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脱毒马铃薯中早熟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2018-05-09 01:19,唐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芽眼结薯武隆

刘 芳 ,唐 静

(重庆市武隆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重庆 408500)

马铃薯是我区五大粮食作物之一,全区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9.34万亩,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位居第二,占全区粮食总播种面积的26%。总产3.3万吨(折主粮),约占全区小春粮食产量的2/3,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9%。2014年,我区在巷口镇实施万亩高产示范片,取得良好效果。据测产统计: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2 016kg,较非示范区增产385.2kg/亩、增幅19.1%;千亩核心片亩产量达2 208kg,较非示范区增产575.2kg;攻关田2397.3kg/亩,较非示范区增产764.5kg。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示范的辐射带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人民的种粮积极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共7个:1号—中薯5号、2号—雪川3号、3号—鄂薯10号、4号—新品1号、5号—冀张薯12号、6号—兴佳2号、 7号—费乌瑞它作为对照品种(CK)。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武隆区仙女镇荆竹村杨柳社叶甫奎家地。海拔高度1 320m,纬度29°15'55.5",经度107°42'37.7"。选择地力均匀一致,肥力水平较高,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地块作为试验地:前作玉米,收获期9月 4日;土壤类型壤土;耕地和整地方式旋耕机耕耙;播种时基肥亩施底肥腐熟农家肥1 200kg、马铃薯专用复合肥(45%N∶P∶K=15∶15∶15)50kg,纯钾肥5kg;追肥结合中耕亩施清粪水20担;无灌水、排水;用福帅得防治晚疫病2次。5下旬、6月降雨比常年偏多,晚疫病重发生,管理得当,晚疫病发生较轻。

1.3 试验方案与设计

田间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3㎡,5行区,行距0.5m,窝距0.33m播种80株(亩植4 000株);区组间走道0.5m,小区间不留走道;试验地周边保护行2行,保护行外种植同类作物(表1)。

表1 武隆区农技站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田间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农艺性状

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如表2所示。

2.2 产量结果与分析

7个脱毒马铃薯品种的产量表现结果见表3。经方差分析得出:品种间F值=55.57>F0.001=7.56,说明品种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重复间F=1.05<F0.005=3.33,说明重复间土壤差异不显著,肥力较均匀。

经过新复极差测验得出,品种间平均产量相互比较达极显著的是:3、5号极显著高于1、2、4、6、7号品种,1、7显著高于4、2号。

由表3可知,每667m2产量最高的是冀张薯12号,达2 803.6kg,比对照增产490.8kg,增产率21.2%;其次是鄂薯10号,比对照增产285.1kg,达2 598.0kg,增产率12.3%;其后是中薯5号产量是2 477.9kg;产量最低的是雪川3号仅有2 031.0kg,比对照减产281.8kg,减产率12.2%。

通过对7个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分析,得出高产的品种是冀张薯12号、鄂薯10号,都是生育期中早熟的品种,适宜鲜食;也适宜作秋鲜食和秋季作种薯。

2.3 综合性状评价

1)中薯5号

中早熟品种,生育期75d,株型直立,生长势强,植株整齐,茎绿色,叶深绿色,叶片较大,株高45.7 cm,花冠白色,结实中等,开花繁茂,天然结实性中等,淡黄皮淡黄肉,匍匐茎短,块茎表皮光滑、块茎略扁圆型,大而整齐,芽眼深度中,结薯集中。稳产、丰产性好,适宜武隆区海拔200~600m的山地种植,商品率72.1%,重感晚病,是一个适应性较强、早上市的蔬菜型马铃薯品种。中抗晚疫病。

表2 7个脱毒马铃薯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2)雪川3号

中熟品种,生育期75d,株型直立,生长势强,植株整齐,茎绿色,叶深绿色,花冠白色,叶片较大,株高56.1cm,开花繁茂性、结实性中等,黄皮黄肉,匍匐茎短,块茎表皮光滑、扁圆形,大小整齐,芽眼浅而少,结薯集中。稳产、丰产性好,适宜武隆区低海拔200~400m的山地种植早上市品种,商品率74.6%,抗病能力弱,是一个适应性较强的蔬菜型和加工型马铃薯品种。

3)鄂薯10号

属中晚熟马铃薯品种。株型直立,植株偏高,生长势较强,分枝性中等,茎绿色,叶深绿色,复叶中等大小,花冠白色,开花繁茂,匍匐茎较短。单株结薯较多,薯型长筒形,黄皮淡黄肉,表皮较光滑,芽眼略深。区域试验中生育期80天,株高65.7cm,单株主茎数3.2个,单株结薯数8.7个,单薯重55.2g,商品薯率75.6%。田间晚疫病发生表现为中抗,适宜武隆区低海拔300~600m的山地种植,商品率74.6%,抗病能力弱,是一个适应性较强的蔬菜型。

4)新品1号

早熟,全生育期72d,株型直立,分枝数中等,茎绿色,叶深绿色,株高58.6cm,花冠白色,花量少,黄皮白肉,匍匐茎中等,结薯较少,块茎表皮光滑、长圆型、大小中等,顶部较粗糙,芽眼浅,商品率82.4%。晚疫病为中抗。适宜武隆区低海拔200~400m的山地种植早上市品种。

5)冀张薯12号

中早熟鲜食品种,全生育期72d。株型直立,生长势中等,茎绿色,叶绿色,花冠浅紫色,天然结实少,薯块长圆形,淡黄皮白肉,芽眼浅,匍匐茎短,结薯集中。株高 48.7cm,单株主茎数 2.2个,单株结薯4.7个,单薯重 121.2g,商品薯率 81.3%,抗晚疫病;武隆区低海拔200~400m的山地种植早上市品种。

6)兴佳2号

中早熟品种,全生育 72d,株型直立,株高55.6cm,分枝中等。茎绿色,叶深绿色,花冠白色,花药黄色,结实少。块茎椭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芽眼浅,结薯集中,单株结薯3~5个,商品薯率76.8%;武隆区低海拔200~400m的山地种植早上市品种。

7号—费乌瑞它(CK)

费乌瑞它生育期72d,株高53.8cm,植株直立,繁茂,分枝少,茎粗壮,紫褐色,株型扩散,茎绿色,叶色浅绿,生长势强。花冠兰紫色,花粉较多,易天然结果。块茎长椭圆形,皮色淡黄,肉色深黄,表皮光滑,芽眼少而浅,结薯集中4~5个,块茎大而整齐,武隆区低海拔200~400m的山地种植早上市品种。

表3 7个脱毒马铃薯品种的产量表现

3 小结

本试验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鄂薯10号不但产量高,而且在武隆区低山、半高山地区适应性、抗逆性强,推广应用效果好,经济效益高,是需求量较大的蔬菜型马铃薯品种,建议在武隆区大力推广应用,并继续在下年做好跟踪展示试验。

[1] 陈佳.景东县2016年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C].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普洱市委、普洱市人民政府.第七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一:科普助力精准扶贫.云南: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普洱市委、普洱市人民政府,2017:3.

[2] 陈晶晶.干旱山区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8):85-86.

[3] 刘芳,牟元华.6个脱毒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8):48-49+77.

[4] 董怀军.马铃薯新品种(系)对比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5):60-61.

[5] 吴冬梅,陈富英.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15(3):8-10.

猜你喜欢
芽眼结薯武隆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马铃薯芽眼检测识别研究*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武隆人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基于LBP 与SVM 的马铃薯芽眼识别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马铃薯芽眼识别方法
“寻味武隆”让当地农特产品走向世界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