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负担与家长期望关系研究综述

2018-05-07 07:32李建伟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影响

【摘要】学业负担是一个常谈常新的教育主题和社会热点,家长期望也关乎千万家庭的幸福和谐。目前众多研究者将学业负担和家长期望作为独立题研究,研究各自的概念、内容、影响因素,有部分研究者表明家长期望对子女学业负担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也仅限于质性研究。但学生学业负担对家长期望的影响及二者更深入的关系研究略显不足。

【关键词】学业负担 家长期望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002-02

学业负担的议论长久不衰,学业负担问题不单单是教育问题,而逐渐演化成为社会问题。如今学业负担备受关注、争议,家长期望更是现代家庭的重要热点。在此背景下研究家长期望与学生的学业负担之间的关系就更具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学业负担的内容

1. 学业负担的内容

总体来讲学业负担的内容分为主观感受、客观表征及两者的简单之和。胡惠闵(2013)等通过对500篇文献分析,得到三种观点的占比分别为16.6%,51.8%,31.6%。基本涵盖了目前学业负担内容的研究,具体表述总结如下:

观点一:代其平强调“每个学生由于其学习能力不同,所承受的学习量也不同,因此每个人对学习负担的感受也不同”[1],负担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观点二:学业负担是“学生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必须承担的课业责任”[2],国家教育部也做出规定,学业负担是“由各地区各学校或教师自行确定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那些负担”。观点三(主观客观的简单之和):学业负担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内在的主要指心理负担,外在的主要指由学习负载量过大造成的压力。杨欣(2016)等人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内涵的多视角分析——基于九省市学生、家长与教师的调查》中总结“当前学生面临的课业负担既包括外显、具体的课业任务,也包括内隐、抽象的心理体验。不管将学业负担视为纯粹的主观感受还是纯粹的客观存在,都有所偏颇,而应同时考虑作为主体的人的感受和学业本身的固有属性。

2.国外学者学业负担研究

在对700 名美英国青少年的调查后查尔斯、亚历克斯等学者发现,学生学业压力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来自同伴的压力、来自父母期望的压力、来自学校的压力以及挫折压力(West et al .,1982),而来自学校的压力,特别是考试的影响较大。加拉格尔·玛丽和米勒·罗伯(Gallagher&Millar;,1996)对北爱尔兰 3983 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后发现,“考试”成为最主要的与学校相关的压力源,给家长、学生带来负担。因此与国内研究相比,国外研究学业负担研究范围更加广泛,也更加注重量化的分析。

二、家长对子女期望的内容

李春(2007)将家长期望按时间维度分为远期期望和近期期望两方面。周志强等人将家长期望进行结构化分析,父母期望被结构化为对学习成绩、对学习自觉性、对于学习特长、对于人际交往、对身体发育成长五个方面的期望[3]。 侯世昌(2002)将家长期望分为学业及成就(学业成绩、最高学历、社会成就)和品德及人际(道德观念、行为表现、人际关系)。虽然他们表述不同,但都是将子女成长发展的过程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划分,在这一点上具有一致性,目前的研究成果较为全面的涵盖了家长期望的内容。

三、家长教育期望与學生学业负担的关系

家长期望的形成因素众多,诸如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文化修养、性格,子女的性别、年龄、兴趣等。学业负担也有多方因素导致。本文这里重点将二者从相互交织的繁杂中抽离,主要做互为影响因素论述。家长的期望和孩子的学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国内学者研究家长期望对学生学业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心理内在状态影响外在的行为,家长所抱有的期望影响其对待子女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亲子的关系;家长良好期望能满足儿童依赖心理,使儿童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激发子女学习行为及智力潜能;家长期望还有助于子女自我期望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鲁洁(2003)认为它作为家庭环境的主观变量,是“作为个体行为动机的决定因素而起作用的”。宋保忠等认为总体而言家长期望与子女学业成就成正比。据此来说父母期望和子女自我期望都可以对其学业成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解释家长期望对子女学业有激励作用。

凡事物极必反,与期望的正面作用相比,期望过高正给学生的学业带来不良影响。与20世纪相比,当今家长期望过高已然成为中国家长的一大认知误区。张会科认为过高的家长期望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形成行为反差,从而影响在校行为,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弊端[4]。王丽的研究结论是“过高的期望下 ,孩子因压力过大而出现逃避、厌倦等退缩性行为 ,因长期遇到困难太大、受到挫折太多而丧失自信 ”,从而导致儿童焦虑等心理问题[5]。生活实践也表明因此家长期望只有把握好“度”,才能有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虽然质性研究颇多,但由以上两方面内容可以看出:若是学生面对的学有难度相当,将期望视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业表现作为任务的完成效果,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这也就可以解释家长期望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这女的学业;而期望过高时,子女的学业会受到不良影响。

2.国外学者对家长期望和学生学业影响的研究成果

父母期望产生作用的机制与罗森塔尔效应是相类似的[6],即按“憧憬--期待--行动--感应--接受--外化”这一机制产生的。霍斯曼、布劳、埃默森等人的社会交换理论,从一定层面解释了父母因为对孩子的期望,所以付出时间、金钱、精力。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生态学理论,儿童微系统的构成主要就是由父母和儿童组成的家庭[7],因此家长对儿童的期望将直接影响儿童各个阶段的发展。这些研究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家长期望对学生学业影响的原理、范围,为后续研究家长期望奠定了专业的理论基础。

《普洛登报告》指出儿童学业成就的差异,父母态度能给出更多的解释(Plowden,1967)[8];波斯尔思维特的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学习的兴趣越大,子女的学习成绩就越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983);林格伦对全美国范围的中学生所作的大规模调查表明,高成就取向的父母对子女抱负水平的影响明显高于低成就取向的父母(转引自时蓉华,1983)。Plucker也指出“教育期望对人们一生中的业绩成就有着重要的整合作用”(转引自图里曼·苏安迪,1999)。上述研究成果都表明,家长对待学生的态度、关注程度,概括的说是教育期望对学生学业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3.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家长期望合理确定的依据

通过对中外研究成果的分析,家长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业。期望即目标是否值得追求取决于两个因素:目标本身的价值(Value)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概率probability),且期望值即概率和价值的乘积(EV=Pxv)[9]。上文提到家长期望的形成有社会环境、家长自身条件、子女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其学业负担状况是期望实现概率的最直观依据。学业负担的表现有作业量、在校时间、学习兴趣、焦虑状况等,这些都是家长可课观察体会到的,根据这些都家长可以自我调试更加科学合理的期望。孩子们是否经的起高期望的负荷?这正是目前我国家长最需要考虑的。

通过就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学界对学业负担的研究经久不衰、愈久弥新,所涉及概念辨析、内容甄别、测评探究、对策研讨等诸多方面。家长期望的研究是以内容、构成因素、影响因素等角度。相比之下学业负担和家长期望同时被关注较少。其中以论述家长期望对子女学业负担的影响居多,而学业负担对家长期望的影响较少,量化分析稍显不足。这些都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也为下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代其平.不应片面提倡“减轻学生学习负担”[J].教育評论,1987,(5):62-63.

[2]程晗.对“减负”的理性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5):21-23.

[3]周志强,田宝父母的期望与学生学习的关系[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4).

[4]张会科. 对家长期望与学生行为反差的研究[J].学周刊,2016,(21):110-111.

[5]王丽. 中小学生焦虑状况与父母期望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04):437-440.

[6]任顺元.心理效应学说一新课程下导学育人新对策[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39-42.

[7]转引自张文新.儿童社会学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

[8] Plowden,1967,Children and their primary schools:Report of the central Advisory Council for Education,London:HMSO,VolumeII,Appendix 4.

[9]莉琪,方富熹,皇甫刚.儿童“期望值”判断的研究[J].心理学报,2002(5):517-521.

作者简介:李建伟(1983-),女,汉族,安徽淮北人,硕士研究生,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影响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影响大师
I Have the Right to Be a Child
Say 'No'Because It's Your Life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