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花检验及现状

2018-05-03 04:09毕明科司文奎宋乐
价值工程 2018年14期

毕明科 司文奎 宋乐

摘要:棉花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棉花检验工作是棉花从生产、收购、加工到棉纺加工的重要环节,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供重要的检测数据及评级、检定依据。本文对实际棉花检验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办法建议。

Abstract: Cotton is the main raw material for the textile industry and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material for the national economy. Cotton inspec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from cotton production, purchase, processing and cotton spinning and it provides important test data, ratings and verification basis for all aspects of the industry chain. This article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the actual cotton inspection work and gives suggestions.

关键词:棉花检验;棉检制度;棉检标准

Key words: cotton inspection;cotton inspection system;cotton inspection standard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4-0013-02

1 我国棉花检验规范及其常用方法

1.1 棉花类别的划分及检验方法

①长绒棉:一般采用感官检验法,也可结合仪器检验作出判定。将样品放在工作台上,视纤维的外观形态,手感纤维粗细、强弱和软滑程度,以及手扯长度,结合轧花方式、仪器测定纤维长度、细度、强度、马克隆值、天然转曲等项目作出判定。

②细绒棉:同上。

③粗绒棉:同上。

1.2 棉花类型的划分及检验方法

①皮辊棉:主要根据棉纤维的外观形态、疵点和杂质的种类及含量等进行鉴定。

②锯齿棉:同上。

1.3 棉花成熟度、颜色特征的感观检验方法

①棉纤维成熟度:主要通过手感、目测、手扯方法判定。

②颜色特征:通过目测来确定,凡棉纤维大部分呈白色的定为白棉类型,大部分呈黄色的定为黄棉类型,大部分呈灰色的定为灰棉类型。

1.4 轧工质量检验的内容及其检验方法

①轧工质量检验内容:纤维层匀、净清晰程度;轧断纤维多少程度;短纤维率的高低;锯齿棉中索丝、棉结、不孕籽、破籽及带纤维籽屑的多少。皮辊棉中黄根等疵点的多少等。

②檢验方法:采用手工法,用每百克皮棉疵点粒数表示。

短纤维率采用仪器测试。

1)短纤维率检验。

取样:批量在300包及以下的抽取1份试验室样品;批量在301-600包的棉花抽取2份样品;批量在600包的棉花,抽取3份试验室样品。根据试验室样品,从批样的各个样品中随即抽取部分棉纤维,形成200-250克的一份试验样品,试验试样按GB/T6097-2006《棉纤维试验取样方法》执行。

检验:短纤维率的检验方法按GB/T6098.1-2006《棉纤维长度试验方法第一部分:罗拉式分析仪法》执行,仅检验短纤维率时,可以一次将罗拉分析指针摇到16刻度,分16毫米及以下和16毫米以上两组,分别称重计算即可。

2)疵点检验。

取样:取样按GB/T6097-2006《棉纤维试验取样方法》进行。

检验:疵点检验按GB/T6103-2006《原棉疵点试验方法 手工法》执行。

1.5 衣分及衣分率检验方法

①取样:取样深度30厘米,多点,不同部位取具有代表性样品。抽样数量:500千克取样不少于1.5千克;10吨以下抽样10千克;10吨以上、50吨以下抽样20千克;50吨以上抽样25千克。一个试样可大约按1.5千克计,分别形成5、10或12个试样。

②试轧:将称取的每份试样在试轧机上试轧,轧出的皮棉分别称重,得出皮棉净重,精确到1克。

③计算:根据皮棉的实际含水含杂,国家规定的标准含水含杂,利用公式计算出籽棉的公定衣分率。

1.6 回潮率(含水率)试验方法

1.6.1 电测器法

原理:利用棉纤维在不同回潮率下具有不同电阻值的特性,在试样的质量\密度和极板电压等试验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测量通过棉纤维的电流大小,间接地得出原棉的回潮率。

试验步骤:仪器校验:检查表头是否与刻度重合、满度调整;测试:将50±5克试验试样,迅速撕松并放进两极板间,盖好玻璃盖,摇动手柄加压,至到圆点,将开关拨到“测量”,指针稳定后记下读数(读到0.1%),再将开关拨到“温度修正”,修正到0.1%,将测得的锯齿或皮辊棉读数加上相应的温度修正值,即为该试样的回潮率。

1.6.2 烘箱法

原理:称取一定量的试验试样,置于一定温度的烘箱内烘验,使试验试样中的水分蒸发,直至试验试样达到恒重。

测试步骤:取50克试验试样(精确至0.01克),每个样品称重时间不超过1分钟;撕松后放进篮内(杂质不丢失),试样充满其容积的1/2至2/3;开启烘箱电源,待生温至105℃±3℃时,记录时间,直至恒重(8个样品称重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记录数据,计算得到回潮率。

1.7 马克隆试验方法(GB/T6498-2004)

原理:气流通过由纤维塞组成的试验试样(试验试样的质量及体积是常数),在刻度尺上显示出透气性变化,以通过纤维塞的流量或纤维塞两端的压力差表示,在刻度尺或表头可直接读出读数。

试验步骤:校准仪器(取覆盖高中低三种不同马克隆值的校准棉花校准仪器);如果每种校准棉花两个测试值的平均值与标准值不超过±0.1,即仪器性能符合要求;将试验试样用手指扯松纤维,均匀装入试样筒,插入压缩活塞并锁定在固定位置上,使气流以适当的流量或压力通过试验试样,在仪器流量计或压力计的刻度上记录读数,精确到±1%。若两个数值超过0.10,则从同一样品中再试验一个新试验试样,由三个数值平均得出结果。

2 我国棉花检验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少完善的棉花监督体系

我国对棉花质量检验体系运行以来,整个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要不断完善棉花检验质量改革和优化,要对各部门及棉花企业的检验进行规范和约束,确保检验人员工作过程中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坚决杜绝枉法行贿受贿现象的发生。

2.2 质量检验体系难以得到实质性推广

虽然新的棉花质量检验方法和仪器已经进入到推广阶段,但在我国棉花流通过程中交易各方结算的参考方式仍有很大一部分还凭感官检验棉花分级,由于缺少政府支持,使得部分企业对棉花的标准化质量检验积极性不高,检验仪器及检验方法没有效的推广应用,虽然、棉花质量检验理论及体系在不断发展,但有些企业还在坚持原有的检验模式,使得新的检验体系难以得以充分普遍使用,对于该问题,需要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加以正确引导。

2.3 缺乏专业的棉花检验人员及科技人才

随着棉花检验行业的不断发展,势必加大了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随着一些先进的检验方法及仪器的推广应用,要求一批具有一定的技术素养的专业棉检技术从业人员。

2.4 对棉检的研发投入不足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棉花质量检验的进步,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的采集传输实时、高效,远程监控监督实时、公正客观,政府和相关行业单位需要在新技术应用上加大投入,使棉检技术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棉检行业的需要。加快行业各项检验的标准化,使棉检行业逐步走向专业化、标准化。

2.5 受到社会经济市场的影响

棉花作为一种商品,其市场价值必然受到社会经济市场的影响。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棉花生产区域分布广,受环境影响大,使其质量检验工作往往无法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在棉花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有些商家可能会采用填充物或者杂物等影响棉花质量,在棉花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检验工作过于严格,棉农的经济利益受损。

3 完善棉花检验几点建议

首先,严格实施棉花检验制度及推广。检验部门按要求做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构成公证验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来执行检验,保证棉花质量检验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各部门积极普及棉花质量检验技术的方法,鼓励棉花企业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并加强管理及监督,努力推进棉花检验制度的推广和应用,保证棉花检验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其次,加强及提高棉花质量检验人员素质。各检验部门及棉花企业需要积极的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为棉花检验带来新的活力。同时,加强对在职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棉花质量检验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为棉花的生产提供综合服务。

最后,当经济运行出现波动时,致使棉花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为棉花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为棉花生产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在确保棉花质量同时保证棉农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我国棉花检验行业自建立以来逐渐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在拥有先进检验技术及仪器方法的同时,也逐步走向了国际化,在提升棉花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国家加大了检验力度,为棉检行业提供专业服务,为我国在国际市场棉花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各个地方部门应当完善棉花的检验制度,引导、激励棉花行业的各个环节使用新的检验技术、新的检验仪器,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创造新技术,培养一批专业的棉检技术人才,使棉花产业走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自动化,为我国棉花行业创造一更好的未來!

参考文献:

[1]杨伟华.棉花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限量标准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10):25-30.

[2]张晓梅.如何做好棉花检验工作[J].北京农业,2014(06):262.

[3]倪中秀.我国棉花检验方法及体制改革现状[J].现代农业科技,2012(05):38-39.

[4]樊华明.提高棉花加工质量的建议[J].中国棉花加工,2017(0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