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建新 潜心解读植物密码

2018-05-08 08:15肖凌霄
藏天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铁皮石斛培育

本刊记者/肖凌霄

地处黔中腹地的贵阳市乌当区马头村,有一个郁郁葱葱群山环抱的“铁皮石斛有机认证种植基地”。基地三面环山,背靠水库,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水库流出,缓缓穿过基地。水库是一个饮用水源,水质据说达到矿泉水的标准。

小溪一侧有栋三层楼房,这是被誉为“人间仙草”的铁皮石斛的组培楼,也是郁建新每天活动最多的地方。作为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兴黔公司技术副总经理,郁建新负责这些铁皮石斛的组培工作。

多年解读植物密码

对于郁建新来说,争分夺秒地培育和呵护铁皮石斛幼苗,既是他的工作职责,也是他的日常习惯。这项工作实际上成了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的一生已经和这份工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自1983年从中山大学生物系植物专业毕业后,郁建新一直从事植物组织培养和育种育苗工作,至今已有30多年。

每天一大早,郁建新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培育室观摩石斛的生长情况。根据石斛的生物特性,再加上科学技术的进步,石斛的培育种植打破了传统的靠天收的局限。复制粘贴的生物克隆形式,似乎在郁建新的手里能够把石斛变幻得游刃有余。

用郁建新的话来说,科技就像是具有魔力的魔法工具,而他就是演绎铁皮石斛生长变化的魔法师。他经常去野外选种。野生石斛生长在海拔500至1500米高度之间,深山老林或者悬崖峭壁上的半湿半阳坡地,或者树干上。

为了寻找铁皮石斛等野生药材的种苗,郁建新去过很多深壑大川:遵义赤水、铜仁梵净山、威宁草海、黔南荔波等地的深山老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种对石斛的寻觅,宛如去拜访某个陈年老友,熟悉中透着年久的生疏,兴奋中隐匿着失联的担忧。

他曾和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教授一起在大山深处寻找和放归铁皮石斛。野生铁皮石斛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他们找到这些种源以后都舍不得采,因为太少,为了培育种苗,只采一小棵,培育完以后,再把它放归到大山里去。

克隆培育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的枝干表皮像包裹了一层铁皮。铁皮越多,石斛的品质越高。枝干多半拿来入药或煮汤,可以每年都采,采了再长,生命力很顽强。

采摘野生石斛有两个节点:采植株在开花前后,六月份左右;采果实在十一月份前后。

◎郁建新介绍铁皮石斛组织培育技术 肖凌霄 摄

◎培育室里的石斛苗,还处在“幼儿期”

“我们找到好的种源以后就对它进行研究,然后进行快速育苗。一个房间可以育1万瓶,一瓶有50株,这个房间有50万株苗,我们这个基地有15间这样的房子。苗要在瓶子里长半年,半年以后就把它移到外面去了。种苗培育是在这个房子里,培育的方式是克隆,这是我们公司一个非常核心的技术。”郁建新说。

组培室的温度很低,需要每天光照8个小时,系统自动控光。平时,郁建新多数在这里度过;每年的六七月份和十一月份,他采集到石斛种源后,就拿到这里培养。如果是品质比较好的,可以大规模繁殖,一株苗可以一直繁殖下去。培苗室瓶子里的苗在这里长了半年以后,就移到外面大棚去栽种。

◎铁皮石斛

组培楼旁边的大棚里,半年以上的铁皮石斛正在生长着。还未到花期,枝干有些慵懒。待到夏日六月,它们将盛开黄色的小花,漂亮耀眼。

郁建新比喻,温室里的铁皮石斛幼芽是幼儿园小朋友,移栽到大棚里的就是小学生。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大约半年多的时间,就基本“成人”了。

与生物的一世情缘

郁建新从小喜欢生物。在高中时,他就是学校“风云人物”:理科成绩非常优秀,尤为喜欢生物和物理,化学也特别突出。1979年,他参加全省化学竞赛,得了一等奖,还因此上过报纸,为学校赢得一台黑白电视机。前几年他回到母校贵阳二中,发现当年获得的锦旗还挂在墙上。

考大学选择专业,郁建新的目标很明确:选择生物学,不管是动物学还是植物学,都行;动植物在他的眼里,都是有灵性的。

郁建新的第一志愿报了中山大学生物系,顺利被录取了。在学校他如饥似渴学习,专业成绩非常突出。

大学毕业了面临就业。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毕业分配是很容易的,更何况名牌大学的“天之骄子”。郁建新可以去北京,可以去上海,也可以去广州,“北上广”相关单位都对他伸出橄榄枝。但是因为喜欢家乡,喜欢生物学,他最终选择回到了贵州。由于生物系植物专业只有他一个人回到贵州工作,他在毕业会上受到领导表扬。

当年在贵州省科学院工作,由于工作环境和学校条件悬殊,他的心理落差很大。当时科学院有一台实验机器,像宝贝一样保护着,空调吹着,专人看守,不让人碰,谁要使用必须打报告层层申请。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郁建新很快调整好心态认真工作。单位十分看重他,他也渐渐找到突破口,工作逐渐展开。因为与植物的不了情缘,他的眼光始终停留在植物身上。他建议在贵州省植物园建立一个植物组培室,领导很重视他的意见,指派他来做这个工作,拨了3000元的经费。

◎金钗石斛花

3000元肯定不够用,首先设备就很昂贵,光是一台培养箱就要1000多元。郁建新带着团队自力更生,除了必须购买的机器设备,其余能省则省,能自己动手就自己动手。培养架是自己买铝合金条回来焊接,玻璃是自己划自己安装,连水电都是自己接通,硬是一手一脚把组培室建立起来,获得一致好评。

喜欢和植物对话

这些年,郁建新进行了“三叶半夏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滴水珠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宽叶缬草子叶培养再生植株及其繁殖”等科研课题并发表论文,其中“三叶半夏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获得1991年贵州省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他在铁皮石斛研究领域参与了“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驯化阶段的生长动态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炼苗期铁皮石斛生长动态的影响 ”、“铁皮石斛炼苗基质的筛选研究”等科研课题并发表论文。

郁建新内心最喜欢的事情,始终是和植物打交道。2014年,郁建新进入威门药业工作,干的仍是老本行。用威门董事长梁斌的话来说就是:“老郁是可以和植物对话的人。一个人这一辈子可以把你的职业和爱好联系起来,那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说,把你的爱好和职业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乌当新堡马头村的这个山谷,也是国家工信部授牌的万亩头花蓼推广种植种子繁育基地。郁建新说,这是国家授牌的唯一头花蓼种子繁殖基地。头花蓼是贵州的道地药材,主治泌尿系统感染和肾盂肾炎。威门药业进行头花蓼研究多年,“我们威门药业对于头花蓼这个技术,在全国肯定是NO.1”,郁建新骄傲地说。

头花蓼基本是在一二月份左右播种,育到四月份移栽,长到八九月份就可以采收了。现在公司培育头花蓼的土地有200多亩,还要继续培育200多亩,总共500亩种子培育基地。2017年推广移栽种植了两万多亩。当地政府特别喜欢这个项目,因为第一时间短,第二见效快,种植了以后不担心卖不出去。

在植物组织培养和育种育苗过程中,郁建新从不松懈,一直坚持自己的初心。在这里,不管是他成就了植物,还是植物成就了他,在种植品源的把控上,他的标准永远遵循着自然的优胜法则。

◎石斛

猜你喜欢
铁皮石斛培育
石斛兰
24种石斛在贵阳的适应性初探
铁皮侠的装备
铁皮园
金钗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铁皮石斛家庭种植技术探索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药用石斛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观察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