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菌群结构、免疫微环境在宫颈癌筛选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8-05-07 02:42郑飞云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乳酸杆菌外周血菌群

杨 凡 郑飞云

(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 325035)

目前临床上发病率排名第二的妇科恶性肿瘤是宫颈癌,它对女性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2]。由于很多因素的持续不良刺激,引发了宫颈癌的产生,但目前宫颈癌的发病机制还没有确切的研究[3]。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女性的不健康行为、早育早婚、早产多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以及吸烟等因素都有可能是引发女性患宫颈癌的因素[4]。另外,阴道的微环境失调、激活的细胞癌基因、异常的细胞因子及被抑制的抑癌基因功能等和宫颈癌的发病具有直接的关系。目前有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宫颈肠道菌群结构以及免疫微环境改变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5]。随着研究人员对宫颈癌的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结构以及免疫微环境改变对宫颈癌的病情评估、诊治以及预后等方面的探索将会出现很大的进展[6]。本研究通过对宫颈微环境、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CD4水平进行检测,从宫颈微环境及免疫方向对其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进行联合分析,为宫颈癌的诊断、评估及预后进行进一步探索,为探寻宫颈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诊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为试验组,另外对照组选取50例正常妇女,都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标本的采集。检测标本选取病人的阴道分泌物、宫颈脱落细胞及阴道灌洗液。在检测前 2d内,病人不能进行阴道放药或者灌洗,也不可以有性生活,检查时阴道没有出血,没有怀孕、内外科或者其他免疫疾病,最近一个月也没有进行过特殊药物或者食物的服用。

2 方法

2.1 问卷调查

按照研究课题对调查表进行合理的设计,采取面对面问卷的方法,并对病人进行查体。

2.2 标本采集

所有病人在取材前都进行了知情同意书的签署。病人取膀胱截石位,并采取窥阴器使宫颈口暴露,采取无菌棉拭子擦拭后,取得少量分泌物。然后采用专用宫颈刷在宫颈鳞-柱状上皮移行处以及后穹窿处对细胞和分泌物进行刷取,尽快保存,然后立即到病理科和检验科进行检测。

2.3 宫颈菌群检测

将安图生物阴道炎五联检试剂盒取出,在试管中加入适量联检稀释液,然后在试管中进行充分浸泡,对阴道分泌物进行刷洗,然后对液体挤干,使分泌物完全在稀释液中溶解,将拭子弃去不用,最终得到样本液。 将已去掉板贴的联检卡准备好,在每个孔中添加一滴样本液,然后在“第3孔”中再滴入1滴“联检显色液”,轻轻振荡联检卡,然后进行分析。

2.4 CD4测定

所有病人进行宫颈锥切术前抽静脉血2mL,EDTA抗凝。正常对照者在体检时抽血。将样品测定管中添加抗凝血,FITC.抗CD4抗体,10gL、APC,抗CD25抗体、PE一抗CDl27抗体,将其振荡混匀,避光反应20min,添加1mL溶血素振荡混匀,避光反应10min,离心后舍弃上清液,添加PBS进行离心洗涤,所得细胞添加PBS混匀后进行流式细胞仪测定。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宫颈微环境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宫颈微环境中的pH值以及白细胞分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pH值以及白细胞分度均与对照比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宫颈微环境比较

阴道微环境状况试验组对照组χ2值P值pH>4.63315≤4.627358.3270.0006白细胞3~4度3571~2度154311.4820.0004

3.2 两组患者宫颈菌群结构比较

对两组患者宫颈菌群结构进行比较,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阴道乳杆菌数量明显增加,其余各菌数量都呈现出下降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宫颈菌群结构比较

3.3 两组患者Treg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比较

对两组患者Treg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进行比较,试验组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中Treg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1.79±2.81)和(7.72±1.17),试验组患者Treg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Treg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比较

指标例数(n)Treg(%)试验组5011.79±2.81对照组507.72±1.17χ2值-9.455P值-0.0009

4 讨论

宫颈癌在关于女性恶性肿瘤疾病中发病率为第二位,且关于宫颈癌死亡率较高,对女性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7]。宫颈癌的发生主要由许多不良原因以及很多致病机制一同引发。有研究结果表明人群高易感性、不良行为以及生物学因素等均会提高患宫颈癌的概率[8]。宫颈微生态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阴道菌群、阴道解剖结构、局部免疫以及机体的内分泌调节[9]。在正常情况下主要优势菌为乳酸杆菌,很多不良因素对菌群的动态平衡造成了破坏,引发宫颈菌群失去平衡,乳杆菌作为优势菌被大量抑制,对其余的微生物产生的抑制力也会降低,从而导致病原微生物出现大量增殖,变为异常的优势菌,从而引发宫颈微生态失去平衡。宫颈癌妇女宫颈菌群的主要特征是较正常妇女的宫颈菌群的菌种及数量都大量变少,尤其是优势菌乳酸杆菌数目出现降低或缺失[10]。本试验测得宫颈癌患者部分阴道菌群的结果与上述报道相一致。本研究发现 pH值升高、乳酸杆菌量减少、白细胞增多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直接的关系。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与Th1向Th2的漂移具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发现宫颈癌患者Treg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妇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相一致。

综上所述,宫颈菌群紊乱使宫颈局部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从而使Treg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例升高,导致宫颈局部免疫功能降低,但其在宫颈癌形成后的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与预后的相关性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 Guzman-Olea E,Bermfidez-Morales VII,Peralta-ZaragozaO,et al.Molecular Mechanism and Potential Targets for Blocking HPV-induced Lesion Development.J Oncol,2012,12(2):1~11.

2 Guan P,Howell·Jones R,Li N,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Types in 115789 HPV-positive Women:a Meta-analysis from Cervical Infection to Cancer.Int J Cancer,2012,131(10):2349~2359.

3 王颖,刘植华.阴道乳酸杆菌与HPV感染、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肿瘤学杂志,2013,19(8):610~615.

4 Lu X,Parvathaneni S,Hara T,et al.Replication Stress Induces Specific Enrichment of RECQl at Colnnlon Fragile Sites FRA3B and FRAl6D.Mol Cancer,2013,12(1):1~12.

5 金盼盼,邓燕杰.乳酸杆菌肽聚糖免疫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1(4):485~487.

6 Seow SW,Rahmat JN,Mohamed AA,et al.Lactobacillus Species is more Cytotoxic to Human Bladder Cancer Cells than Mycobacterium Bovis(bacillus Calmette-Guerin).J Urol,2002,168(5):2236~2239.

7 刘彤,唐立,王林美,等.乳酸杆菌发酵滤液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中国微生态杂志,2009,21(9):773~778.

8 Li XN,He FJ.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actobacillus and the Cervical Progress of Lactobacillus and the 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M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2010,27(5):77~79.

9 朴金兰,张睿怡,耿力.阴道炎与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关系及其机制.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5,34(6):488~490.

10 Dols JA,Reid G,Kort R,et al.PCR-based Identification of Eight Lactobacillus Species and 18 HR-HPV Genotypes in Fixed Cervical Samples of South African Women at Risk of HIV and BV.Diagn Cytopathol,2012,40(6):472~477.

猜你喜欢
乳酸杆菌外周血菌群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与阴道乳酸杆菌关系的Meta分析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咽部菌群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种乳酸杆菌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作用的比较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hsa-miR-29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