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河村的扶贫人
——湖北恩施州建始县民宗局扶贫工作队队长王长学的扶贫故事

2018-05-07 07:38
民族大家庭 2018年2期
关键词:建始县河村工作队

小溪河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茅田乡的东部,山大人稀,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有人曾形容小溪河村“二面坡,老虎走的路,猴子爬的坡”。全村人居住在一个近乎70度倾斜的山坡上,地无三亩平,出门上下爬,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土地贫瘠,产出低下,人口居住分散,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2017年1月,受建始县民宗局党组重托,王长学来到小溪河村任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在他的带领下,工作队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通过整修村委会、推广电脑农业,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等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扶贫实效,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赞誉。

用行动捂热民心

“估计是来走‘过场’的,应付形势。”初到小溪河村,王长学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并没有迎来所有村民的“礼遇”。

有这种想法的村民还不在少数,朱开松就是其中之一。他完全不理会扶贫工作队的探访,甚至对帮扶工作人员充满了“敌意”。

王长学想必须在短时间内尽快赢得村民的理解、认可和支持。经过多方面仔细了解情况,他得知原来朱开松因为没明白扶贫政策,曾和人有过争执,误解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消除,还使他对有关工作和人员逐渐产生了逆反情绪和排斥心理。

精准扶贫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王长学一次次地去找朱开松说话谈心,仔细耐心地为他讲解扶贫政策,帮他解决家里的各种困难。王长学的努力和诚意,朱开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扶贫工作也由不解到完全接纳,由认可到全力支持。

一来二去,王长学和朱开松成了忘年之交。平日里,朱开松不仅主动帮王长学宣传党的政策,扶贫工作需要帮助,朱开松也会毫不犹豫地首先站出来。

扎稳根才能方便开展工作。王长学在做好个别村民思想工作的同时,还来了一次彻底全面的摸底行动。他把自己的伙食定在离村委会最近的一家贫困户中,贫困户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坚持一餐一结账,不给群众添麻烦。他家家到、户户落,和村民聊“村里的事、家里的事、心里的事”,并一点一滴地记录在本子上。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王长学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得到了越来越多村民的认可和支持。

走在护路最前线

“不好啦!王队长,村里的路塌了!”2017年10月12日凌晨,一名村民满头大汗地跑进村委会报告险情。

10月以来雨水频繁,长期强降雨导致小溪河村唯一的乡村主道发生了山体滑坡。问明情况后的王长学一边向当地政府汇报情况,一边迅速组织村民赶赴现场。

这条路因地势原因,在修建时困难重重,通车来之不易,村民们对这条通村路十分爱惜,担心如果使用挖掘机操作,路多少会被压坏。

王长学认真听取村民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想法,并实地查看了受影响的公路现场,分析解决方案。其后,在王长学的带领下,村民们自发无偿地对道路开始了人工清理。

王长学为村民们张罗清理工具,协调他们按步骤清理。大家齐心协力,量力而为,力小体弱的负责清理稀泥碎石,身强体壮的负责处理滚落下来的巨石,有些巨石太大需要好几人集体协作才能清理。他还自掏腰包为村民们买来水和饼干等食物。他们累了就原地休息一会儿,饿了就吃点饼干充饥。

当天下午6时许,滑坡路段终于在众人不懈努力下被清理干净,在身疲力乏的村民们开心地互相庆祝的时刻,王长学一直悬着的心也踏实了。

尽心尽力解决贫困户的困难

“为我家的事,忙到这个时候了,请你吃几个鸡蛋都讲客气。”小溪河村3组贫困户朱开态,拿着4个热呼呼的煮鸡蛋,直往王长学手里塞。

“我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王长学几番推辞,朱开态老人急得要“发火。”

王长学是驻村工作队长,也是建始县茅田乡小溪河村3组贫困户朱开态家的帮扶干部。朱开态的女儿在外务工,家里跑路的事,都是王长学忙进忙出。

为了去朱开态的家,王长学从山边一条不足一尺宽的小路上弯来拐去,下到河底,爬了近一个小时的坡才到。第一次到朱开态家,王长学心里一震,宅基地面积不到50平方米,后面靠山,三面是坡。这个地方根本不适宜居住,必须搬迁。

朱开态夫妻俩年近七旬,说起搬迁,就来了情绪。“集中安置离耕地太远,我们吃什么?分散安置,自己家的田都在房前屋后的坡上,搬出去哪来的宅基地?”

“只要您愿意搬,宅基地的事我来协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驻村工作队长,贫困户有困难,必须扛下来。王长学下定决心。

这天,朝阳温暖着大山,王长学的脚步略显急促。朱开态家的房子终于破土动工。

“好在有王队长,不然这摊子事,非得忙得不可开交。”朱开态认为自己很幸运,享受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政策,还结了王长学这个“亲戚”。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王长学对驻村的谋划可不只 “结亲”这么简单。

他多次给领导汇报村民出行难的问题,配合单位争取资金修建水池,解决了200多户村民的吃水难题;用于打通涉及3个村民小组30多户村民的“砂石路”,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在产业发展上,引导贫困户发展贝母200亩,2016年种植面积增加了5倍。

把扶贫工作当成自己的家事做

很多时候,王长学从镇里办事回到小溪河村,都会选择乘车加步行。他觉得走路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快速熟悉村里环境,另外还可以和村民们更近距离地沟通,看看他们平时在山里、田里都做些什么,他也没觉得累。

小溪河村辖6个村民小组85户,有贫困户49户149人。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有的人搬出大山,只剩老人孩子留守,住的大多是破旧的土墙房和木板房,全村只有一户盖了钢筋水泥房。村民的贫困与优美生态环境形成极大反差。

村里条件差,怎么帮扶贫困村民?王长学认为,要先从思想工作入手,鼓励他们自强自立,树立脱贫意识,增强积极性,只有思想上脱贫了,经济上脱贫才有希望。

小溪河村因为地势与海拔颇高,环境没有受过污染,在这里种出来的茶叶芬芳醇厚。王长学琢磨着想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再帮村民争取点帮扶款,引导他们成立制茶专业合作社。

村里有两家“无光户”不愿意搬迁,住的地方又太过偏远,夜里常年处于黑暗中,如果给他们新拉电线,工程量太大,不现实。他想了好久决定用太阳能来帮他们发电,让他们在夜晚也能用上电灯。

“把扶贫工作完全当成自己的家事一样在做。”到晚上7时,王长学总会到周边的老百姓家里去聊聊天,有时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心语心声,及时帮他们排忧解难。

无论哪家有个大屋小事,王长学都会到场,一来二去,与“亲戚的话越说越投机,心也越贴越近村民都说,“王队长越来越像村里的人了。为我们修路、蓄水、发展产业,开始我们还半信半疑,现在完全相信了。”

不仅如此,王长学还主动承担起村里因急事请假的其他同事手中的工作。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多次号召全体村民一起努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村民们详细讲述新“八德”内涵,给村民们制定钉挂村规民约告示牌。

如今,在王长学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带动引导下,小溪河村村民甩掉穷帽、勤劳致富的信心空前高涨。

(稿件提供:湖北恩施州建始县民宗局)

猜你喜欢
建始县河村工作队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小学英语智慧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省“616”工程对口支援建始县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
长治市应急管理局扶贫工作队:真扶贫让日子“真红火”
7.今天工作队进村
建始县自然条件下药用植物分布及保护开发思考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湖北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保护现状研究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