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05-01 20:48陈泽鹏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现状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于推动陕西省新农保政策的实施。主要研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档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具体分析了农民参保档次较低的原因集中在,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信息宣传、对政策的信任度、政策的稳定性、青年人的保险意识以及对政策的认知程度不够,跟风缴纳等六个方面。

【关键词】 新农保;参保档次;现状;影响因素;黑池镇

2009年9月4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该政策对于改善我国农村农民生活质量的重大意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称为“新农保”,是继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陕西省政府于2009年9月印发 《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对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做出了具体规定。11 月陕西省确定了11个国家试点县、34个省级试点县,并下达了国家和省级试点县的批复。截至2011年10月底,107个县(市、区)已全部启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其中新农保参保人数已达到635.87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为146.34万人。自2009年以来,新农保政策的推行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次研究将主要针对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农民参保档次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一、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黑池镇位于渭南市合阳县,东临黄河,西接金水沟;北依新池,南接马家庄。合马公路贯穿南北,距县城22公里,总面积84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3.1万人口,是合阳县经济强镇、文化大镇。

2016年7月,笔者对黑池镇多个行政村进行了调研,分别是黑西村,黑东村,东洼村,南社村,北黑池村等,增加了数据来源,使得调查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因此,调研数据及结果更加具有可靠性。本次调查研究总共进行访谈32人次。在此次进行访谈的32名对象中,男性有16人(50%),女性有16人(50%),性别较为平衡;20~30岁2人(6%),30~40岁6人(19%),40~50岁12人(37%),50~60岁12人(38%),访谈对象年龄大部分集中在40~60岁这一区间,其是最接近新农保收益的年龄层,因此相对更加熟悉新农保,所提供的数据也相对更为准确。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结构式访谈法。结构式访谈是一种对访谈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按照事先制定的访谈提纲,针对合适条件的访谈对象进行访问,并在访谈过程中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在访谈结束后及时做补充、整理的工作。最后,根据访谈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二、研究内容

1、参与档次

在32个访谈反馈的数据中,所有被访者均参加了新农保。但参与档次有所差异。其中最低档次100元参保人数最多,共有28人(88%),200元档次参保1人(3%),300元档次参保2人(6%),1500元档次参保人数1人(3%)。

2、认知程度

在对新农保政策的认知方面,了解新农保的人数为12人(37%),而不了解的人数达到了20人(63%),缺乏对于新农保政策的了解。

3、获知政策信息途径

在获知新农保政策的途径方面,25人(78%)通过村、大队干部,7人(22%)通过周围邻居获知。

三、新农保参保档次的影响因素

1、人均收入水平较低

根据陕西省统计局《2016年陕西省國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96元,比上年增加707元,名义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568元,比上年增加667元,增长8.4%。通过此数据计算可以得出,农村居民的每年人均剩余不足900元。虽然人均收入处于逐年递增的情况,但是通货膨胀加剧,货币购买力下降,人均消费额也在逐年递增,且消费的增长速度大于收入的增长速度。

在访谈过程中得知,该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以务农为主,因此,收入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收入不稳定。另外,许多人家里人口众多,开销大,仍没有多余的钱投入到新农保当中,农村家庭中人口数相对较多,每个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都需要每年缴纳养老保险,后续的正常生活难以维系,农民自然不会将过多的收入投入到新农保当中。

2、信息宣传不到位

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农民对于新农保的了解仅限于年龄限制、什么时候能够领钱等,其他的政策什么也都是知之甚少,甚至有农民区分不清楚“新农保政策”和“新农合政策”,半数以上的被访者获知仅有100元档次,因此宣传工作不到位也是导致其不存在选择更高档次新农保的主要原因。

在获知政策途径方面,数据显示有78%的被访问对象是通过村、大队干部通知得知新农保政策的,而主村干部也仅仅只是完成“通知—缴费”这一简单的命令传达工作,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农保的参保率,但无法使村民深入了解新农保政策,进而也影响了新农保缴费档次水平的提高。

3、对政策的信任度偏低

旧农保制度的种种问题影响了中国的农保制度和政策在农民心中的形象,大多数农民可能会存在观望态度,观望原因各有不同。有的农民对政策和制度的安全性和可信性存在怀疑,养老保险因为时间跨度大,缴费和领取时间间隔长,农民对是否确实能够领取养老金感到担心

在访谈过程中,所有村民无一例外的都认为新农保政策是国家全心全意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社会上很多关于信任的负面新闻的出现,以及旧农保制度的种种问题加上政策宣传的不到位,导致农民对于新农保政策的信任度偏低。

4、政策不稳定性

调查过程中,很多人认为政策一天三变。有人提到:“现在钱是都交了,但政策谁都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到老了也不一定能领到钱,现在选择最低档次,避免到时候政策变了自己损失太多。”正是由于这种不可控因素比较多,很多人态度也不明朗,持观望态度,选择最低档次。

5、青年人保险意识淡薄

新农村养老保险是到六十岁才可以领取,领取的时间离青年人较远,青年人对其关心程度明显比中年人低,受现代思维的影响,青年人的消费观念更多的是“月光族”的想法,所以他们认为缴费的周期过长,不愿意将过多的收入投资到新农保上,保险意识薄弱,故而选择了较低档次。

6、对政策的认知程度不够,跟风缴纳

农民平时忙于农活,文化程度也较低,所以部分人不在乎,不关心国家的政策,对新农保政策也了解就更为不足,所以在选择额度的时候都是看周围人缴纳多少,跟着别人一交就算完事。在访谈中发现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缴的100元是什么,就是看着大家都缴,自己也跟着缴。

四、结语

陕西省新农保政策实施8年来,参保率逐年上升,覆盖范围也逐年扩大。但是,根据笔者对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的调查研究显示,由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信息宣传不到位、对政策的信任度偏低、政策不稳定等因素,导致农民参保的档次普遍较低。希望政府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稳定性,同时农村加速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推进新农村养老保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J].中国劳动保障,2009(9).

[2] 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提前实现制度全覆盖[J/OL].农保处 ,2011(11).http://www.shanxihrss.gov.cn/html/2011-12-21/154021.html,2012-12-21.

[3] 刘桦林,李倩. 浅谈新农保普及宣传工作的重要性[J]. 东方企业文化,2011(04)93.

【作者简介】

陈泽鹏(1995-)男,山西太原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现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