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视觉文化特征

2018-05-04 01:52寇晓芸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视觉文化传播互联网

寇晓芸

摘要:近年来,在网络、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的强力支持下,网络的视觉文化日渐成熟,并受到各界的关注。这种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通过网络传播并以视觉为主导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实践,象征着信息时代的新产物,是视觉文化在互联网上的自然拓展与延伸。然而互联网出现之后,视觉文化又表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呢?本文在梳理互联网与视觉文化内涵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视觉文化特征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互联网;视觉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3-0255-02

進入21世纪,信息时代的诞生掀起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数字技术的运用使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传播活动中赖以获知信息、了解社会、娱乐休闲的重要途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及消费方式,并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挑战。数字技术将各种信息传播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显示,使视觉文化的表现手段和表现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一、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及其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第四代媒体——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现在互联网传递信息的速度不断提升,信息存量不断膨胀,使用费用不断降低,网民高速增长,互联网触角已伸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将世界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在这个网络社会里,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数据、图片、动画、影像等各种符号,自由平等地交换文化信息,没有地域和政治壁垒。各种文化在这里剧烈碰撞、相互渗透和交融。文化的传承功能和教化功能在这里得到空前强化。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有力地推进了文化在全球化、多元化、大众化和个性化等方面的发展。互联网以数字技术和艺术形式及电子化低廉的传输成本的优势,强势整合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消除或减弱了传播的缺陷。现实表明,互联网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在融入并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视党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现状

视觉作为人本身的感觉之一,在人类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中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性。1839年达盖尔摄影术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视觉开始了它在文化上替代语言的旅途。摄影技术作为精确性和客观性的典范,使得个人经验扩展为当代人的整体经验。19世纪,报刊、漫画等各种载体进一步拓展了视觉的领域并将视觉经验变成了商品。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视觉文化”时代到来了。与语言文字相比,照片、影像可以形象地展现立体的时间和空间,对事件的表达更具有现场感。尽管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依然存在,但当代人对视觉媒介的依赖性大大加强,甚至已经开始超过语言文字媒介。当代人的日常生活环境已经为随处可见的电影、电视等这些视觉载体所占据,它们培养着人们对视觉环境的强烈依赖感,视觉表现甚至已经成为人们进入社会、寻求自我价值的主要方式。

三、互联网对视党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的出现对于视觉文化的传播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以二进制的数字信号对影像传播方式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视觉文化是一种崭新的视觉信息文化,是视觉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拓展与延伸,也是数字科技与媒体技术进步的结果。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产生深刻而直接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以图像为主要载体的视觉文化已经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欣赏和接受方式。如果说口语传播是人类听觉的延伸,印刷媒介是人类视觉的延伸,电子媒介是人类中枢神经的延伸,今天的数字新媒体以互联网为中心媒介,从多个方面拓展了传统的媒介传播方式,它延伸了人类的综合性知觉。让人们深刻地理解了大众传媒在信息社会中的巨大力量。互联网时代新媒介构成我们对真实世界的新认识,不可避免地冲击和影响着视觉文化的发展,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视觉文化与纸张媒体不同,它具有崭新的特征。互联网不仅承载着绝大部分影像信息,还为我们接受和处理这些影像信息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建构。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不受时空限制等诸多特点造就了互联网成为视觉文化在新媒体中的一大重要传播载体。

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视觉文化的特征

(一)全球性、多元性特征

网络模糊了地域和空间的概念,提供了多元文化共存的物理载体,造就了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体化环境。在这里,不同文化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符号,遵守不同的社会规范,具有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宗教观、道德观并崇尚自己的文化模式和思维方式,但是可以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低成本实时或异步的交流,这种交流样式是前所未有的。如图(如图1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有超过10亿用户,网站支持15种主要语言,使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都可以在这里分享交流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包括美国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Facebook,中国的优酷、新浪微博、腾讯QQ等等,都拥有着庞大的全球性用户。这些网站都是在互联网出现后发展起来,成为人类视觉文化分享交流的新方式。

互联网其强大的新媒体技术使视觉文化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广、成本更低,让人们获取视觉文化信息的门槛大大降低,也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视觉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也正是这些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给人们带来的更加全球化更加多元化的视觉文化。

(二)大众化、个性化特征

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传统的视觉文化信息创造,分享和交流方式,使多种交流媒体逐渐统一到互联网络上来,为人类文化注入了新的特质。特别是大量方便的多媒体创作工具的出现,使得视觉文化创作比以往更容易。过去通常必须经长时间学习才能掌握的创作技巧,现在借助多媒体创作工具就可以很容易达到,创作者不再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去精通各种媒体创作工具,也无需画大量时间练习表现技法。这就使创作者能更专注于视觉文化内涵的表达。多媒体创作工具也使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视觉文化的创作者,这就极大地丰富了网络视觉文化的内容,互联网的分享传播方式也使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及时的欣赏到各种不同的视觉文化,强化了网络视觉文化的大众化的特征。

当今社会,手机作为生活必需品之一,已经深入到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当中。而手机几乎可以在同一时间将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一切转化为视觉信息进行传播,所以现在如很多主流媒体采集到的第一时间的信息大都是通过记者或网友用手机记录下来的。

互联网的互动功能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视觉文化的参与者,如近些年发展迅速的新浪微博(如图2所示),使每个人都可以及时快速的分享与看到各种不同的信息,这就极大地丰富了网络视觉文化的内容,使视觉文化具有大众化、个性化特征。

(三)可视化、多样化特征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复制和虚拟能力更为加强,使人们模糊的想像变成逼真的多媒体画面。从图标到图像,从壁纸到网页,从视窗到网站,我们无时无处不感受到网络世界的五彩斑斓、丰富多彩。我们常常会被网络文化所震撼,这种震撼主要来自视觉感受——毕竟人的知识有84%是通过视觉获得的,更何况网络呢?与传统文化不同,网络中的一切变得都可视化。可视化的界面已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绿色走廊。借助于网络技术,网民可对网络中共享的文化作品复制、粘贴、修改、再创造。这种富有个性化、多层次的再创造,生产出了多样化的网络视觉文化。

如图(如图3所示)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开办的网络世博专题网站,制作者将整个上海世博会园区用Flash做成了一张在线地图,当鼠标放在不同的区域时,网页会自动生成该区域的影像图片并配以文字介绍,用户还可以直接点击FLASH动画中的内置链接,完成深度浏览,这时候,每个场馆的圖片和视频资料便会呈现在用户的眼前,实现网上逛世博。

再例如清明上河园官网里有网上游园以及360度全景欣赏项目(如图4所示),使人们足不出户,只需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可领略园内各大景区的如画美景,在观看360度实景图的同时,还可以听到景区的讲解,如亲临其境。

这样的互动影像界面在网上给用户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来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内容,并且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娱乐性,同时也增强了视觉文化的途径与效果,使视觉文化具有可视化、多样化特征。

(四)互动性、平等性特征

人们热衷网络视觉文化是因为网络视觉文化是自下而上的一种平民文化,是有互动性、可以自由参与的一种文化。在传统文化中,信息是经过层层过滤后,再抛向阅读者,阅读者是被动的接受者,是名副其实的“受众”。

但在网络视觉文化中,接受信息就变得不再那么被动了,更多的是阅读者按自己的意愿主动接受文化,并能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入到网络视觉文化的创造过程中,参与交流、探讨,并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网络视觉文化拒绝权威,屏蔽身份,淡化地位,模糊中心,人微言未必轻。文化交流完全是平等、自由的。毛泽东倡导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在这里得到了空前的弘扬。

五、结语

从以上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和发展,人与人之间传播活动变得更为频繁与重要,视觉文化已经成为当代的主流文化,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视觉文化体现出了全球性、多元性,大众化、个性化,可视化、多样化,互动性、平等性等主要特征,人们的思想、行为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和史无前例的巨大进步。

总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视觉文化正在一步步更加深化的从各个方面影响、渗入并改变着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猜你喜欢
视觉文化传播互联网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策展研究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