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红茶重塑茶叶新辉煌

2018-05-05 06:27修水县茶叶科学研究所
江西农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修水县茶区红茶

文| 修水县茶叶科学研究所

1915年,美国旧金山太平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宁红茶获得了最高等级甲级大奖章。斗转星移,时光飞逝。2015年,宁红茶再跨重洋,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逐鹿群雄,铸造辉煌,获得金奖。

一个故事 讲了近百年

幕阜如虎,山峻复逶迤,窥三湘而瞰楚地;修河似龙,水秀且身虬,奔鄱湖而下长江。修水境内,北有幕阜山,南有九岭山,七百里修河穿境而过,孕育着悠久的文明史,是天然的产茶地。展开中国“万里茶道”这副浩然的历史画卷,修水正处于其源头之处,一个古称宁州的地方。她是宁红茶的故乡,有着数千年的产茶历史。每年春夏之间,云海茫茫,环绕群山,喝着露水长大的茶叶,泡上一杯,香气满屋;咂上一口,喉舌生津。

宁红茶创始于清道光年间,鼎盛时期(光绪31年)出口达30万担,占江西省出口茶叶80%以上,被列为贡茶,畅销各国,每磅售价48两白银,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等美誉,并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级大奖章。美国茶叶专家威廉•乌克斯称赞,宁红色、香、味俱属上乘,盛极一时。

背负着辉煌的历史,一路走来,宁红茶像一位眉目清秀的长袖舞者,一次次舞出精彩绝伦的剧目。1958年,宁红出口的超级红茶,其品质获中茶公司专电祝贺,并被选作国务院招待外宾礼茶和庐山会议专用茶等,获中央领导好评;1985年创制的宁红金毫,在当年全国优质食品评比会上获满分后,另奖1分,授国家银质奖(当年未设金奖);茶圣吴觉农先生1985年曾讲述:“1934年考察英伦,时伦敦市场茶叶小包装,外面写的是宁州红茶,但里面装的是我国祁门等地红茶,由此可见当时宁红昌盛非凡。”其又称:“宁红是历史上最早支派,宁红早于祁红九十年。”1988年宁红茶在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先生又欣然题词:“宁州红茶、誉满神州、努力革新、永葆千秋”“宁红祁红并称世界之首”。

昔日辉煌 期待再次重现

历史,往往有她的必然性,然而,这种必然性中,不知要隐含着多少年的拼搏等待。对于宁红来讲,历史像是转了一个圈,100年后,她又回到了创造辉煌的起点。

一落:上世纪八十年代,修水县仍有茶园面积10万亩,年产茶6万担,茶业财税收入20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五分之一。人们依稀记得,当年的修水“宁红茶”红透全国,那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有宁红茶的身影。江西省宁红集团公司是一家是以开发、生产、销售茶叶为一体的国有企业,上世纪90年代初,集团生产的宁红功夫茶、宁红金毫、宁红保健茶、宁红减肥茶均为享誉海内外的驰名茶品。

然而,辉煌的背后,往往暗藏着重重危机。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落后的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盲目的多元化经营和茶农之间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加之受碳酸饮料、矿泉水等新型饮品的冲击,宁红茶产品严重滞销,茶叶企业经营艰难,亏损严重,大面积茶园抛荒弃管。四都镇清水茶厂是老宁红集团公司旗下三大茶厂之一,因工厂停产发不出工资,工人纷纷辞职外出谋生,该厂1600亩茶园因无人管理被随意占用,有开石材厂的、有开砖厂的,茶园破坏严重,类似情况在全县各大茶厂纷纷出现。同时,由于茶厂不再收购鲜叶,各地茶农多将茶树砍伐挖掘,改种其他作物。全县茶园种植面积从10万亩锐减至不到2万亩, 茶叶产量不到400吨。宁红茶在大红大紫后迅速陷入低落,产业主要龙头江西省宁红集团公司千人的大企业面临“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境。

一起:经过多年沉寂,宁红茶又背负行囊,重回赛道。从2003年开始,修水县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模式,持续实施茶产业发展的“万千百十”工程,即万亩乡、千亩村、百亩场、十亩专业户,一批高产示范茶园相继建成投产,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发挥着强大的示范作用。

2003年以来,修水县成立了茶叶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民办、民营、民受益,扶持重点场、重点户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无公害茶园建设与管理。一方面鼓励企事业单位职工,特别是原县乡茶企干部、职工,带头参与茶园开发。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技能培训,充分激发县内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投身茶产业。另一方面积极招商引资,重点引进浙江更香集团投资改组宁红集团,引进湖北昭洋投资有限公司和新加坡高龙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江西南洋茶叶公司,建设了二个投资亿元以上的茶叶生产加工园区,充分发挥了龙头引领作用。同时,大力引进国家优良茶树品种,高标准建设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加大优良品种茶苗培育和推广。2003年至2017年,全县共扩茶园14万多亩,全县茶园总面积增至16.7万亩。

2015年8月9日,意大利德斯伊利斯波若梅斯大酒店。“中国故事中国茶”为主题的中国茶文化周闭幕式和百年世博名茶金奖、金骆驼奖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修水县“宁红茶”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宁红牌“宁红金毫”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

整合品牌 宁红扬帆再起航

近几年,在全省茶叶品牌建设的指引带动下,修水县委、县政府大胆转变机制,通过市场手段,积极引进大型知名茶企参股,收购和重组老茶厂,打造龙头产业,调整生产结构,健全管理体系,形成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

产业专业化。在基地建设上,修水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将全县划分为宁红茶区、双井茶区、眉毛山高山茶区、黄龙山高山茶区和五梅山高山茶区等“五大茶区”,对“五大茶区”内原有的23个乡村集体茶场以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转换了经营机制;引导新增的109户茶业专业户自我整合,共注册场(或公司)108个,新注册茶叶商标17个,有“宁红”“双井绿”系列等多个茶叶品种花色;使品牌与基地建设实现联动、互动发展,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大户的发展新模式,生产专业化的态势初现端倪。

生产标准化。连续多年邀请中国茶科所、中国茶叶学会和湖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到修水县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有300余人取得了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国家农业部颁发的“中级评茶员”、“中级制茶工”资格证书,有近百人获得“高级评茶员”资格证书。编制了《修水县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技术指南》和《修水县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指南》,制定和编制了主要名优茶产品的地方标准和初制厂建设标准。

品牌集约化。面对企业弱、小、散,品牌多、乱、杂,修水县率先对各企业五花八门的品牌进行整合,将红、绿茶分别整合在“宁红”和“双井绿”两大品牌内,对企业产品实行“母子”商标管理。并逐步完善乡镇层面的统一标准、统一采摘、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分户茶园管理;县级层面的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分企业经营核算。通过组织、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各类茶叶博览会、茶文化节、名优茶评比和举办修水“宁红•双井之春”茶文化节等茶事活动的方式,对产品进行集中强力宣传推介,品牌竞争力大大增强。

如今,修水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茶叶之乡,先后获得“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特色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茶叶科研示范基地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华生态文明茶乡”等荣誉称号。修水县政府也将按照全省推进茶叶品牌整合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力度,再添措施,围绕打造“宁红”品牌这一核心,整合双井绿、神茶、黑茶、皇菊等相关产品,打造“宁红”大品牌,尽快使“宁红”进入全国茶叶一线品牌行列。相信宁红茶一定会在今后的路上走得更高、更好、更远。

猜你喜欢
修水县茶区红茶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江西修水县三帝殿傩神堂
江西修水县三帝殿傩神及傩案班考述
蜜香红茶
Happy Afternoon Tea
生态茶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浅析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中国茶的四大茶区
泰安无性系引种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初步研究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