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创教育平台 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

2018-04-27 11:42彭凌燕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摘 要:装饰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基于工作室教学过程的教学体系,基于项目引入实践教学、项目实施展开教学。工作室创新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定位、创新模式探索等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专业理论教学与工作室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促进学生创业与就业能力的养成,实现学生由概念设计向企业需求设计顺利转向。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不仅实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还可以满足现代艺术设计产业对专业设计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教学指导思想

目前许多高校与设计公司双方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和距离,学校偏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社会需求的人才偏重于技术与实践,我们的实验区培养的人才则将双方需求对接起来,既针对专业学习,又强调专业应用实践。技术型设计人才、创新型设计人才、创业型设计人才都是复合型人才应该拥有足够的技术和创意设计两方面的知识,能将客户需求转化为艺术设计应用。

作为地方师范院校为重庆市内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人才培养首先要适应重庆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这种适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设置适应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发展需求,二是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地方新型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结合重庆市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及其人才需求,以视觉传达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广告和平面设计为主的视觉设计,培养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既了解艺术设计基本规律又懂计算机软件技术;既掌握先进创新设计理念又熟悉现代设计运作流程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一、藝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实践教学体系

1、依托“三创教育”,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

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流模式,同时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适应化。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设计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三创教育——创意思维、创新设计、创业实践,让设计服务社会”为人才发展培养目标,运用“校企相长、学以用致,以用促研”的方法,“校地、校企共同联手,创新设计、创业发展”的校内外团队精神,加强创意思维训练、创新设计精神、创业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先创业,再就业”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一种思维,四种能力”设计人才。

2、促进国内外交流,整合优势资源,学科交叉培养

通过国内外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交流,融合学科专业的前沿信息,为师生提供国际化的专业设计理念、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和实践当中,组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与相关学科学院的学生协作,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完成项目开发策划、项目研发推广、市场营销的商业运作全过程,着力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各种实践应用能力。

3、设立创业基金,构建创业园区,完善创业环境

加强校内外对外交流合作,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寻求资金赞助,开辟创新、创业实践的新领域,提供和创造创业锻炼的空间,在工作室常规实践活动中给予学生关注和实时指导,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团队协作,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工作室设立“创意乌江”奖励基金,构建创业园区,利用已有的实习、实践基地和多学科、多专业联合创业平台大力推广学生的创业实践,把社会资源引入创业园区中,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参与管理、经营工作室,从事商业活动、设计服务、技术发明等,在校内体验、完善创业环境。

二、三创智慧园-装饰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创新模式探索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单项模拟实验、综合模拟实验等模拟体验式和校外真实项目实践、创新创业活动等,进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作室制”下的三个平台:搭建了创意思维训练、创新设计、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三创工作室”制教学实践平台、“师生共同体创业教育平台”和“校企创业实践培养平台”三个部分。具体改革思路是:

(1)完善“先创业,后毕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继续完善我校艺术设计专业确立的"先创业,再毕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和企业的交流沟通,全面了解社会需求和艺术设计工艺流程,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成为适应企业工作环境的适应型、应用型的合格人才;坚持帮助企业解决岗前适应性培训工作,力争实现与用人企业的“及时”对接,缩短适应社会、企业环境的适应周期。

(2)强化“专业——创业——就业”的教学指导思想

从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认知,思考开始,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实践平台上下的实践活动及工作室体验式分享,使学生深刻感悟“专业——创业——就业”之间的关系。在“专业与应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循环,将设计理论——实践经验——创业精神贯彻到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并形成良性循环。

(3)拓展“及时对接,缩短就业过渡期”的教学观念

针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特点,结合“师生共同体”工作室制和四级实践制的要求,培养的人才适应能力强,有创新设计、创业精神,在工作室相关项目训练中,实现与社会应用设计的亲密接触,缩短学生与设计员工的角色转换的过渡期。在不同项目的训练中提高创意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通过全程参与模拟项目与真实项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业能力。

(4)坚持三个创新平台的结合,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坚持三个创新平台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工作室课内外创业实践活动。按照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层次需求为学生搭建创意思维训练、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工作室”实践平台,工作室创业教育平台和创业基地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三个部分。组织学生参与工作室导师主持的校级以上的科技创新项目,通过项目研究过程中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市场调研分析、方案设计及参与项目申报、答辩与结题等不同环节训练,既锻炼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三、构建六个教学模块和一个课外实习实践环节

六大模块是:专业素质与能力基础模块、设计基础模块、专业设计模块、教学实践模块、创新设计开发模块、创业实践模块。

专业素质与能力基础模块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经济与管理、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道德修养理论等;设计基础模块包括:设计造型、设计色彩、构成基础、设计理论等专业类的基础理论和基础专业知识;专业设计模块要求掌握学院开设的五大专业方向和若干专业方向的相关知识内容与理论;教学实践模块包括:设计技能,表现技能,制作技能,以及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社会考察、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创新设计开发模块包括:各种设计大赛、专业实践项目、创新实践活动等。创业实践模块包括创业管理能力、创业素质训练、企业项目实践等。

根据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培养目标的要求,整合办学优势,突出办学特色,确立跨学科、跨专业联合创业教育平台,创建校内外艺术设计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各设计专业工作室等多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总体设计方案,围绕创意、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主题,协调整合现有资源,共同构筑“师生共同体”工作室制的基本布局。以服务武陵山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地方发展为主,积极开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和应用开发渠道,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网络传播优势,培养设计基础理论扎实、创新设计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积极推进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新;易希平 艺术设计类专业项目工作室制的探索与实施——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职业技术教育》,2008/08期

[2] 付欣.工作室實践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8/04

[3] 单琳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06

该文曾获2014年重庆市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征文三等奖

重庆市教改项目(133056)项目研究后续成果

《基于“三创”教育的艺术设计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成果

长江师范学院《师生教学共同体——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阶段研究成果

彭凌燕 长江师范学院教授

2015年12月

作者简介

彭凌燕(1970.1--),女,汉族,重庆璧山人,教授,主要从事民间艺术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自然生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