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坚持,想一想当初

2018-05-06 22:50傅踢踢
哲思 2018年2期
关键词:斜杠周星驰跨界

◎傅踢踢

之前运营阅读社群,和小伙伴一起看书,时日推移,慢慢见到人和人的差异。积极的人总是跑在进度前面,事先预习,事后复盘,还会抛出接二连三的问题。细看问题,有引文,有洞察。随性的人则基本靠催,且未必有什么大用。给观点,囫囵吞下。给方法,置若罔闻。就这么沉默是金,也算是读完一本书。

同一件事,是不是投入,能不能坚持到底,经年累月,就会发现差距。自由职业之后,常有人问我,想靠写作谋生,一年要读多少书写多少字?我没细数过。想来也就几十万字吧。可这个答案换来的,每每是他们惊惶的眼神和张大的嘴型。我反倒讶异起来。

这就是我选择的工作,我也非常享受。当生理和心理的疲惫来袭,热爱本身就构成坚持的动力。何况,一旦除以365天,也并非多艰巨的任务。可灰心丧气的失败者,往往就倒在日积跬步和水滴石穿里。说句不好听的,人的天资固然有高下,但以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远没到拼天赋的阶段。

现在流行一个说法叫“斜杠青年”,意指多重身份,擅长跨界。有一部分人选择多元职业和工作,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譬如记者/心理咨询师/摄影师,或者程序员/旅行家/烘焙师。每一道分隔的斜杠,就意味着崭新的可能。不同的道路形成交集,又有截然不同的乐趣。因此,“斜杠青年”成为竞相追逐的标签。

我收到过一条提问,大意是说,身为一个斜杠青年,试过很多东西,却并不知道怎么让自己更有影响力。我不识趣地回复:“斜杠青年不是斜线青年,要先粗成杠了,再考虑斜出去跨界。”换句话说,王维是诗画双绝的斜杠青年,罗素是文理兼修的斜杠青年,笛卡尔、达·芬奇、莱布尼茨是斜杠青年,平凡如你我,尚有万里之遥。

斜杠青年的诱惑背后,潜藏着某种悄无声息的危险:兴致来了就尝试,兴致退了就收手,乍一看是自由洒脱,究其本质,却活成了新鲜感的奴隶。人生不只是追逐表面的愉悦和快感,更讲求深刻的自我实现。频繁切换无补于事,还得依靠咬紧牙关的坚持。

刚辞职回家那会儿,我无数次遇到“打会儿游戏再写好了”“先看部电影吧”“不吃饱饭怎么有力气工作呢”的抉择。但凡摇摆不定,当天的文章一定不忍细读。至于更大的诱惑,譬如聚会、譬如旅行,一旦松弛片刻,立马一泻千里,要好久才能缓过来。

李宗盛在歌里写:“工作是容易的,赚钱是困难的。恋爱是容易的,成家是困难的。相爱是容易的,相处是困难的。决定是容易的,可是等待是困难的。”如果拉出一条贯穿其间的精神线索,想必就是:放纵是容易的,坚持是困难的。

今天浮躁的大环境下,太多人爱计较,总问付出为何没有回报。其实得到背后都有命运的标价,坚持背后也有未知的深意。福兮祸兮,只有坚持到谜底揭开的那一刻,才真正知晓。我所见的能人,之所以成就卓著,是因为他们并不贪恋三分钟热度,而是享受一辈子的坚持。

谈一辈子似乎漫长得可怕,可拆解开来,都在一言一行里。也许是健身的习惯,也许是兴趣的养成,也许是语言的训练。只要不放弃,肯投入,自然能找到专属的标签,走出与众不同的人生路。

关于周星驰,有一段流传甚广的鸡汤。一次采访之后,记者请他在照片上赠言留念。有那么一刻,周星驰流露出难过的表情,然后歪歪扭扭地写下一行字:“为什么坚持,想一想当初。”

往事历历,叫人想到白云苍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可我也会想,如果没有坚持,或许就没有《喜剧之王》,没有海量的银幕经典。那些五味杂陈的“当初”,也不过是淹没于喧哗的普通市井故事而已。

猜你喜欢
斜杠周星驰跨界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宋徽宗:“天下一人”还是“斜杠青年”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读者发言
嘿!斜杠/青年
哦!斜杠青年
跨界兵法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周星驰的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