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的教学难点及应对方法探究

2018-05-07 07:52吴志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1期
关键词:教学难点教学建议

吴志敏

【摘要】“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学是个难点,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分析难点产生的原因,并且针对问题,提出实际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物质的量;教学难点;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66-01

“物质的量”是一类基本的物理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是重点内容,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必修课程。“物质的量”是一个衍生概念,在高中化学研究的基础,实现了对高中化学的定量研究。在教材中,“物质的量”在不同的教材中呈现的顺序有差异,有的教材中将其安排在开头,有的教材将其安排在中间,无论如何安排,“物质的量”都是教学的重点。

一、“物质的量”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因

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通过相关的实践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中心文化差异给学生的理念造成障碍

在“物质的量”讲解的环节中,一般是采用集合的方式进行讲述,从而对微观粒子的多少进行讲解。但是在汉语中,在对“物质的量”描述中,一般是表述物质具有丰富的量,词汇中常常采用“个”“双”“堆”等,不同的物质采用不同的两次进行描述,这些词汇在学生的语言系统中也非常的完善。但是在西方的语言体系中,他们没有丰富的语言体系去描绘物质的量,他们只是简单的采用单数和复数。“物质的量”中有不同的微粒,但是在西方的表述中都是采用相同的特征。在西方文化中,采用集合的方式,对单一的概念进行描述,这在汉语文化中表述不是特别清晰。“物质的量”是在西方的语言系统中翻译过来,这个词汇在汉语后很难融入学生的语言系统中,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会理解成“原子的量”或者是“分子的量”。

语言可以引导思维,人的思维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所以语言体系会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汉语系统中,学生用汉语思维去理解“物质的量”,但是“物质的量”这个词汇是在西方的语汇中翻译过来,学生不能理解微粒个数和微粒集合之间的联系,他们也不能借助固有的经验进行理解。在汉语体系中,对个数描述的词汇非常丰富,导致学生在理解“物质的量”过程中会产生负迁移的作用。老师在对“物质的量”概念讲解中,也采用二者對比的方式,但是学生还是产生了混淆。“物质的量”和“摩尔”等外来词很难融入汉语体系。

2.学生的想象力匮乏

高一学生的想象力还比较匮乏,他们还不能完善从宏观想象到微观想象的联系。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微观想象力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在高中化学中,对学生的微观想象力提出要求,导致学生不能分清楚微粒之间的关系,也不能分清“物质的量”是微观的还是宏观的。在教材中,对于“物质的量”的描述是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会涉及到分子、原子和离子,它们的质量都非常小,不能直接称量,但是实际参加化学反应的微粒的数量很大,所以将微观的粒子和宏观的物质联系起来。“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是对物质进行称量的具体单位。这些表述中,学生很难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其中,不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去理解。

3.“物质的量”概念缺乏实验基础

在“物质的量”概念讲解中,老师不能借助实验的方式,所以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渴望在实验中了解真相,其他的化学原理一般都是借助实验的方式获得的,如化学平衡和离子反应等。

二、“物质的量”学习难点

1.概念相对集中

在“物质的量”教学中,相关的概念非常集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物质的量”概念衍生出很多概念,学生在学习中不能理清思路。

2.概念之间的转换不清晰

在“物质的量”学习中,产生了相关的衍生概念,这时在进行定量分析中需要进行转换,不能分清阿氏常数和摩尔体积的概念,不能分清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在计算题中,学生不能清晰的掌握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3.微粒中的层次意识不强

学生在了解各个微粒的环节中,他们的层次意识非常差,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计算中不能对微粒数进行转换。学生在分析水分子中的原子数目、质子数目等非常不清晰。

三、“物质的量”的教学措施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物质的量”教学,老师会采用很多课时,直到学生可以完全掌握这个概念。老师在对“物质的量”讲解中非常的系统,并且采用实际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教学的实践表明,尽管老师安排了很多课时进行“物质的量”的讲解,但是学生在理解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中,“物质的量”在新的教材中内容被简化,如何在较少的课时中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彻底的分析学生的理解障碍,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1.用较少的时间突破概念理解困难

老师在教学中,不要过分的纠结于概念的理解,应该让学生对概念简单的应用,在应用中可以提升理解能力。使学生对微粒中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等进行转换。不要针对概念本身纠结不清,在衍生概念的学习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会得到深化。

2.在教学中注意量词的使用

在教学中,老师不要在讲述概念中直接采用“堆”“捆”等概念,直接采用“集合体”的概念,防止对学生的理解产生障碍。在概念的理解上应该简化,突出中心,建立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概念讲解。在概念讲解中,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降低难度。

3.“物质的量”应用到化学教学的整个体系中

在“物质的量”教学中,不能集中的讲解,应该在其他章节讲解中,融入“物质的量”的概念,使“物质的量”概念与其他章节的联系更加密切,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学生在建立了思维联系后,提升理解能力。

四、结语

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更加抽象,而且难点也更多。本文介绍了教学难点产生的原因,针对教学难点,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吴辉芳.让体验环节成为有效课堂的主旋律——《物质的量》教学环节设计[J].镇江高专学报,2015,28(04):99-102.

[2]孙头辉.《物质的量》教学的难与易[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5):183.

[3]李鑫.“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01):57-59.

猜你喜欢
教学难点教学建议
依“情”而入,在思考辨析中深度体悟
汽车维修专业中多媒体教学应用分析
见微知著,从难点到亮点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内容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有效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的几点尝试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巧借信息技术 优化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