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点评团

2018-05-02 06:57汪琦黄文军李亮
少年文艺(1953) 2018年3期
关键词:王老汉大块梁山

汪琦 黄文军 李亮

对于任何一个少年来说,“江湖”都是一个很诱人的字眼,那里有沙包大的拳头,有大碗酒和大块肉,有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相比之下,“粮食”实在是有点没劲,粮食有什么好说的呢?在苟天晓的小说里,粮食大有乾坤。两位少年的成长,就是满腔的干云豪气重新接回大地的过程。作者更大的一份野心在于:揭示粮食与我们这个民族之间更为深刻的内在联系——粮食塑造了人,也塑造了我们含蓄质朴、谦逊隐忍的民族性格。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说为今天的少年读者奉献了一盘“干货”——它不是山珍海味,不是精馔佳肴,它就是强筋壮骨的粮食。同时,作者也为我们新一代的写作者贡献了一条宝贵的提示:无论是面对特殊年代的懵懂顽童,还是今天受“信息给养”的新一代,我们要写出的,都应该是深藏于人性内部、如粮食般苦涩清香的童年精神。

儿童文学作家 汪 琦

念众和“我”一起陷入了绝境,要想活下去,唯有奔上梁山一条道,而想要奔上梁山,必须得学会武艺。听人说,管粮食的王老汉便是一位武林高手。我們跟着王老汉学农,越发觉得王老汉深藏不露。我们梦想着闯荡江湖的生活,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惩恶扬善,打抱不平,踏遍青山,追逐自由。可在我们的梦想几乎唾手可得的时候,“噗”的一声,它就像肥皂泡一般,幻灭了。

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故事。我的眼前仿佛就放了一个杂粮面馍,散发着奇异的香味,它被一根长长的线牵引着,引诱着我在现实中的体育场晒粮地和幻想中的青山绿水之间穿梭。

苟天晓老师的文字,仿佛降龙木做成的木耙和连枷,看似不锋利,却足够有力,不纷繁华丽,但散发着村醪和社酝的醇香。少年的张扬,老者的宽厚,幻想的痴狂,现实的温暖,交织成了一幅大西北的壁画。

套用文中的一句话:年少的梦总有些痴狂,痴狂得就像是年少的精髓,或者是年少的本身。这样的痴狂一点儿也不可笑,正如王老汉其实真的深藏不露一样……

儿童文学作家 黄文军

遭受了莫名的挫折,“我”和念众想学习武艺,闯荡江湖,成为大侠,这本是孩子们对现实的一次逃离,却无意间最终成为了他们人生成长的重要旅程,对真切生活的热烈拥抱。在师从王老汉的夏收时节,我们身体强壮了,胃口变大了,懂得了粮食的芬芳,也领悟到了生活的意义。纵使后来知道王老汉并不身怀绝技,甚至还会被孩童所戏弄,但都丝毫没有影响他在我们心中的高大形象。那是因为,粮食已经深深滋养着我们,哺育了我们的灵魂,把那“红高粱的苦涩清香”流淌在血脉里。就在那个夏天,我们寻找到了精神意义上的家园。多年之后,“我”和念众仍旧对此萦绕心头,我们都明白自己的“根”在何处。这篇小说以回溯的口吻,回拨了时间的年轮,在现实与幻想两条线索的巧妙糅合中,层层推进,相互渲染,重新去看待这段往事,品味其中的滋味,那情绪在酝酿,在升腾,就像后来王老汉做出来的甜白豆浆,醇厚,纯真。“我”这段成长的经历,是自己的思绪的反刍,更是对那个时代精神特质的留恋与呼唤。

《儿童文学选刊》编辑 李 亮

猜你喜欢
王老汉大块梁山
大梁山
空中看梁山
南城三义
V先生的幻想世界
铁血尖刀
城里的规矩
偷羊
减少水下炸礁钻孔爆破大块
狼王
铁杆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