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中西课程思维的双语科学课

2018-05-08 10:46Leo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
新校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学课双语科学

文 / Leo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

什么样的双语课程才适合中国孩子?单纯引进国际课程、单纯做加法,其实是最“偷懒”的做法。真正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学校,应主动研究国家课程标准,寻找国际课程中可资补充、借鉴之处。就小学阶段而言,中国课程的特色是学科体系化,而国际课程的特色是跨学科的“全科”教育,两者如何整合?希望这堂课能带来一些启发。

学校应该如何设置自己的课程,使其既能满足小学阶段国家科学课程的标准,又能发挥双语教学的优势呢?我认为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良好的载体。

先来了解一下我国小学的《国家科学课程目标》(三至六年级):

(一)科学探究

1.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 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 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 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 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 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 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 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评价:强调身边的事物、强调探究、强调获取信息的方法训练,强调科学精神的培养,强调必须要有展示和交流。这些要求和国外的科学课不谋而合,所以那些说中国课程理念落后的人还是先调查再发言吧。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 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 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 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 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 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评论: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来看科学课,我们可以发现科学课绝对不应该是冰冷的,而应该充满乐趣。在设计课程时,应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完整项目式的操作,达到价值观和自然环境教育的目的。同时科学课也更应该强调合作,所以教室的氛围应该是既合作又竞争的。

(三)科学知识

1. 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 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 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 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

评论:在这个角度的课程目标中,我们看到学习的领域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宇宙科学。强调老师要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强调可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根据以上课程标准,参照美国小学科学课的基本框架,我设计了我校小学六年级的全英文科学课程。美国的科学领域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其中自然科学的三大主要领域包括: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与中国小学科学类似)。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的重点主要是整合小学三、四、五年级的科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应用和实践,最终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全英文课程总目标(切合中国科学课国家标准要求)

1. 观察能力,科学研究第一步,给学生明确的Direction进行观察,尝试提出问题,或者教师提出Big question ;

2. 预测能力,在观察之前,学生可以任意预测,进行猜测;

3. 推断能力,学生根据观察、阅读Science reading不断进行推断验证假设;

4. 测量能力,学生需要进行测量,如温度、长度、时间等;

5. 分类能力,如将Natural Resource按LivingThings and Non-living Things 进行分类;

6. 交流能力,如画出地形地貌,并作Presentation。

学生在预测、推断过程中,也需要不断交流。课堂上,让学生找到准备的方法并介绍给全班同学。

在整个科学课的设计过程中,PBL是最重要的课程设计和授课理念,为此我根据科学课的第一主题“地形地貌”,用一个Project和一个Big question 来引导大家思考。

如果你要和你的家人去旅游,会选择去哪里?这一主题在九月份开学后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教学内容则围绕着地形地貌,让同学们从认识地形开始。

图1、2

学生作品

我从网络上搜索了大量中国和国外特色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来帮助同学们理解。

那么,如何来教孩子掌握复杂的科学定义呢?

这个时候就是双语科学的优势所在了,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了“镜子”游戏来帮助他们复习,孩子们可以轻松地掌握双语科学的复杂定义,并做到真正理解。学生很容易在琐碎的知识学习中失去方向,而PBL式的学习可以让他们去主动探究,探究正是科学课最重要的灵魂。

最后,我布置了一个小的项目作业,让孩子们去设计一下自己的假期旅游目的地。作业要求是:

1. 必须和家人一起商量;

2. 要通过网络搜索资料,特别关注地理、地形的特点;

3. 对每个地理地形的特点、活动内容用全英文介绍给家长和班级同学;

4. 拍摄视频发到群里展示。

这次作业,是希望孩子可以和家人一起讨论真实的家庭旅游度假目的地,因此这是一个Real Life Project(真实情境下的问题)。

这样的作业不需要死记硬背,比如其中的草原行,没有学习学科英文的孩子,当别人问起诸如“你为什么选择去草原旅游”这样的问题时,只能回答“很美很漂亮”这样的生活口语,但这次作业要求孩子用学科英文思考,并且组织语言逻辑,如具体描述草原的美和地形地理特点,在草原上可以干什么等。在这一过程中,英文已是最基础层面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训练了中国孩子普遍缺乏的逻辑思维。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猜你喜欢
科学课双语科学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拔牙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浅谈科学课中实验的运用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