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陪伴

2018-05-07 08:36李晓慧
师道 2018年4期
关键词:住校生沟通交流陪伴

李晓慧

“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不是钱!”2018年春晚小品《真假老师》中的一句台词,戳中了无数长期在外与孩子聚少离多的家长的泪点。然而生活不相信眼泪,在赚钱与陪伴的两难中,一些不得不 “为稻粱谋”的家长,春节一过恐怕还得外出打工赚钱。关于陪伴,笔者有话要说。

父母陪伴缺失的现象在乡村尤为严重,主要源于一个非常无奈的现实问题:在我们国家,与迅猛发展的城市化相比,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除了种田之外就业机会寥寥无几,很多学生家长为了生存或者改善生活质量,不得不到大城市打工挣钱。许多农村孩子的家长,年纪不大但文化層次不高,他们不是不知道在家陪伴孩子的重要,但还是毅然决定年复一年地外出打工。有的网友心疼乡村“留守儿童”便“傲娇”地发问:“难道只有远离孩子才能赚到钱?在家陪伴孩子就一分钱赚不到?是赚钱重要还是孩子成长重要?”这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犹如晋惠帝司马衷说出“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一样可笑。

就是在城里,陪伴缺失的现象也值得重视。少数家长常年在外奔波,甚至出国在外,一年里与孩子难得几次见面;一些家长虽未背井离乡,但有的忙于生意,有的忙于工作,常常夜半归来,也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还有一些家长,看似与孩子朝夕相处,实则整日自顾不暇地玩手机或者看电视,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在孩子的眼中只是“熟悉的陌生人”。

关于陪伴的烦恼,农村和城里的家长都或多或少有之。一部分家长不得不长期与孩子分离,没有经常深入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为了弥补无法在孩子身边陪伴的缺憾,便“慷慨”地在孩子身上花钱,殊不知很多孩子由此养成了任性花钱的习惯,有些甚至走上了歧途;还有一部分家长真的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的确做到了整日陪伴在孩子身边,可惜所谓的“陪伴”,要么是沉湎于自我娱乐,要么是经常在孩子耳边“碎碎念”,甚至寸步不离地盯着孩子写作业,结果被孩子“无视”,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感。

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陪伴,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作为家长,如果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就应该设法多在情感上接近孩子,在孩子的内心一路陪伴;即使与孩子朝夕相处,除了关心孩子的吃穿冷暖、成绩好坏,还应该多思考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归根结底,家长不管是否陪伴在孩子身边,都须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让孩子在心灵深处感受到家长始终就在身边,能够适时地获得家长的鼓励、宽慰、理解、包容与支持。

现在通讯发达,手机普及,视频通话有图像有声音,家长与孩子沟通起来非常方便,一些远在他乡的家长不必总是纠结或自责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只要真正把孩子放在心里,经常与孩子、孩子的老师以及在家陪伴孩子的其他亲人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实时掌握孩子的成长动态,及时为孩子送上宽慰、鼓舞和提醒,孩子会理解家长在外打拼的不易,同样能感受到亲情的呵护与温暖。笔者班上有很多住校生,每学期与家长见面机会寥寥,一些学生从初中便开始住校,早已习惯了远离父母的生活,反而养成了独立自理的生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他们物质生活可能没有走读生滋润,但他们的韧性、能力以及成绩毫不逊色。班主任将住校生的家长与任课老师拉在一个微信群里,家长与老师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只要家长与孩子同样经常电话或微信交流,也不失为一种陪伴方式。平日有条件陪伴在孩子身边的家长,则应懂得真正的陪伴绝不是整日守护在孩子身边,反倒要学会与孩子“保持距离”,并掌握当面沟通交流的技巧,不仅要做孩子生活上的贴心人,更要当孩子精神上的抚慰者。

《穷爸爸 富爸爸》里面有一句话:“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陪伴孩子。”我想改动一下:所谓成功,就是善于陪伴孩子。不管家长是否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只有心与孩子在一起,才是最好的陪伴。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住校生沟通交流陪伴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培养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初步尝试
农村初中住校生管理浅谈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留守儿童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交流
高中学生家庭教育之我见
住校生班主任的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