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2018-05-07 07:32杨春强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高校

【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还要拥有较好的个人素质。由于音乐教育在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

【关键词】音乐教育 高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007-02

普通高校应适应社会的需求,重视音乐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促进人才的身心健康发展。音乐教育有很多益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其精神文明素质。近年来高校的音乐教育虽有了一定的改进,但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高校应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完善音乐课程设置,建立音乐教育体制。为此,本文主要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一、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乐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不属于专业性的教育,所以并不被学校和学生重视,这也就造成了学生的音乐能力不高,各方面素质不能得到很好地培养,进而很难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近年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关系到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部分高校领导不重视音乐教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选择忽视音乐教育,使得音乐教育趋于边缘化,在音乐教育的管理方面也缺乏较完善的体制。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音乐院系,也无固定的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使得音乐教育在管理方面处于混乱的状态,硬件设备也不能达到标准,不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造成许多不良影响。此外,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形式主要是选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予以重视,把音乐教学当做一次任务来完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针对这些现状,学校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当前的教育情况,积极倡导音乐教育的开展。

2.不合理的音乐课程设置

在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起步较晚,当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教学体系,也没有对音乐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且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来完成,不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此外,音乐课所占的学分比較少,学生普遍把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而不愿花时间去学习非专业的课程。

3.学生积极性不高

在原有的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死板的传统授课方式,教学模式单一,教师负责上课和布置作业,课外实践较少,学生的积极性很难得到提高。部分教师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培养,没有给学生自由宽松的活动空间,且过分地注重技巧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一些教师不擅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也就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很多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没有激情,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较枯燥乏味。

4.师资队伍不够

很多高校都拥有一定数量的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但由于近年来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部分教师并不是专业的音乐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无法达到专业师资队伍的要求。很多音乐教师教学形式单一,专业知识水平不够,音乐教育的教育质量无法保障。

二、解决的措施

1.学校领导要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力度

普通高校的领导需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积极促进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音乐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我国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可见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高校要不断健全音乐教育体制,缓和音乐教育无章可循的现状,合理规划学校的音乐课程,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教学设备的完善。

2.合理设置音乐教育课程

新课程改革迫切需要学校调整原有的课程设置模式,让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积极改变以前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普通高校应合理设置音乐教育课程,不仅要开展声乐、钢琴和器乐这样的课程,还应开设中外音乐教育史、教学法等课程,普及学生音乐方面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每种课程都分了初级班和高级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选修一种或多种课程。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判断学生是否能够进入更高层次的班级学习,每一种课程的教师可以组织选拔考试,选出几名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高级班继续深造。而对于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则不能参加高级班的学习,必须重新参加下一轮的选拔考试,以获得进入高级班的机会。通过选拔考试,在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竞争压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更加努力、认真,向着进入高级班的目标前进。

3.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明确新课标的具体内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优化教学策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学习采取鼓励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自己、重视自己,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例如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音乐表演活动,让学生敢于在舞台上表现自己的音乐才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音乐素养。要真正做到这些,教师的责任十分重大,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缓解师资力量的不足。高校应鼓励音乐教师进行深造,通过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来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意义的指导。高校应不断改革和完善音乐教育体制,使其教学目标与现代目标相一致,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音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进而实现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高校新正视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音乐教育,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工作水平与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提高有密切联系,因此普通高校应加强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优化策略的研究,通过不断改革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和平,汪薏群.论音乐立美教育的理论基础[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03).

[2]佟贺.大学音乐教育资源与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建设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刘成.浅谈师专二年制钢琴基础课数学[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

[4](美)多纳德·霍杰斯(DonaldA.Hodges)主编,刘沛,任恺译.音乐心理学手册[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杨春强(1979-),男,云南施甸人,保山学院讲师,大学本科,从事音乐教育和声乐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高校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