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聘贤与《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 一部国宝级彩绘本草文献的寻回记

2018-05-08 08:15青田耕者
藏天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雷公本草手绘

文/青田耕者

一代名医王聘贤

王聘贤(1897——1965),贵州兴义人。1917年偕田君亮、刘芳岳、徐绍虞等18人赴日本留学,先入早稻田大学,东京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毕业后再入九州医科大学攻读西医。曾患胃疾在日辗转十余所西医胃病专科医院屡治不效。后通过友人获国内名医方剂以及得日本汉方名医木村治疗竟获痊愈。遂弃“喜新崇洋”观点而决意学习中医。十年间手不释卷,苦读四圣经书及各流派医家著作达500余部。并在国内遍访何廉臣、张山雷、张锡纯等近二十位中医名家。转益多师,刻苦学习,终成一代名家。

1930年在贵阳悬壶行医,博而约、学而思、审病问疾、制方遣药,直捣病穴,屡起沉疴,一时声名鹊起,居贵阳四大名医之首。1957年至1965年,任贵州省中医研究所所长、贵州省卫生厅副厅长。著有《伤寒论考评》、《医药杂话》、《王聘贤女科经验方选》、《贵州民间药物》等书。诸科皆擅尤精女科,贵阳德昌祥“妇科再造丸”乃由其创制。

国宝级药典《补遗雷公炮制便览》

1965年,王聘贤逝世后,家属遵其遗嘱将王氏藏书万卷捐赠政府。其中,最为宝贵者是其所藏明万历十九年手绘十四册《补遗雷公炮制便览》。该书无署名,从书的形制、版式、用纸、落款等几方面考察,系出自明代内府,由宫廷画师工笔精写彩绘而成。根据此书手绘牌记记载,成书于明万历辛卯春(1591年)。比李时珍《本草纲目》金陵初刻本早二年。书中钤印8方,其中有“王聘贤”白文印1方,“聘贤王国士之印”一方。该书十四卷内容分作十部,即金石、草、木、果、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等。其中卷十二果部佚失不传,现存13卷实有完整药条906种。书中各药多配有1-3幅彩色药物形态图、药物采集图和炮制图,计达1128幅之多。原书1600余页除去目录,几乎每页都带图。这些图绘制得非常精美,令人称奇的是,图画的颜色以及书迹的墨色在历经400余年之后依然艳丽如新。经与流失海外的明官修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和明俞汝溪《新刊雷公炮制便览》比对后,确认《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是以上述两书为底本,新增了大量炮制图和药物采集图,属于药性歌诀后形成的一个创新中药炮制类书籍。又由于是彩色手绘本,限于当时的印刷技术水平,复制很难,刊印更无可能,仅限一部,藏于内府。因此尤显珍稀,应视为中国国宝。

◎ 《补遗雷公炮製便览》卷三 第8 页

◎ 《补遗雷公炮製便览》卷四 第23 页

◎ 《补遗雷公炮製便览》卷四 第19 页

◎ 《补遗雷公炮製便览》卷十四 第3 页

◎ 《补遗雷公炮製便览》卷十四 第7 页

◎ 《补遗雷公炮製便览》卷十四 第8 页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书影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的价值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为首部明代的本草炮制精写手绘图谱,海内外仅存一部,相对于刻本,具有更为重要的文物价值。

二、绘本保留了大量完整的明代本草炮制操作实例以及器具图例;对于研究传承古代中药炮制工艺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三、保留大量明代人物、服饰、家具、建筑等图例。为当代相应学科,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四、即使作为明代绘画和书法作品看待,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郑金生等专家三赴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对其所藏清代《精绘本草图》413幅插图考证,其中385幅图系完全临摹于《补遗雷公炮制便览》。由此推测,该书有可能在日本流传过一段时间,至于如何流转从宫中流出至王聘贤手中的一些细节,因文献匮乏,暂时无从考证。

辗转四十载,终获好归宿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从王聘贤重金收购、收藏、辗转南北,到文革期间被私人藏匿不现、部分毁损散佚、又重归国家的四十余年期间,几遭厄运,历经磨难。而能够保存至今,堪称奇迹。

上个世纪30年代,王聘贤多方筹措资金,甚至不惜采用提高诊病费的办法,终以重金购得此书。他珍视此书为生命,1939年2月4日日机轰炸贵阳时。王聘贤独携此书避难而置他物于不顾,则可见其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1966年春,贵阳市卫生干校总支书记李明彬与贵州省中医研究所临床研究室主任陈子章赴北京参观全国仪器仪表展览会,携王聘贤捐赠的《补遗雷公炮制便览》直接交给时任卫生部中医司司长的吕秉奎。吕司长让一名工作人员收下并出具了收据。李明彬十余年后回忆,当时送去的书中,有一册缺失。这丢失的一册,正是第十二册的“果部”。

随即“文革”爆发。人们无暇顾及此书的命运。

时隔13年,1979年,送书当事人时任贵阳中医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李明彬写信给时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吕炳奎询问此书下落。接信后,吕局长立即安排人追查此书下落,通过卫生部图书馆的借书条得知,此书已于1974年7月2日被当时在卫生部办公厅任职的陈某某借走。经催促,陈某某归还8册,余下数册推称已遗失。

直至1980年初,陈某某仍设法推诿拖延不还。

1980年,中共中央下达了[1980]47号文件。文件规定:“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从查抄文物遗品中私自拿走据为己有的图书,应该主动退回。对于拒不交退的,应给予政纪党纪处分。”

1981年上半年,在组织的积极追查下,陈某某终于将私留的6册《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归还给中医药局。但书已遭拆散,封面、封底俱已被拆去,原印章被涂抹或剜去,书中的插图也已拓坏,烫金字的药名大部被拓走,涂抹的印章也无法辨认。随后,中医药局将此书送故宫博物院修复,藏局办公室档案处。

1998年3月13日,中国中医药研究院写报告请示建议将此书移交给藏有6万余册中医古籍的院图书馆保管。1998年4月1日,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批示同意将此书移交给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收藏保管。至此,这部历经400余年的国宝,终于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2004年,郑金生、裘俭在《中国药学杂志》第五期发表《新浮现《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一文,首次披露该书。

200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决定将此书列为“中医古籍抢救工程”。经过整理、订补、校勘,交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以宣纸高清仿真影印限量出版行市,售价高达19800元。

明万历十九年内府手绘稿本《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是湮没已久、长期不为世人所知、从未见诸公私书目记载的明代大型彩绘本草文献,是中国现存彩绘药图最多最完整、内容最独特的稀世本草图谱孤本。一代名医王聘贤,不惜以重金收藏和生命保护这部稀世古籍,最后毅然捐献给国家,给中国中医药宝库又增添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对中国传统医学贡献巨大,值得人们永远怀念。

◎王聘贤医学文集

参考文献:《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九辑。1993年11月。

《金筑丛书•贵阳人物续》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6年1版1印。

《王聘贤医学文集》中医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1版1印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年1版1印

《中医药文献杂志》2007年第3期 裘俭 郑金生《《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一书的坎坷经历》

猜你喜欢
雷公本草手绘
手绘风景照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当手绘遇上实物
手绘
手绘二十四节气
雷公奇遇记
雷公奇遇记之两面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