出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

●曹乃谦新作《清风三叹》续写母子传奇

近期,曹乃谦的最新作品、“母亲三部曲”的终章《清风三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马悦然的夫人陈文芬为该书作序推荐。《清风三叹》用自述散文体的样式,借以九题系列的章法结构,采取散点透视的笔法,述写着作者不同的人生段落。老母离世后,儿子在人生旷野中踽踽独行,回忆母子情深,回望人生之路的纯诚淡然,让人格外动容。《清风三叹》全书分三章展开,以作者与养母间的浓浓亲情为线索,讲述了1978年前后的生活细节和工作细节。陈文芬认为,作品“所有篇章其轴心是‘我’,而所有篇章实际都是在写母亲。”“母亲三部曲”的自传性色彩十分浓厚,采用雁北人叙述方式,语言简练幽默。文字中蕴含着中国式的留白,从简单的个体人生或家庭故事生发开去,折射出更大范围的历史关照和诗性意义。去年2月,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曹乃谦的《流水四韵》,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同年推出他的新书《同声四调》。这两本书是曹乃谦此次新作的姊妹篇。据曹乃谦透露,“母亲三部曲”中的故事,都是从他的长篇小说《母亲》素材库中整理出来的。

猜你喜欢
刘庆邦余秀华母亲
神木有石峁
The Poet on Earth
骄傲的0票
无耻当有种
刘庆邦出版长篇“日记”《我就是我母亲》
余秀华的慢写作
梅妞放羊
给母亲的信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