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开发对邻近地铁结构影响分析及保护

2018-04-26 01:58
山西建筑 2018年9期
关键词:土体基坑隧道

李 延 川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37)

当前,我国地铁建设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地铁沿线开发。邻近地铁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地下工程施工对地铁结构产生影响,甚至会威胁到隧道使用功能和安全。因此,分析深基坑施工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制定针对性的基坑支护方案,评价基坑支护方案可行性和适宜性,采取安全可靠的作业方案和保护措施,是必要的。

1 工程概况

本地下停车场紧邻已建地铁,为地下2层停车场,明挖法施工,基坑平面大致呈矩形,南北长约60 m,东西宽约53 m,面积约3 394 m2,周长约257 m,开挖深度10.25 m。

基坑距已建隧道结构约6.9 m。地铁采用矿山法施工(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初期支护外顶埋深10.2 m,底部埋深17.12 m;二次衬砌为模筑钢筋混凝土;拱部超前小导管注浆。

本工程重点保护地铁隧道。

场地内主要揭露第四系、寒武系地层,主要包括人工填土,一般沉积土,晚更新统老黏性土及中风化石灰岩。场地内水位埋深2.40 m~2.97 m,岩溶裂隙水水位深约13.20 m~15.30 m,水头5.70 m~6.80 m。抗浮水位取1.0 m。

隧道段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2 深基坑对隧道结构影响分析

根据相关规定,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50 m内为控制保护区。本基坑即位于保护区内。基坑开挖致使土体卸荷,使土体产生应力释放,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地层应力状态,使隧道结构上土压力发生变化,引起隧道内力改变,进而可能导致隧道产生变形、结构开裂或渗漏等现象;卸荷必然也会引起周围地层位移;下层土体的受力情况发生改变,造成基坑回弹,当基坑开挖较深或面积较大时,基坑回弹量较大,往往对工程自身或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致使地铁结构发生位移、隆起并威胁地铁安全;土体卸荷也会改变土体的整体平衡状态,使土体有整体失稳、坑底隆起和倾覆破坏的趋势,威胁到邻近地铁的稳定。

基坑降排水会引起基坑影响范围内水位变化,使土中有效应力变化,导致邻近隧道变形和沉降;降排水也可能使隧道周边地层发生流砂,管涌等渗流破环。

3 基坑支护方案

现行标准对地铁隧道的变形要求极其严格;为保护地铁使用功能和安全,选择合理的基坑设计、施工工艺,控制对地铁结构的影响,成为工程界必须解决的课题。结合本工程地下停车场埋深、周边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位埋深,从安全性、工期、造价和施工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两套支护方案。

方案一:

在隧道段采用密插SMW工法桩,加2道钢筋混凝土对撑、角撑体系,SMW工法桩兼作止水帷幕,基坑内采用疏干降水管井降水。

方案二:

在隧道段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咬合桩,加2道钢筋混凝土环撑体系,混凝土咬合桩兼作止水帷幕,基坑内采用疏干降水管井降水。

4 支护结构单元分析

围护墙按弹性地基梁法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简化为平面问题。内支撑作为弹性压缩杆件,并按弹性情况考虑。支护结构体系内力包络图见图1,图2。

分析结果满足一级基坑变形和稳定性限值要求,支护方案可行,适用。为了确保隧道结构安全和稳定,应针对基坑和隧道共同作用和隧道安全控制指标,分析基坑对隧道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作业方案和保护措施。

5 数值分析模型

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PLAXIS 2D进行不同支护方案下,模拟实际施工过程及措施。模型中隧道与基坑相对位置关系与实际相同,计算边界取6倍基坑深度,取60 m宽×30 m高。模型顶面自由,侧面设置水平约束,底面设置固定约束,在计算过程中,初始应力生成后和基坑开挖前位移均重置为零。

5.1 材料参数

围护墙根据等效刚度原则等效为钢筋混凝土板,衬砌、围护桩采用板单元模拟,土体采用15节点楔形单元模拟,钢筋混凝土支撑采用固定锚杆单元模拟;土体与结构界面采用加密节点界面单元模拟,并对界面强度进行折减;土体采用硬化土模型和摩尔库仑模型(MC)进行模拟,通过现场取样、室内试验获得数值计算所需土体参数,土体做排水分析。有限元模型见图3。

5.2 隧道保护措施效应分析

5.2.1围护结构、周围土体和隧道侧向位移

基坑围护墙、内支撑不同将会改变围护结构变形,间接地影响邻近隧道。因此,为研究以上2种方案对保护邻近隧道的作用,本文分析了2种方案下的侧向位移,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方案一桩体最大侧位移13.5 cm,土体最大侧位移9.45 cm,隧道最大侧位移3.04 cm;方案二桩体最大侧位移6.79 cm,土体最大侧位移3.3 cm,隧道最大侧位移2.38 cm;方案一的侧向变形均大于方案二,但变形均在基坑变形限值和隧道保护指标控制值内。两种方案的侧向变形均随着降水、开挖和施加支撑的步序而累积增大,最后趋于稳定。

5.2.2地表和隧道竖向位移

本文分析了以上2种方案对地表及隧道沉降的影响,见图5。

由图5可以看出,方案一土体最大沉降9.24 cm,隧道结构最大沉降1.0 cm,方案二土体最大沉降3.37 cm,隧道结构最大沉降0.5 cm;方案一的沉降变形均大于方案二,但变形范围均在基坑变形限值和隧道结构保护指标控制值内。两种方案地表沉降均随着降水、开挖和施加支撑的步序而累积增大,但隧道结构在部分步序中有反弹上浮现象。

所以本基坑工程优先选用第二种方案(混凝土咬合桩+环撑)作为支护结构体系。

5.2.3第二种方案下隧道位移发展规律

第二种方案为钢筋混凝土咬合桩+环撑方案,显著地降低了基坑土体和构筑物的变形,有效保护了隧道结构。

本文继续研究了混凝土咬合桩—环撑体系下基坑和隧道位移规律和原因。基坑和隧道位移如图6~图8所示。

由图6~图8可以看到基坑影响范围内土体和构筑物的位移规律。坑外土体均有相对较大向坑内侧位移;坑底以上的坑外土体竖向位移较大,坑底以下竖向位移很小。坑内土体由于上部卸荷而隆起和回弹,向上位移较大。土体的位移引起围护结构和隧道侧向位移较大,竖向位移相对较小,特别在基底以下的坑外土体内,总位移相对较小。

原因主要包括:基坑开挖深度内土层强度较小,压缩性较大,受基坑开挖卸荷的影响较大;而坑底以下土层,特别是⑤-3-4粘性土强度较高,承载能力强,压缩性低,抵抗外部变形的能力强;隧道结构顶部位于基坑底下,基底位于稳定的⑤-3-4粘性土层中;此部位的咬合桩进行了加长加强,桩端深入隧道基底以下3 m,最大程度隔离了降水、基坑开挖对坑外深部土层的影响,使基坑施工对隧道结构影响相对较小,引起的位移均在地铁隧道结构安全控制指标内。

6 作业方案和保护措施

为了确保隧道结构安全和稳定,满足安全控制指标要求,根据分析结果,最终确定采取以下作业方案和措施:

1)加强支护结构的整体刚度。围护结构采用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端深入隧道底板下约3 m,进一步隔离隧道周围土层与基坑之间的应力和水力联系,尽量减少基坑开挖对隧道周围土层的影响。

2)优化混凝土内支撑布置,增大内支撑刚度。采用环撑+对撑体系:充分利用混凝土抗压能力高的特点,内支撑体系受力合理,适用本基坑平面特点。本基坑的支护体系整体刚度大,强度较高,变形小。

3)形成封闭截水系统。基坑周边设置完善阻、排水设施;采用三轴搅拌桩和混凝土咬合桩组成环基坑封闭的截水帷幕,帷幕底落于厚度大、分布均匀稳定的粘性土层上。既排除地表水等坑外水源的影响,也保证了坑内降水的效果,减小了基坑降排水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4)完善施工作业方案。为了控制基坑施工对基坑内外的影响,减小作业方法对隧道结构的影响,针对一些关键工序和部位制定针对性的施工作业方案,提出明确的可操作的要求,主要包括:桩墙施工方案,基坑挖土方案,架撑、拆撑、换撑方案,基坑回填方案,控制水位变化幅度,环保和限载要求。

5)加强监测。对受影响的隧道结构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安全控制指标值,对外部作业实行过程监控,及时反馈。

6)完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能做到防止基坑事故和扩大,在发生事故时,首先保护轨道结构的安全。

7 结语

1)基坑施工可能导致隧道结构产生变形、开裂或渗漏等现象,发生位移、隆起,也会影响地铁结构的整体稳定,可能发生流砂,管涌等渗流破坏。

2)通过分析计算,基坑支护方案可行,适用。方案一的各项变形均大于方案二,但变形均在基坑变形限值和隧道结构保护指标控制值内。两种方案侧向变形的发展,均随着降水、分层开挖和施加支撑的步序而累积增大,最后趋于稳定。但隧道结构在局部步序中有反弹上浮现象。

3)基坑开挖深度内土层受基坑开挖影响较大;而坑底以下土层抵抗外部变形的能力强;基坑开挖对隧道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小,引起的位移均在地铁隧道结构安全控制指标内。

4)加强支护结构的整体刚度,形成封闭的截水系统,完善施工作业方案、监测和应急预案,可以满足隧道结构的安全控制指标。

参考文献:

[1] 赵 轩.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铁保护施工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7,43(17):152-153.

[2] 陈仁朋.邻近深基坑地铁隧道过大位移及保护措施[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50(5):856-863.

[3] 夏志丘.相邻地块基坑同步施工对附近运营地铁安全的分析和保护措施[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6,9(5):58-63.

[4] 龚晓南.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 刘庭金.基坑施工对盾构隧道变形影响的实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S2):3393-3440.

[6] 朱 斌.深基坑施工对邻近矿山法隧道的综合保护方案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13(4):748-752.

[7] 胡海英.基坑开挖对既有地铁隧道影响的实测及数值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4,36(S2):431-439.

[8] 王卫东,吴江斌,翁其平.基坑开挖卸载对地铁区间隧道影响的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4,25(S2):251-255.

[9] 胡 琦,许四法,陈仁朋.深基坑开挖土体扰动及其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3,35(S2):537-541.

[10] 高广运,杨 盟,杨成斌.基坑施工对运营地铁隧道的变形影响及控制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3):453-459.

[11] 叶 虔,刘 镇.复杂地质条件下基坑开挖与回填工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岩土力学,2007,28(sup):647-652.

[12] 姜忻良,宗金辉,孙良涛.天津某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及数值模拟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7,40(2):79-84.

[13] CJJ/T 202—2013,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标准[S].

猜你喜欢
土体基坑隧道
顶管工程土体沉降计算的分析与探讨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全套管全回转咬合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技术应用
基坑开挖及加固方法研究
基坑开挖对邻近已开挖基坑的影响分析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采动影响下浅埋输气管道与土体耦合作用机理
基于土体吸应力的强度折减法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