鞥盛唐

2018-04-27 11:42毕燃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关键词:唐朝边塞诗

摘 要:边塞诗又称出赛诗,是以边疆地区的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起于汉魏六朝兴于隋朝,直至唐朝大盛。时势造英雄,盛唐边塞诗的繁荣并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才促成了这一文化史上的胜景。

关键词:边塞诗;唐朝;繁盛

盛唐,一段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之中的记忆。其独特的时代精神催生了边塞诗的繁荣与发展。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创作,内容广泛,素材丰富,数量庞大,参与人员众多,是边塞诗创作历史乃至中国诗歌历史上的一座高峰。

一、盛唐军事力量增强,综合国力达到鼎盛

唐朝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谓是前无古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心态的转变。人们的眼界开拓,接触的事物也异彩纷呈,内心的感情也随之丰富起来,所以才有了多姿多彩的艺术创作。国安才民富,综合国力的强大自然离不开军事力量的增强,盛唐强大的军队是社会安定的基石,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人民安居乐业,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频仍,爱国意识提升。此外,唐朝辽阔的疆域和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吸引着大众的眼球,丰富了创作素材,带来了创作的灵感和广阔的创作空间。

二、开明的政治和民族融合的主旋律

唐朝建立于公元618年,是统一的多民族王朝,其对外方针的主旋律是和平开放、兼容并包,唐太宗曾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空前的民族融合,丰富了边塞诗的创作内容,转变了诗人的观念,增强了诗作的生命力,使边塞诗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雄壮之风与中原“提笔安天下”的崇文思想相互交融,为边塞诗融入了不一样的色彩。此外,盛唐时期政治清廉开明,思想兼容并包,没有抑制文化传播和文学创作。这就使得盛唐诗人能更深入地接触到异域文化,也能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

三、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和弃笔从戎的社会心理

盛唐是一个蓬勃向上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们锐意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时代。对于士大夫阶层来说,建功立业的舞台是广阔的,也正因为士大夫阶层的推崇,这种昂扬奋进的心态成为当时的时代脉搏,这就为盛唐边塞诗的繁荣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在盛唐时期,“天下雌韩而雄魏,壮武而柔文”,整个社会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边塞诗人侠骨忠魂,狂放不羁。诗歌中有的展示了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战斗意志,有的包含了横扫强敌、戍边卫国的进取精神,有的反映出豪迈不羁、以身报国的英雄气概。

此外,唐代文人士大夫中有部分身赴边塞,上阵杀敌,亲历边疆生活。在唐代科举考试中,把“军谋宏远,堪任将率”一科与选拔政治人才的制度并列,还规定边疆将领可以自招幕僚。同时,唐朝还以加官进爵、封侯受赏来鼓励人民参军报国,在社会中营造了一种“舍身报国、建功立业”的氛围。许多报国无门的文士弃笔从戎,在疆场上抒发爱国之情,完成自己建功封侯的梦想。

四、摇旗呐喊的创作力量

盛唐时代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边塞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这样的边塞诗大家,也有像王翰、王之涣这样凭借几首边塞诗就名垂千古的诗人。

王昌龄当属盛唐边塞诗人中的杰出代表,一生写下了许多被吟诵千古的战争题材名篇。他的边塞诗中有描写出征将士久戍边地的思乡之情的,也有反映紧张激动的军旅生活的,然而他写的最深刻的是表现战士们保家卫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他常用乐府旧题书写军人的豪情壮志,感情细腻,笔力雄健,风格多样,其中七绝体的诗作更代表了他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被后人称为“诗家天子”。他曾写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的激昂豪迈,也写过“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 的雄心壮志,最有名的莫过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这样的通过对战争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待战争的态度及对人民疾苦的关心的佳作。

高适,边塞诗派的又一战将。他家世贫寒,性格磊落,崇尚节义。高适曾在军中任职,到过边境地区,参加平定叛乱的战争,并对军事问题也有过一定的研究,因此对戍边的军旅生活有比较切近的了解和体验。在他的边塞诗里,不仅写出了戍边卫国的理想信念,也用积极乐观的口吻描绘了当时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坚定决心。诗风苍凉悲壮。

与高适齐名的另一位诗人是岑参,他出身仕宦之家,中过进士,曾两次出塞,在军中任职,前后长达六年的时间。岑参的几度出塞和多年的戎马生活,造就了他从不同的方面歌颂边防将士忠勇善战、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同时他的边塞诗也以雄奇的笔力描写了西北边塞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艰苦豪迈的军旅生活,气势磅礴,情绪高昂,意境雄浑,表现了唐代边塞诗人积极明朗、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此外,王维、李白等大家,虽不属边塞诗派,但均有名篇佳作传世。王维的《从军行》、《使至塞上》等以独特的视角或描绘边塞壮美风光或抒发自己的慷慨之情;《陇头吟》、《老将行》则表现了边关将领面对战争的反映,真实的再现了当时封建王朝的政治情况;《少年行》四则通过对少年游侠的描写,用轻快明丽的口吻,抒发了爱国之情。诗仙李白所创作的边塞诗中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这样的描写边塞壮阔风光的句子,也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这样意气风发、豪迈激昂的声音。

还有王翰、王之涣、李颀、李益等边塞诗人都有过优秀的边塞诗作问世,或体现倾身为国的爱国情怀,或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控訴战争的罪恶,亦或是表达渴望和平安宁的愿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优秀的边塞诗人,才使得盛唐边塞诗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并且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总之,盛唐边塞诗一改六朝遗风,超越了建安风骨的内涵,树立了一面崇尚阳刚、标举慷慨的大旗,是多民族文化高度融合后的产物,同时体现了大唐风华和盛唐精神的最根本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大浚,马兰州.七十年边塞诗研究综述[J].中国文学研究,2000,(2)8.

[2]胥惠民.古代边塞诗派的成熟兴盛与大西北[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42.

[3]胡大浚.边塞诗之含义与唐代边塞诗的繁荣[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51.

作者简介

毕燃(1987.12—),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武警警官学院教员。

(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

猜你喜欢
唐朝边塞诗
“文章四友”边塞诗浅析
“新边塞诗派”的崛起
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边塞诗的魅力”教学为例
河西走廊断想
文化翻译观视角下边塞诗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试论历史上真实的隐太子李建成
游牧文化影响下的盛唐边塞诗之诗质
唐朝休闲文化对后世影响几何
唐朝三省制浅析
舌尖上的异域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