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的命名

2018-05-07 15:55戴敏
神剑 2018年2期
关键词:张爱萍远洋叶剑英

戴敏

1977年12月2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人们期待已久的远望1、2号船驶入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江阴码头,从此回到了母港温暖的怀抱。船头镌刻的“远望”二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吸引着人们欣喜的目光——这个寓意特殊的名字从此列入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史册。这也意味着中国第一支航天远洋测量船部队诞生了,中国成为继美、苏、法三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航天远洋测量船的国家。

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做出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和地球同步卫星的战略决策。1965年8月,在周恩来总理主持的一次中央专门委员会会议上,钱学森等专家提出了发展运载火箭的初步设想。但是,要把弹头投送到万里之外,到哪里去找这么大的靶场呢?以酒泉发射场为圆心,以一万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锁定了一个理想的落点:南太平洋!

洲際弹道导弹,飞行全程达数千数万公里,仅靠大陆测控网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建立以船为基础的海上移动测控网。

建造航天测量船迫在眉睫。

此时的中国正经历“文革”的磨难,社会物资匮乏,同时建造两艘测量船谈何容易。面对重重困难,中国人民自力更生,依靠当时薄弱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全国有十几个部委、24个省市、1180个单位共几十万人参与进来,大家通力合作,万众一心,付出了艰辛的劳动。1977年8月、10月,两艘测量船在江南造船厂先后建成下水。

原来这两艘“姊妹船”一个叫东海号,一个叫北海号,可是后来发现与交通部远洋公司的船只重名。改名颇费周折。当时钱学森、张爱萍都在上海,究竟叫什么名字好呢?钱学森首先想到了毛主席的一段诗,“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便提议说能不能叫“五洋”“九天”。咱们的测量船跟踪卫星就好比九天揽月,到大洋打捞数据舱,这不就是“五洋捉鳖”吗,所以一个叫“九天”、一个叫“五洋”,行不行呢?会场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有人认为,将来国家还要建造更多测量船,“九天揽月”,还有一个是“五洋捉鳖”,“捉鳖”就不大好听了。会场又陷入沉思。

这时候,国防科工委主任张爱萍将军突然想起毛主席手书叶剑英元帅的一首诗——《远望》。1965年8月,中央在大连棒槌岛召开会议,有鉴于当时国际上的反华浪潮,叶剑英元帅有感而发,写了一首《七律·望远》:“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叶剑英将诗作送给毛泽东,请毛主席斧正。毛主席看后大为赞赏,且挥笔将题目由原来的《望远》改为《远望》,突出了《望》的主体风韵,读起来也更响亮动听,其他一字未动,并推荐到《光明日报》的副刊发表。1964年岁终,毛主席为前来祝贺他71岁寿辰的毛岸青、邵华挥笔书写了叶帅的《远望》,交予儿子、儿媳好好向叶伯伯学习。1976年12月25日毛岸青夫妇写信给叶帅,并将毛主席手书这首诗的复印件奉上。后来,叶帅将此诗收入自己的诗集时,改名为《远望》,并将诗集命名《远望集》。叶帅得到毛泽东的手迹后非常高兴,他请国家文物局制版,以做永久留念。

张爱萍将军问大家:能不能叫“远望”,这个含义很好,而且“远望123456”,可以一直延续下去。他的话音刚落,钱学森马上拍手叫好,大家也纷纷表示赞同。于是,两艘测量船正式更名为远望l号、远望2号。

如今,测量船船头两侧镶嵌着的“远望”二字,便是毛主席题写叶帅诗词的手迹。以毛泽东手书“远望”命名测量船,体现了党和人民对远望人的殷勤期望,也表明了远望人牢记人民重托、担当神圣使命的坚定信念。

从此,远望如同一轮刚刚升起的朝阳,事业、成就从这里开始,希望、理想从这里起航。

背景: 1968年6月17日,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批准航天远洋测量船研制计划,并把它命名为“718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1974年9月中央下达建造测量船1号、2号船的命令,组建测量船队,同时开始收编部队。

猜你喜欢
张爱萍远洋叶剑英
叶剑英半夜调换皮箱
“自我罚站”的将军
叶剑英74岁学英文
“两横一纵”远洋综合补给
张爱萍:一身正气堪称楷模
叶剑英(上)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船期表
张爱萍的“四不畏”
叶剑英副主席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