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策

2018-05-09 11:23董杏林唐愚湖南省湘潭县畜牧兽医水产局
中国畜牧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湘潭县粪污废弃物

文│董杏林 唐愚(湖南省湘潭县畜牧兽医水产局)

湖南省湘潭县位于南岳衡山北部,湘江下游西岸,长衡丘陵盆地北段,是传统的畜禽养殖大县。全县畜牧业以养猪业为主,年均出栏生猪约200万头,出栏肉牛约1.59万头、肉羊约6.65万头、出笼家禽390万羽左右。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产生的大量养殖废弃物给环境保护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为此,我们对湘潭县养殖废弃物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与建议总结如下:

一、畜牧业基本情况及特点

湘潭县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列为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目前已初步形成集繁育、养殖、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生猪产业化发展体系。县内现有原种猪场3个,地方优良品种资源场1个,扩繁场12个。近年来养殖业年均总产值58亿元左右,占农业总产值一半以上。畜牧业已成为湘潭县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之一。根据产地调查,湘潭县畜牧业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生产规模全省第一。湘潭县是全国知名养殖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优质肉制品出口创汇额占全省80%,2013—2015年,全县出栏生猪206万~238万头,生猪养殖规模稳居全省第一;砂子岭猪驰名中外,是湖南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优良地方猪种之一,是“华中两头乌猪”的主要类群,已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2.畜禽规模养殖占比大。全县畜禽规模化养殖趋势日趋明显,到2016年,全县常年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户600多户、常年存栏3000~5000头规模养殖户20户;常年存栏5000~10000头的规模养殖户10户,常年存栏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5户。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3.5%。

3.种植面积大,畜禽发展有潜力。全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162万余亩,经济作物生产面积13.9万余亩,湘莲种植面积4.5万余亩,蔬菜生产面积25万亩,林地148万余亩,年畜牧粪污消纳能力455万吨。

4.种植结合比重大。全县538个畜禽规模场户,311家配套了花卉苗木、蔬菜、湘莲、水果、水田等粪污消纳地,种养结合比重57.81%。

5.畜禽业产业链条完善。构建了湘潭县畜禽产业“饲料兽药加工,畜禽保种、选育、养殖、粪污治理、畜禽屠宰加工、肉制品深加工、活体直销、网络平台交易”的完整产业链。

6.生态敏感。湘潭县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农业”示范区,东滨湘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县境的涟、涓两水汇入湘江,区域水环境及生态环境敏感。

二、目前湘潭县推广的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要模式

根据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因地制宜,多元利用。属地管理,落实责任。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湘潭县养殖废弃物利用主要形成了多种模式。

经过多年发展,全县已形成八种粪污治理模式。一是以兴龙猪场为代表的“沼气发电+农牧循环”模式,二是以砂子岭猪原种场为代表的连续动态发酵处理模式,三是以新五丰为代表的污水深度处理模式,四是生物发酵床粪污、垫料肥料化处理模式,五是以易俗河广发养猪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猪粪沼气联户供气、资源利用模式,六是以科星农牧为代表的沉淀+花卉苗木循环利用模式,七是中小规模猪场推广的四有(沼气池、化粪池、化尸池、干粪收集池)两分离(固液分离、雨污分离)一封闭(全封闭的排污管道)多级化粪沉淀处理及能源化、肥料化利用模式,八是中小规模猪场在原有粪污处理工艺上提质改造实行的好氧处理工艺。

目前,该县重点推荐实行好氧处理工艺,通过此工艺治理后排出的畜禽污水基本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农田灌溉水标准。好氧处理工艺是采用雨污分流+干清粪+MSBR+澄清+生态塘工艺,将污染物进行干清粪之后,流经格栅池、调节池调节处理后,进入MSBR反应池对污染物进行好氧处理,降低污水中的COD和营养盐,而后进入三级澄清池,处理达标后进入生态塘进一步处理后达标排放。以一个存栏600头生猪的规模养殖场为例,通过治理后,能实现COD减排量为63.0190吨/年,氨氮减排量为10.9451吨/年。是一种处理能力和性价比高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三、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湘潭县养殖业最大的污染就是生猪粪污污染,因养殖量大,所产粪污量多,原有的处理设施跟不上现有的发展。从2012年起,湘潭县就开始对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场进行粪污设施设备的提质升级改造工程,近几年投入7758多万元用于粪污治理项目,其中上级扶持4990万元,县本级2768多万元。2012年、2013年上级分别由本年度奖励资金中安排690万元、694万元专项用于粪污治理;2014年、2015年、2016年上级下达奖励资金1234万元、1149万元、1223万元。

为了更好地落实上级文件要求,改善农村养殖环境,经湘潭县人民政府第十五届四十五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从2014年起将上级下达的奖励资金连续三年主要用于粪污治理,根据实施方案要求,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安排900万元、1020万元、1016万元、944万元资金用于养殖户的粪污治理。

通过几年的努力,共计治理了192个规模养殖场,共新建格栅池1536立方米、调节池13440立方米、曝气池13440立方米、沉淀池13440立方米、化尸池2304立方米、干粪棚3072平方米、鼓风机房1152平方米,改造雨污分离23040米。2018年计划继续投资进行治理。通过近几年的治理,改变了部分规模猪场粪污横流、臭气熏天的局面,基本实现了环境整治,粪污排放达标。

四、基本经验

1.注重政策导向。湘潭县是全国生猪养殖大县,养殖量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是一个以奖代补项目,为响应新的政策,配合当地的农村环境整治及打造“精美莲乡”工作,2014年度开始转变政策导向,将奖励资金主体用于实施粪污治理,改善养殖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2.注重主体参与。畜禽粪污治理项目通过土建工程由养殖户自建,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并能更加清楚了解治污工艺流程,为下一步设备的运行及治污理念的宣传打下很好的基础。

3.注重示范宣传。几年共治理了192个规模养殖场,范围涉及全县所有乡镇,项目实施前对每个养殖场都印发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项目实施后每个养殖场都印刷了宣传标语,积极鼓励养殖户模范带头,以自身养殖场的治理效果带动周边养殖户共同加入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主要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及治污理念,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大众参与、典型示范的作用,在全县树立“养殖发展、环保先行”的理念。

4.注重技术创新。打破传统治理工艺,积极探索实践,从传统的治理理念中转变过来,采取科学治污的方法使粪水排放达到农田灌溉水标准,所有治理户均采用厌氧曝气法,养殖污水通过雨污分离、干粪收集后进入格栅池去除大块杂物,然后进入调节池去除浮渣后进入曝气池,通过设备曝气降解废水中的营养盐和耗氧有机物如COD、氨氮等,再进入沉淀池沉淀,最后污水达标外排。

5.注重部门协作。加强统筹协调,发挥部门联动作用。畜禽污染治理涉及县级多个部门和乡镇,各部门之间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施工监管,对不按要求建设到位的,处理效果不达标的养殖场不予拨付扶持资金,对不按要求正常运转治污设备的予以处罚。同时,把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努力形成养殖业主自觉落实治污措施、部门监管到位、县乡政府齐抓共管、当地群众积极监督的良好格局。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

第一,整个项目的实施覆盖全县所有乡镇,项目要实施好必须通过申报、核查、招投标、督查、验收、后期监管等诸多环节,工作流程多、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因项目没有安排专门的工作经费,故在实施过程中以及后期监管工作中很被动。

第二,项目建成后,按照技术要求养殖户需每天开启设备运行,但养殖户常常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按照操作规范适时投入运转,致使个别养殖场在项目建成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下一步计划引进全自动控制系统,即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也能更好地监控和自动开启设备,从而使整个项目发挥实效。

猜你喜欢
湘潭县粪污废弃物
湘潭县:致敬革命先驱 赓续红色血脉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湖南省湘潭县农村房有“身份证”了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筑牢“防火墙”
电子废弃物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