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管理新模式探究
——以网格化管理为例

2018-04-26 10:29江涛阿克木汗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4期
关键词:网格化网格管理

江涛·阿克木汗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迅猛,然而城市管理模式却无法及时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广泛存在机制不健全、沟通渠道不畅通、处理问题的方法落后等诸多问题,阻碍了城市的高效运行。基于此,现代城市亟需构建一个新的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正是由此应运而生,其通过科学的辖区划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等,在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也切实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2 现代城市管理理论

根据《中外城市知识辞典》中的定义,城市管理是一个组织、协调城市各方面活动(经济、文化、社会)的复杂系统,存在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的是城市各种群体要素的管理,狭义上仅仅是指市政方面管理。

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城市,各城市利益相关者(自治组织、社团、居民、公共媒体)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城市管理中,包括:城市发展决策、执行和监督以及社区管理、服务等,城市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为城市利益相关者参与城市管理提供了渠道和平台,其是迄今为止中国城市管理史最为先进的模式,本文主要围绕此模式展开具体分析。

3 现代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先进性

3.1 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提出

我国城市网格管理模式的提出,最初源于1998年江泽民提出的“数字中国”战略构想,其主要是以一定的标准将城市划分为多个网格单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确保各网格单元信息有效交流,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目前,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必须集中精力抓好平安创建和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法律十进、民主细胞建设、网格化管理服务等基层基础工作,夯实法治根基。

3.2 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优势

作为一种新型城市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利用信息化技术打破了传统城市管理部门与行政区划空间的界限,其主要优势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实现了规划实施的统一化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市区联动”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网格化管理模式下,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统一划分单元网格,实现了全市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与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相适应。

(2)实现了管理流程的规范化

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下,再造了“发现、立案、派遣、处置、核查、结案”这一高效有序工作流程,为城市管理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实现了管理权责的清晰化

城市网格化管理采用市、区两级分工、监管分离的体制,市、区、街道各级关系明确、权责清晰,为城市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4)实现了管理效率的高效化

城市网格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了管理效率,如:减少问题上报中间环节,问题处理时间明显缩短,整体管理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提升。

(5)实现了管理模式的创新化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新型的管理模式,其与先进的信息技术联系紧密,创立了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通过多层级、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应用,实现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城市管理的一大重要创新。

(6)实现了管理效益的综合化

从经济效益看,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职责分工明确、管理流程规范、效率高,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对人力资源的要求降低,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从社会效益看,城市网格化管理拉近了政府与市民的距离,有利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问题,增加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也提高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发展。

4 现代城市网格化管理过程与相关实践经验总结

4.1 城市网格化管理过程

上一小节分析已经提及,城市网格化管理流程十分规范,如图1所示即为城市网格化管理流程示意图。

图1 城市网格化管理流程图

通过图1分析,可将城市网格化管理流程分为6大阶段:信息收集、甄别立案、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在此整个管理过程中,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其是整个工作的“心脏”,如图2所示即为典型的网格化管理系统结构。

4.2 相关实践经验总结

城市网格化管理内容丰富、方法众多,如: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双轴管理等等,各大城市实际情况不同,相应的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进、应用也存在一定差异,现主要以北京、上海实践经验作简要分析:

(1)北京经验

北京东城区是国内第一个试点区,其以1万m2为基本单位,共划分了1593个管理单元。每个管理单元称为“网格”,将每个网格单元内部件编号,输入终端开展精细化管理。2004~2009年,此模式运行下城市管理结案率达97.65%,结案时间降至6.5h。

图2 典型的网格化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2010年基于维稳需求的增加,北京东城区城市管理升级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形成“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管理体系,重新划分网格589个,至2015年实现“天上有云、地上有格、中间有网”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云:云计算中心;格:社会管理网格;网:互联网)。

北京东城区采用了城市部件管理法,创建了“二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通过“城管通”的应用为信息移动采集、城市管理决策提供了系统保障,整个城市城市管理流程再造,完善了绩效评价体系使得城市管理形成闭环,直观体现工作结果、工作绩效。

(2)上海经验

上海市网格化管理系统自2005年4月开始构建,其是在北京东城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浦东新区威为例,其最初基本采用的是“北京模式”,后随着对属地管理、以块为主、管理下沉的强调,逐步开始探索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站模式。

图3 网格化管理工作站模式示意图

上海市网格化管理模式采取了“从片到面、稳步推进”的方法,通过总结创新,真正体现了上海特色,形成了“一支队伍(一支网格化管理工作队伍)、两类对象(城市问题、城市管理者本身)、三大功能(获取信息、分类处理信息、落实结果)”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3)北京、上海网格化管理模式比较与借鉴

北京与上海网格化管理模式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北京、上海网格化管理模式比较

从北京、上海实践来看,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精细化、数字化的再造,切实提高了管理效率。通过城市实践经验来看,要想落实网格化管理模式必须要做好三项工作:①机构设置,在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建设工作中,必须做好组织领导工作,即:完善机构建设,指挥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推广;②资源支持,包括人才资源、硬件资源,一方面必须提供兼具城市管理业务能力与数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必须提供高新技术硬件设施资源保障,切实保证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③评价体系,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执行力直接影响城市管理效率,对此可通过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运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保证城市网格化管理实施应有的效果得以充分体现。

5 完善现代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现主要从上一小节的经验借鉴出发,针对现代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5.1 完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

现代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推进中,应在公安、工商、规划等部门间构建科学协调机制,坚实“重心下移、放权基层”原则,完善完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

(1)成立市级专项指导小组,统筹网格化管理体系的推广与实施,应以市级领导为总指挥,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参与,要求各职能部门职责任务划分明确,确保网格化管理的顺利落地;

(2)各区设分指挥中心,响应市级平台下达的任务,两级间权责明确,本级平台应做好内部职能部门划分、协调工作,切实提高管理效率;

(3)大胆放权,令基层政府拥有一定的自主性,实现行政重心下移,推动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走进基层、服务于民;

(4)增强群众在城市管理中的参与度,减轻政府压力。

5.2 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建设

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建设,主要需从以下几点入手:

(1)科学划分城市网格

根据北京东城区经验,其网格划分以1万m2为一个单元格,但是各城市执行时需参考当地的人口情况、自然环境等因素,适当调整网格面积;完成网格划分后,对所有城市部件、事件进行系统化分类,落实权属认领工作;完成确权工作后,以网格为对象,按地理编码标准开展科学编码,确保各编码的唯一性。

(2)科学制定巡查计划

城市网格化管理中人员数量不足是一个重要问题,对此需科学制定巡查计划、巡查路线,分班协作开展网格巡查,实现“全覆盖”、“有目标、有重点”的巡查,为巡查人员配备相应的“城管通”,实现与平台中心的实时联系,及时上报相关问题,并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3)建立健全问题处置机制

以健全的问题处置机制保证网格化管理效率、质量,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派专人负责领导本单位查处工作与指导小组沟通协调工作,可实行排班制度。城市管理问题处置规范流程如下:①巡查人员及时收集信息,发现城市管理问题,经无线网络传输给监督中心;②监督中心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类、确认后,提供给指挥中心;③指挥中心将不同的信息,发送给各职能单位;④职能单位根据接收到的指令,结合实际情况,派相关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抵达现场处理,及时反馈核对无误后方确认处理结束;⑤若是职能部门无法按期处理(一般为7个工作日),需向监督中心提出专门的延期申请。

(4)建立健全监督考评体系

监督考评是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应用的重要基础,可由监督中心负责此项工作:①部门考评:全面检查案件处理过程,构建数据库对案件进行归档,重点检查三大问题:案件处理是否及时、案件处理流程是否规范、既定的管理效果是否实现。通过数据库,实现部分案件完成率的自动统计与横、纵向对比。②个人考核,主要指标有:是否按规划路线巡查、是否及时发现异常、是否漏报、错报等,同时结合部门案卷检查工作做好案卷考评。

5.3 强化城市网格化管理技术与人才支撑

信息技术与人才是城市网格化管理的两大重要支柱,以技术促推广、以人才促发展是一大关键路径,对此必须做好相关技术发展与人才培训工作:

(1)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现阶段我国不少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已经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是部分依旧存在相关设备配置过低的情况,如:有的城市“城管通”软件配置较低,甚至不如手机APP,由此有必要更新相关管理软件,充分利用当前一些热门社交软件,如:微信、微博等,以微信为例,可通过微信公众号为群众提供一个沟通的平台,充分发挥市民监督作用。又如:部分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现役计算机系统硬件配置偏低,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无论是数据分析、处理,亦或是存储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由此必须及时做好升级更换工作,切实发挥大数据、云计算在城市管理中的服务支撑作用。

(2)建立一支髙素质城市网格化管理队伍

在城市网格化管理中,“人”是关键因素,建立一支髙素质城市网格化管理队伍是保证网格化管理各项措施全方位实施的基础,具体措施如下:①树立“以民为本”管理理念,以为人们服务为基本出发点,城市管理政策与日常管理措施均需符合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广泛听取人们群众的建议,切实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②转变“家长式”工作作风,网格管理人员必须贴近普通群众的生活,以平等的心态与群众交流沟通,获取辖区相关信息,提高公众参与度;③开展数字知识培训工作,网格巡查人员需学会正确使用相关设备,确保各项问题及时、准确上报;平台操作人员必须开展系统培训,全面掌握指令的具体操作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绩效考评工作方法等等。

6 结语

综上所述,网格化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实施,为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采用了点对点数字化思想,管理对象具体、清晰,解决了原有城市管理制度中信息采集滞后、不全面、沟通不及时的问题,为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理贏得了时间、贏得了理解,增加了城市管理者的公信力。网格化管理模式实际推广应用中,各大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做好落地处理,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做好技术与人才支持工作,发挥网格化管理模式应有的效果,为城市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1]吴艾玲.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38(4):52~54.

[2]董幼鸿.大城市基层综合治理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以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和联动联勤机制建设为例[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16(6):31~37.

[3]高恩新.基于信息整合与人员下沉的城市管理创新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27(6):92~97.

猜你喜欢
网格化网格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追逐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网格化”环境监管的实践探索——以山东东营为例谈“网格化”环境监管开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乌兰浩特市和平街为例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建房审批一站式服务 治违控违网格化管理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