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解说系统理论与实践对河北大运河语言解说的启示

2018-04-28 02:49邓卫新陈志刚张家口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文化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博物馆

邓卫新 冯 玫 陈志刚(张家口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历史遗迹的语言解说,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其既是一种解说教育活动,也是一种综合的交流过程,包括解说者、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历史遗迹等。[1]解说作为沟通参观者与历史遗迹文化内涵的一座桥梁,对于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传播大运河文化意蕴具有重要作用。

一、美国伊利运河语言解说系统概述

伊利运河(Erie Canal)是一条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运河,1817年开工,8年后完工。它成为当时西部与东北部之间的主要交通和贸易渠道,现隶属于纽约州运河系统的一部分。

为了保护伊利运河文化遗址,美国提出了遗产走廊(Heritage Corridor),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控制系统,各层次之间相互协调和衔接。遗产走廊包含六各方面:(1)历史和独特性的而保护和表达;(2)自然资源的保护;(3)周边环境的多样性;(4)居民和游客的认同感;(5)可持续的发展;(6)未来的发展定位。这六条目是伊利运河遗产走廊保护发展的价值所在,也是遗产走廊的基本内涵。

在这诸多方面中,最重要的,对我们来说也是借鉴意义最强的,是伊利运河解说系统的构建。伊利运河解说系统包括三个方面层级,即解说结构、传播媒介和标识系统。第一,解说结构:在核心主题下设有多个二级主题、解说专题来全面解说运河的历史文化。如表1所示,伊利运河解说系统选择的主题是“美国的象征”,下面设有四个方面:“进步与力量”“连接与沟通”“发明与创造”“独一与多样”。解说专题共有克林顿水渠、国家和民族、分裂与移居、繁荣的发动机、样板项目等21个。第二,传播媒介:利用各种传播渠道、信道、传播工具等,根据不同受众需求,传播伊利运河的历史文化意义。第三,标识系统:通过实物、文字、图形、图表展示等设计进一步补充说明伊利运河的信息、文化及形象传递,使参观者最方便、最快捷地接触他们感兴趣的历史和自然的资源。

表1 美国伊利运河语言解说系统

任何一个地点的解说都是将解说结构、传播手段和环境标识融为一体。解说结构将解说的内容固定下来,然后根据解说内容选择适当的解说方法与媒介,同时在相关语言环境、有关标识中加以补充,使每一个地点的解说系统都相对固定、相互补充。

二、产品三层次与大运河语言解说系统

产品层次是指从满足客户需要的角度对产品所提供的服务进行的划分。1988年,经济学家根据产品的功能、行销等提出了产品三层次说,即任何一个产品都具备三个层次:核心层次、有形层次和延伸层次。核心层次是产品的最基本层次,是指它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有形层次,是指产品样式、品牌、名称、包装等方面;延伸层次,是指产品的较高层次,是在商品交换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或服务或利益。

后来,产品三层次说扩展为五层次结构说:核心利益、一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核心利益(Core Benefit),即顾客购买商品的最基本要求,或满足人们的最基本权益,解决基本问题,其在产品整体性概念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比如,旅店的消费最终是为了休息、睡觉,饭店的消费最终是为饮食。一般产品(Generic Product),是满足消费者核心利益的物质表现形式,也是产品呈现各消费者的最基本外观和形式,包括五个方面,即品质、式样、特征、商标及包装。期望产品(Expected Product),是指满足消费者偏好,包括价格、方便程度、产品性能等因素,它是购买者在购买期间期望的全部属性和条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期望。附加产品(Augmented Product),是指在产品供应中获得的所有额外信息和好处,包括交付、维护、保证、安装、培训、指导和融资,以及企业的声誉和信誉。潜在产品(Potential Product),是对产品的所有可能的添加和更改,其是公司寻求满足客户和使自己有别于其他竞争者的新方式。

三、大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解说系统分析

作为大运河历史遗迹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具有重要作用,博物馆解说系统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大运河历史遗迹的语言解说系统。本文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大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解说系统进行分析,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大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解说系统

(一)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浙江杭州市北部拱宸桥地区,总用地面积52 910平方米(含运河文化广场),建筑面积10 700平方米。大运河浙江段堪称“活着的文化遗产”,该博物馆展现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解说系统主题是“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解说具体分为五个专题:“地球上的运河、中国大运河”“运河畔的城市”“大运河的利用”“大运河杭州段的综合保护”“运河文化”。

(二)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山东聊城。它东临古韵悠长的大运河,建筑总面积1.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近7 000平方米。解说系统主题也是“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解说具体分为六个专题:运河发展、运河漕运、运河科技、运河治理、运河城市和运河文化。

(三)沧州博物馆大运河展厅

沧州市博物大运河展厅位于沧州市运河区上海路,市政务服务中心南侧,建筑面积32 275平方米。解说系统主题是围绕运河与沧州的发展展开,解说专题主要是大运河申遗、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社会发展的历史贡献等。

(四)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解说系统主题是“洛阳与大运河的关系”,解说专题主要是隋唐大运河的繁荣和作用、运河遗珠、隋唐大运河洛阳段的保护和申遗。

四、对河北大运河解说系统的启示

基于上文分析,对于河北段的大运河解说系统可以参照国内外有关实践和相关理论进行划分,主要划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河北大运河解说系统

(一)明确解说系统的主题、次级主题和解说专题

语言解说系统应根据河北大运河的特点,突出河北相关地市的区域特点,突出燕赵文化和京畿之地的特点,以人、运河和社会为核心,运用语言要素,通过适当的表现手法,合理设定解说系统的主题、次级主题和解说专题。

(二)核心层面指的是满足解说系统的“信息传播”功能

核心要素是人、运河和社会,应明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大家了解运河的历史、现状及特点,达到社会服务和科普教育的基本功能。这一层面对应的是利用解说系统的语言基本要素来满足感官满足。语言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视觉要素、听觉要素,视觉性要素在解说系统中内容最多、使用最为普遍,主要是文字、绘画、摄影、图片等实物资料;听觉要素中主要是解说词部分,解说词的创作除了最基本的语言文字功底外,还要求创作人员具有专业的文化素质及丰富的解说经验。

在核心层面中,语言表达十分重要。一是强化语言讲解技巧,增强语言感染性。根据有关调研,对于历史文化类的展览展示来说,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和询问咨询是获得知识、体验历史文化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对解说员进行专业解说培训过程中,要邀请语言专家对他们进行专业的语言交流培训。二是不断探索讲解中的语言艺术。从语言方面探讨博物馆讲解工作中的技能和技巧,不断提高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素质,使语言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易懂性。

(三)附加层次

附加层次指的是通过解说系统的语言表现手法,满足游客对大运河“学习教育”的需求。语言表现手法在这里指的是语言要素在组合规则下发展出多种叙事方式,可分为剧场式手法(剧场、电影)、语言表达式手法(文本重建)和交互式手法(交互媒介)三个取向[2],如图2所示。

图2 大运河解说系统附加层次图示

一是积极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可通过开展剧场电影、实景模拟文化讲座、文化节目、电子刊物及相关活动来提高参与性,要让游客能够置身于精心展示的情境、场景与体验中,通过游客积极的参与和感知,增强游客场景体验的深度,从而满足游客对大运河“学习教育”的需求。二是深入认识讲解中的“讲”与“解”。要满足游客对大运河“学习教育”的需求,就必须正确认识“讲”与“解”。“讲”的部分侧重于讲解人员在服务意识的指导下,立足于陈列展览的主题内容,结合展品的基础性专业知识,将陈列展览的主题内容和文物知识准确完整地传达给观众,这是讲解的基本层次。[3]“解”要求讲解人员有严谨的治学作风及对观众特征的准确把握,将文物及展览主题表象之外的信息深入挖掘给观众。

(四)扩展层次

扩展层次指的是通过解说系统的“传播与反馈”功能,最终加深游客对运河思考和探索,将自身知识体系和运河文化对接,从而激发游览者在离开博物馆之后还能够有兴趣产生进一步思考的动机,传播运河文化。在这个层面上,需要解说者更加深入了解运河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其有利于推动运河文化的遗产保护。

一是做好语言文化产业的推广。通过对上述五个地区的运河博物馆的简单分析,我们没有见到关于运河语言文化产业的介绍,这对于河北来说,是一个凸显地域特色、传承运河文化遗产的机会。河北省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出版印刷发行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业等行业为主导的特色文化产业,通过这些语言文化产业,可以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为弘扬燕赵特色、京畿之地语言文化的重大载体,着力推动从文化遗产保护为主向语言文化带建设转变,实现河与城、河与人、河与语言产业的和谐共生。

二是做好运河文化的环境语言建设。首先,在环境语言设置上,可以在不同区域增加与现代生活、现代文化相关联的内容,以增加游客对运河文化的亲切感和认同感。[4]其次,进一步优化文物标志、宣传册和纪念物、导览图、导览标识、文化符号、宣传语等服务性环境语言信息,这些语言信息或直观反映了展览主题,或引导参观线路、指导观展重点,或深化展览主题,其为传承运河文化搭建了桥梁。

三是做好特殊讲解。尽量满足多元化需求,包括外语讲解、残疾人讲解、儿童讲解、专家讲解及发行盲文展览手册等,也可根据自己的优势深入挖掘运河河北段的文化内涵,寻找互补性和关联性,通过资源互补、错位发展,梳理运河文化历史发展脉络,传承和弘扬运河文明。

[1]许雅婧.博物馆陈列中文物语言运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4.

[2]朱燈宇.陈列语言的概念与范围研究[J].东南文化,2013,(3):117-120.

[3]周默兰.博物馆展品说明的撰写[N].中国文物报,2014-9-30(008).

[4]林泽,李冬蕾,郭芮,等.基于“5W”模式的博物馆解说系统现状探析[J].经贸实践,2014,(5):58-59.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博物馆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大运河,行走山东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博物馆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露天博物馆
遇见“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