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在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2018-05-07 02:42汪茂林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脑外伤输液

田 园 汪茂林

(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开封 475002)

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脑外科疾病,多因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致。脑外伤病情较为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病死率,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脑外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记忆力减退、焦虑、头晕等。对于脑外伤患者除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外,还需及早进行护理干预,促进患者恢复[2]。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康复护理在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均有颅脑外伤史,经头颅CT检查均确诊。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3.53±2.16)岁,致伤原因:绞痛伤11例,打击伤9例,坠落伤7例,其他伤3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4.53±2.36)岁,致伤原因:绞痛伤12例,打击伤9例,坠落伤7例,其他伤2例。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入院后对患者伤口进行处理,给予患者基础护理措施,严密监测患者各项基本生命体征,关注患者颅内压。给予患者呼吸道护理,对患者的饮食和用药加以指导。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1)康复运动锻炼: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可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运动锻炼。处于卧床状态的患者使其保持良好的体位,以免患者发生褥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人员需每隔2h为患者翻一次身,促进患者背部血液循环。患者可以下床后指导患者进行站立、步行等训练,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尽早恢复。脑外伤后存在言语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需经常和患者说话,鼓励患者多说话,加强患者的应答能力[3]。(2)认知功能障碍护理:多数脑外伤患者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这对患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会产生一定影响。护理人员通过和患者家属的配合引导患者不断锻炼自己的认知能力,通过照片、声音等对患者的刺激使患者回忆起过去的事情,也可通过图画和声音吸引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的记忆功能和注意力得到改善和提高[4]。(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发生并发症,这对患者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和康复护理的重要护理内容。患者住院期间要预防关节挛缩发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肢位,按照从大关节到小关节的方式对患者关节进行被动活动,避免患者出现不正确和粗暴的关节活动。此外,要预防肩部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翻身时容易发生肩关节半脱位等情况,因此这就要求在对患者进行翻身时妥善保护肩关节,避免过度牵拉,动作应轻柔。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将上肢和手放于正常位置,避免过度掌屈和背伸腕关节[5]。(4)输液护理:脑损伤患者接受治疗期间需进行补液,因此输液护理是康复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人员为患者输液时严格执行医嘱,对于有脱水症状的患者需遵循边脱边补的原则,确保补脱平衡。输液时护理人员争取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对患者血管多次穿刺,穿刺部位也要定期更换,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穿刺。

1.3 观察指标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进食、穿衣、行走、如厕等10项内容,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采用Fugl-Meyer评定患者护理后的运动功能,I表示严重运动障碍,II表示明显运动障碍,III表示中度运动障碍,IV表示轻度运动障碍,V表示痊愈。有效率=(V+IV)/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ADL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有提高,其中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3062.36±7.6583.69±7.69观察组3063.58±8.6993.51±6.11t0.5775.476P0.5660.000

2.2 两组护理后运动功能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63.33%和86.67%,组间差异显著(χ2=4.356,P=0.037),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运动功能比较 [例,(%)]

组别例数IIIIIIIVV有效率对照组3025411863.33观察组30022151186.67

3 讨论

脑外伤主要由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所致,该病病情较为复杂,病情发展较快,对患者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因此,脑外伤发生后需及早进行治疗,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恢复,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6~7]。康复护理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模式,通过采取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加速患者康复。康复护理中的康复运动锻炼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功能均可得到有效恢复[8]。脑外伤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会受到一定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均会出现下降情况,给予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护理可使患者认知功能得到改善,有助于及早恢复至正常状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可提高患者住院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患者再次受到伤害。输液护理可使患者补液顺利进行,补液效果可得到提高。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也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在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贾丽梅.强化输液护理对于重症脑外伤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276.

2 王秀华.综合护理在脑外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9):128~130.

3 张俊杰.优质手术室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及价值探析.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144~145.

4 黄财恕.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脑外伤偏瘫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分析.中外医疗,2015,34(36):56~57.

5 潘江霞.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9):137~138.

6 杜峰,张美乐.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外伤患者的效果观察.世界中医药,2016,11(B3):1139.

7 李晨迪.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施行综合呼吸道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当代医药论丛,2015,4:73~74.

8 余伟,陈云卫,沈德彬.早期颅骨修补在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析.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2):298.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脑外伤输液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脑外伤诊断中磁敏感加权成像和颅脑CT的应用效果对比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颈枕输液袋
康复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