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湖,自然的一双眼睛

2018-05-07 15:54江俊涛
闽南风 2018年3期
关键词:道家湖水老子

江俊涛

趁着长假休息,再次来到静湖公园。

从厦门乘船南渡,上岸后便进入招商局漳州开发区,顺南鼎山继续向南,就到了静湖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汪碧水,荷叶间几只黑天鹅正悠闲地游泳。这就是静湖吗?不,这只是静湖的水流下来汇聚而成的一处溪潭。

依伯阳山拾级而上,跨石桥,上木道,旋即没入花溪谷,林木苍翠,泉流叮咚。飞鸟从头顶掠过,大呼小叫地蜂拥而去;鱼儿在水里嬉戏,不时翻卷起几朵浪花。还有蚯蚓在土壤中穿行,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其它生物……它们与我们一起组成了静湖公园。

是的,当我在静湖公园里徜徉的时候,跟周围的环境便融为了一体。我知道,静湖公园里不只有我,有你,有他,还有蚯蚓和其它生物,它们与山、水、树、花、鸟、鱼,它们与我们,一起组成了静湖公园。静湖公园是我们的,也是它们的,归根结底是大家的。

一边走一边想,不知不觉就登上了堤岸。我们所说的静湖公园,其主体水景包括两部分,即眼前约五万平方米的静湖和刚才经过的溪潭。沿静湖堤岸继续向南,经过之处有不少摩崖石刻,如“无极”“宠辱不惊”“为无为、事无事”等,道家意味颇浓。

静湖南岸有一狭长谷地,被命名为“桃花源”,一尊五米高的老子石雕头像伫立其中,长髯浓眉,目光安祥,与静湖南北相望。头像旁边安放着南宋末年书法家赵孟頫抄录的《道德经》长卷石刻。

原来这是一处展示道家文化的胜地。

据说静湖的名字出于诗句“静观天地外、湖云自去来”,暗含道家“清静无为”“上善若水”之意。于是便豁然开朗。回首望去,老子石像背后就是一片杨梅林,枝繁叶茂深处,鸡犬之声相闻,好一派祥和的田园风光!

一溪水流从山涧涌出,在老子雕像前跃入静湖,清澈透明,纤尘不染,这便是湖水的源头。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看,那湾溪流就像老子流下的泪水。对,泪水。静湖可不就是老子的泪水汇聚而成的么?或者说,静湖公园里的两汪深潭,就是老子的两颗泪珠。

那么,老子何以流泪?为谁流泪?

当然是为人类。

众所周知,清静无为是道家最为重要的思想。清静,指心性纯正恬静。其实,道家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指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更不能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总的来看,所谓清静无为就是克制外欲,清神静心,不加强制。无为其实就是无主观臆断的作为,无人为之为,是一切遵循客观规律的行为。按當前时髦的说法,无为,就是科学的作为。然而,自道家思想诞生以来,就有不少哲学家和政治家把老子的无为学说当作一个消极的思想来批判,老子能不难过吗?

按照道家的解释,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的组成部分,这便是天人合一的思想。然而,现实中的人类总是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主宰,其它万物都是附属;把自然仅仅当作环境,视人类为宇宙的中心。总之,人类习惯于把自己与环境割裂开来,甚至把自然当作对立面。这与道家思想严重不符,老子能不伤心吗?

人类为了生存,必须从自然界中获取食物,从最初的采摘野果到后来的刀耕火种再到如今的联合收割,人类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界。然而,人类为了满足不断膨胀的欲望,拼命向自然索取,毁林开荒,无限放牧,过度捕捞,导致资源枯竭,使人类生活陷入困顿之中。

更有甚者,人类时常自作聪明地想改造自然,高呼着“人定胜天”的口号,把科技成果强加给自然,结果破坏了自然运行的规律,遭到自然的疯狂报复。这些年自然灾害频发,就是人类胆大妄为一意孤行的结果。老子在另一重世界里看得清清楚楚,能不悲哀吗?

于是,老子伤心的眼泪,汇聚成了静湖水。

此时,满月升起来了,照在静湖水面上,波光粼粼。

因为月光的映照,湖水便活了起来,就像少女的眼睛一样明眸善睐。月亮落在湖心闪闪发光,忽然觉得湖面就像眼睛一样注视着我。呵呵,可不就是眼睛么?老子的泪水幻化成了一双眼睛,一双镶嵌在大地上的眼睛,那是自然的眼睛,正温柔地注视着人类。

或许白天时静湖景区里游人如织太嘈杂,那双眼睛没有睁开,它喜欢清静,夜晚时才开启双目。月光如水的时候,那双眼睛格外有神,仿佛在做静夜思。我静静地凝视着湖面,凝视着那双眼睛,它就像镜子一样,让我从中看到了自己,一个为生计奔忙的人,一个被功名利禄绑架的人,一个屡次伤害自然却浑然不觉的人。

一个声音忽然响了起来:

时常来照照吧,不要在欲望中迷失自己。

终于认清了自己,在一双眼睛里,那双眼睛就是静湖,镶嵌在大地之上,那是自然的眼睛,提醒人类要不断地反省自己。我从中看清了自己。我希望你也来照照镜子,相信你也能从中看清自己。

猜你喜欢
道家湖水老子
湖水和北风忆
心中有湖水
湖边
涟漪湖水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十九)
智者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