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设计企业“走出去”的思考

2018-05-09 02:03黄应祥
建筑 2018年9期
关键词:施工图走出去施工

文 / 黄应祥

国内设计企业“走出去”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参与国际设计竞标,靠技术方案赢得中标,独立或联合当地设计企业成立设计管理咨询公司;一种是配合国内工程总承包企业参与国际EPC项目竞标,中标成为EPC模式中的E方,也就是设计方。

国内外设计管理流程的差异

一、国内设计管理流程

设计企业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定相应的设计资质,在资质许可范围内从事设计业务承揽。国内设计阶段一般按工程复杂程度划分为三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或两阶段(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各阶段设计深度按《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执行。施工时,总承包单位自行按施工图施工,辅以国家标准图集及相关规程规定,自行进行少量加工图表的制作,以指导具体施工操作。设计企业在项目前期需要配合业主完成政府规划许可报批任务,在施工阶段需要定期、不定期去施工现场配合解决问题。

二、国外设计管理流程

国外设计阶段划分基本与国内相同,但实施的主体不同,各阶段深度不同。国外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文件由设计企业(建筑师事务所、结构、机电等顾问公司)提供,而施工图由中标的承包商负责。

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文件的核心作用是满足业主功能要求、政府宏观控制指标、项目概算及招标文件编制。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提供相对模糊的概念设计或初步设计,总承包商依据业主招标文件,提出初步设计方案或深化设计方案,参与竞标。如果中标,业主与总承包商将依据初步设计签订合同,此时合同中还含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设计深度不够、设备选型不明确等问题,这些都由总承包企业在后续施工图设计完成。由施工企业来完成这一部分图纸,从技术、经济角度都更合理。

设计企业初步设计文件除了包括国内初步设计图纸外,还会包括技术规范书。施工企业施工图设计过程中一般会有多次报批的过程,第一次设计并经过校审的图纸和文件是供设计企业审批用的。设计企业有了书面意见之后,施工企业要根据意见修改图纸和文件,提交设计企业批准。如果设计企业批准了图纸和文件,则加盖APPROVED或FOR CONSTRUCTION章,作为正式用于施工的图纸。

国外设计咨询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具有远大于国内设计院的权威,一般来说设计企业会有一个技术团队常驻现场,主要职能包括审核批准施工单位的施工图设计、对施工单位报送的设备材料评估认可、已完工程量的核准以及工程款支付审核。可以说国外项目管理流程中设计企业参与度远大于国内,国外设计企业在项目建设流程上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管理职能。

国内设计企业“走出去”需要注意的问题

国外的设计咨询管理公司业务跨度远大于国内设计院,从技术层面上可以提供勘察设计、设备采购、施工管理、试运行到交钥匙的全过程管理咨询服务,如果配合施工总承包企业承接EPC项目,设计咨询管理公司还可能提供建设资金融资服务。从企业架构层面来说设计咨询管理公司有合同管理、商务运作、财务管理、施工管理团队等等。

一、语言能力

虽然近年来项目管理人员语言普及程度及语言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现场大部分工作还是要借助翻译来完成。很多比较深入涉及到专业理论或专业知识点,如果由纯语言专业的人员来翻译可能发生翻译和设计本意不符的情况,很难达到预期沟通效果,无形中也潜在弱化了中资企业的技术履约能力。

二、商务能力

国内设计院日常实践中更多考虑项目的安全性、可靠性,较少考虑工程的经济性,设备选型只求性能,较少考虑性价比,方案设计较少考虑项目现场实施的难易程度等,没有很好地从项目全周期成本角度来优化设计。在编制项目概算时往往也不能很好地结合市场具体行情及项目实际情况,导致成本测算与实际有差距。

面对境外项目,设计院应该加强收集和积累基础数据,包括当地建材市场、机具设备、海运、海关、税务、外汇、劳工等等,还要积极与国内及当地的行业协会联系、与当地同行企业交流,从政策层面、实物操作层面获取信息,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的银行、信保等金融保险机构联系,了解项目所在国的金融经济政策。确保在前期项目商务测算时的准确度,不留有重大遗漏点。

三、风险识别管理能力

中资企业境外工程承包主要面临着政治风险、法律和政策风险、自然和疾病风险以及企业管理风险。

由于工程承包项目一般投资较大、工期较长,外部干扰因素多,所以准确调查评估项目所在国风险,客观合理分散化解风险是所有中资企业应该积极面对的问题。只有投资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投资争议发生后积极通过政治或法律途径索赔,才有利于确保对外承包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中资企业应通过全面深入开展尽职调查、投保海外投资保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监控体系及做好合同管理工作,有效规避海外投资风险。在进行前期市场调研时期,市场开发人员应做好项目尽职调查,一方面应尽可能地详细了解项目所在国的政治背景、经济、自然状况、财政资金、技术能力以及保函、支付、罚款、汇率风险、税务等法律法规等项目基本信息;另一方面应对投资项目本身进行调查,从技术角度了解项目信息,为决策研判提供充分依据。

四、标准规范

中资企业“走出去”很重要的一个技术屏障就是标准规范的使用。目前国际招投标项目大部分采用的还是欧美标准。中国标准还处在一个需要努力劝说外方接受的境地。统计表明,项目标准差异导致的设计问题最为突出,可引起设计失误、设计深度不足,延误采购计划的编制和设备制造设计工期拖延、设计批复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现行国内“走出去”大部分是施工企业牵头,而不是设计院牵头,相对来说施工企业没有充分重视工程投标阶段技术标准合同条件。中国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共同推进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是争夺行业话语权、提高中国企业“走出去”由量提质的关键因素。

经过与国外技术人员以及长期从事海外工程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探讨,大家都表示中国标准与欧美规范很多是相近的。中国规范正逐步接近欧美发达经济体规范,很多区别只是一种样本对象、系数取值等方面非原则问题上的区别。

五、财务风险管理能力

中资企业在参与国际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在财务管理方面,建设期较长,资金需求量大,有些项目涉及到政策性贷款或商业银团贷款,财务管理要满足国内企业总部和当地政府管理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包括资金筹集和资金回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成本管理上的风险、税务方面以及汇率方面的风险。

猜你喜欢
施工图走出去施工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探讨PKPM BIM施工图软件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