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30年
——黄旭华的“深潜”人生

2018-05-03 03:22
中外文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黄总黄旭华核潜艇

□ 仇 婷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2017年11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获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的黄旭华,被习近平总书记邀请到身边就坐拍照,还以93岁高龄登上演讲台代表获奖者发言。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中,他的脸上依旧是那标志性的微笑,儒雅、质朴、谦和,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他惊涛骇浪般的人生。

黄旭华是我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作为中国涉密级别最高的人员之一,从1958年进入核潜艇研制团队,到1987年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身份解密,他“隐姓埋名”30年。

一穷二白的时代玩具做参考,算盘出数据

“我们的办法叫骑驴找马。如果连驴也没有,那就迈开双腿也得上路,绝不等待。”——黄旭华

1924年,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他原本的志向是和父母一样学医,无奈战火纷飞。“当时我心里就很愤怒,一个没有国防的国家,连一张安静的书桌都放不下,我不学医了,我要去学航空、学造军舰。”

1944年,黄旭华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1958年,国防科委刚刚组建,聂荣臻元帅就向中央呈报了关于开展研制导弹核潜艇的请示报告,成立“09”工程研制团队,首批29个人,黄旭华便是其中之一。自此,他没有离开过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我们的办法叫骑驴找马。如果连驴也没有,那就迈开双腿也得上路,绝不等待。”同事们大海捞针般从国外的新闻报道中搜罗有关核潜艇的只言片语,仔细甄别这些信息的真伪,拼凑出一个核潜艇的轮廓。

后来,有人从美国带回来一个“华盛顿号”核潜艇的儿童玩具模型,黄旭华和同事们如获至宝。研究者们把玩具拆开、分解,兴奋地发现,玩具里密密麻麻的设备与他们构思的核潜艇图纸基本一样,这验证了他们此前的探索。

黄旭华至今还珍藏着一个“前进”牌算盘。他说,首艘核潜艇几万个数据的取得,都是通过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来的。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常常是两组一起算,直到结果一致。

黄旭华还想出了更“土”的办法——磅秤称设备。为了确保潜艇的重心严格控制在设计范围内,黄旭华要求,所有拿到船上的设备、管线都要过秤,登记在案,凡是拿出船体的边角余料,也要一一登记,几年来天天如此。

这样“斤斤计较”的土办法,最终的结果是,数千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与设计值毫无二致。

深潜试验花甲痴翁,志探龙宫

“我将与大家一起下水!我们要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那样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去把试验数据成功拿回来!”——黄旭华

1988年年初,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迎来了一个关键日子:按设计极限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

通过对漏极瞬态电流积分而获得可以获得归一化收集电荷QCOL。对于PMOS归一化的收集电荷等于QCOL/QCOL(VB=-1.8 V);对于NMOS归一化的收集电荷等于QCOL/QCOL(VB=3.6 V)。

世界上曾有10多艘核潜艇在进行试验或航行时沉没了。“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钢板,承受水的压力是一吨多重,艇体任何一块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闭不足,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黄旭华这样形容深潜试验的危险性。

试验前,参试人员的宿舍里常常响起《血染的风采》这首悲壮的歌曲,有人甚至偷偷给家人写下了遗书。

黄旭华带着设计人员和战士们座谈,并当场宣布:“我对深潜很有信心,我将与大家一起下水!我们要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那样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去把试验数据成功拿回来!”

战士们沸腾了!担忧、悲情一扫而空,必胜的豪情点燃全场。

试验当天,天公作美。50米、100米……一个深度一个深度地潜下去。“咔哒、咔哒——”寂静的深海中,巨大的水压压迫舰体发出声响,惊心动魄。黄旭华气定神闲,指挥若定,给了大家无穷的信心。

“其实我心里也紧张啊,但我绝对不表现出来。”多年之后,黄旭华幽默地揭秘。

试验成功了,新纪录诞生了,全艇沸腾了!黄旭华即兴挥毫:“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失联”30年忠孝终难两全

“有人问我忠孝不能双全,你是怎么样理解的?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黄旭华

世界上高新尖端技术,尤其对于核潜艇技术,都被列为国家最高级别的机密。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领导再三向黄旭华及同事们强调,一定要确保国家的机密,不容许泄露工作单位。“进了这个领域,就得准备干一辈子。如果你犯了错误怎么办?犯了错误也不能走,可以在里面打扫卫生。”

1958年,黄旭华从上海调往北京,走前领导只告诉他:你出差北京,帮助工作。他行李也没有带,一到北京,就被留住了。

从1957年到1986年,30年里,黄旭华就像是一个远在天边的海军信箱。

“三儿,你在哪里,做什么工作?”

“三儿,你父亲和二哥病重,为什么不回来?”

“三儿,你忘记家人了吗?”……

30年来,老家人都怨他、气他。直到1987年,上海文汇月刊发表了关于“黄总设计师”的报道《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黄旭华给母亲寄了一本。文章中只提到“黄总设计师”,没有名字。但文中“他的妻子李世英”这句话让母亲坚信这个“黄总设计师”就是她的三儿子。母亲把报道看了一遍又一遍,流着泪对全家人说:“三哥的事情,大家要谅解。”

母亲这句话传到黄旭华的耳朵里,他哭了。“有人问我忠孝不能双全,你是怎么样理解的?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是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黄旭华的颁奖词。

60年风雨兼程,核潜艇事业一直伴随着他,脚步从未停歇。

猜你喜欢
黄总黄旭华核潜艇
094型战略核潜艇
大揭秘——核潜艇的武器库
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先驱
黄旭华
——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先驱
黄旭华
——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先驱
软话醉话黄光裕
中国核潜艇亮相备受期待
敬你三杯酒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魂断巴伦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