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学校培养策略

2018-05-09 10:55纪薇
卷宗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

摘 要:社会适应性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其心理健康、学业发展以及未来的生涯规划和发展都有重要作用。社会适应性主要受到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客观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其中学校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学校必须要树立起对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意识,教师要创设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氛围,心理老师更是要承担起重任。

关键词:社会适应性,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校教育

埃里克森提出,在青少年阶段学生所面对的重要发展任务不仅仅包括整合自我同一性和学会如何独立自主,这个阶段也是学习适应社会的各种技能的关键时期。众所周知,社会适应性不仅是评价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判定个体社会化程度的关键因素,对个体的学业发展、生涯规划、未来的社会性行为都有重要作用。

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十分广泛,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主体心理因素(智力水平、自我意识、人格特征等调节个体适应行为策略方式的因素)和社会客观因素(学校、社会环境、家庭等)。其中,学校教育是加速、引导、规范个体社会化的有效过程。既要传播文化技能,又要灌输新的社会角色规范,还要教导社会个体以社会规则和权威来调整自己。因此,对青少年良好社会适应性的培养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

1 学校要牢固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意识

现阶段社会对于素质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但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思想仍根深蒂固,学校教育的重点依旧是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在其他社会能力的发展明显投入不足,在这样氛围中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会忽略对孩子社会适应性的引导。

“十三五”规划再次强调,要“使得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环境能够越来越优化”。所以学校要努力打破过去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不能仅为了现有升学制度用繁重的学业负担压垮他们,除学习外,要有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各式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敬老院献爱心、郊游等,通过提供大量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并且进行社会调查、社会服务,还可以通过布置特殊的暑期或寒假“作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体验人生,从形形色色的经历学习并积累自己的人生经验,在这样的锻炼中他们的自我控制和处理問题能力会得到不断增强。

2 教师要创设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氛围

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除了教授知识,更要传授道理。首先要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动态的合作关系,老师不再是只关心考试成绩的权威者,而是建立起以情感为纽带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一些新观点甚至一些小错误持包容的态度,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铺垫良好的氛围。

此外,教师既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里的人格素材,也要利用周边可利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良好社会适应性培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固然重要,但每个人人生经历、所处的社会环境均有很大局限性,学生课余时间又比较有限,多读书便可以成为累积人生经验的一种捷径,因为书中有着前人经验的积累和升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教材中包含着很多人生道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注意引导,帮助学生积极吸收,积极实践,鼓励学生同自己或者同学进行讨论,在讨论中通过观点碰撞增进青少年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以语文课为例,教师在讲授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时,可以组织学生们对“如果在未来的生活中遭遇到困难怎么办”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分组发言,最后鼓励大家应该像海燕那样迎难而上,勇敢面对。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社会适应性。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人际合作的社会,因此青少年要学会以诚信、谦逊、平等、宽容的态度待人,学会尊重别人,能够容忍别人的短处和过失,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具体说来,可以采用互助学习小组、分组汇报、小组比赛等多种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给予彼此灵感,分享收获的喜悦,以此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构建主动求知、积极参与的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心态。

3 心理老师要承担社会适应性干预重任

对于社会适应性略有不足的青少年,可以由心理老师来进行教育干预。

3.1 支持性干预

心理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心理支持,在详细了解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后,给予学生鼓励、共情、认同,辅以情绪疏导,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自卑挫败等负面状态,鼓起勇气面对自己心理上的困难、挫折。在个体咨询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各种烦恼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此时要进一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比如,若有同学具有人际关系上的困扰,班级里朋友较少,与其他同学交流少,和老师也很少沟通,不敢讲话,心理老师可以教授一些交往原则,如平等、宽容、信用等,还可以教一些交往技巧,如主动和班级同学打招呼、珍惜在众人面前说话的机会等。

3.2 放松干预

解决学生情绪问题,比如紧张、焦虑。放松训练主要包括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等,其中最适宜在青少年学生中推行的当属呼吸放松法,心理老师可以在心理课中教授学生呼吸放松法。为方便推广,可以使用简略版的指导语:“吸气时,下腹部凹进去;呼气时,下腹部鼓起来。放松以后,闭上眼睛,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在能够轻松地保持住它的情况下尽量多吸入空气。满满的呼出,并体会那种深深的放松感觉。当你觉得肺里的空气都已呼出时,再尽量多呼出去一些;吸入尽可能多的空气,屏气,数三下,放松,然后非常缓慢地呼出,又屏气,数三下,再放松。”通过几次课堂上的统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该方法,并鼓励学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3.3 认知干预

通过心理咨询技术改变个体的认知系统,矫正不良认知。首先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要性,以上可通过讲授和讨论方式,逐步达到纠正学生认知的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埃利斯的ABC理论,要知道“我们的烦恼,不是源于遭遇,而是源于对世界的看法”。然后,可以以“同学在背后说我的坏话,这个同学不行”、“期中考试失败了,我肯定考不上好的大学“,这种学生们经常产生的不合理信念为例,带领学生们进行合理信念大转换的练习。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根据现实生活和情绪状况完成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从而很好的让学生把学习到的技能迁移到生活环境。此外,可以辅助以肯定性训练,帮助学生改善在社会性交往方面的不适应行为以及相伴随的焦虑反应。

3.4 强化干预

依据行为主义的理论原理,通过强化手段增加适应性行为,消除或减少一些不良的适应行为。老师对学生的积极的目标行为要及时强化和鼓励,比如公开的表扬或者给予某种物质上的奖励。例如,当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主动参加班级活动时,可以当众表扬其表现,引导其多发言,并鼓励其多参加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优异的个体可以获得奖状。

3.5 榜样干预

参照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个体有观察榜样行为通过模仿获得新的行为的倾向。有适应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典范人物,对名人名家或杰出科学家的故事的熏陶,用良好的行为来取代过去不良的适应行为,或许鼓励班级中缺乏某种适应行为的学生像这方面的佼佼者学习,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可以举办经验分享会,让社会适应性表现良好的同学为大家介绍经验。

3.6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实质是通过模仿和替代影响个体心理。学生通过团体互动、社会模仿、角色体验来改变自己过去的行为方式,认识周边他人的心理状态,改变自己固有的不良认知,努力在角色扮演中促进新的心理体验并进行行为方式的巩固迁移。在学校中比较适用的角色扮演方式包括角色互换和心理剧。以心理剧为例,可以在学生中招募团体辅导小组,在团体成员达成契约、相互熟悉、彼此信任后后,进行4~5次的心理剧干预,辅导老师和成员共同商定符合青少年学生心理成长的主题,心理剧干预团体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暖身并产生主角、演出、分享感受。重点是在演出的过程中,针对目标问题,学生们通过设计好的具有有效解决策略的场景活动来体验、感受、体悟,从而使他们存在的问题外化,从全新的视角审视和整合原来的心理冲突。

最后,对于社会适应性存在缺陷的青少年,必须及时采取措施:社会适应性缺陷的治疗,最重要的是依靠自我心理训练,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心理训练的目标是纠正社交障碍,扩大社会接触,进一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常见的治疗方法有社会化学习法、社交训练法、组织能力训练法等等,都是通过有意识的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例如社会化学习、参观访问、人际交流、组织活动等,从而克服心理障碍,培养社交能力,强化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陈建文, 黄希庭.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J]. 心理科学, 2004, 27(1):182-184.

[2]琚晓燕. 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及其与自尊、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05.

[3]琚曉燕, 刘宣文, 方晓义. 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27(2):174-180.

[4]浦昆华, 白新杰, 何林姣,等.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调查[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20(8):1189-1191.

[5]王海涛, 李辉, 浦昆华. 初中生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性[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1):120-122.

[6]杨彦平, 金瑜. 社会适应性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 2006, 29(5):1171-1173.

[7]张守臣, 宋文琼. 中学生人格和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关系[J]. 心理科学, 2010(1):113-117.

作者简介

纪薇(1992—),女,汉,河北沧州,硕士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210097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
卢梭与杜威的生活教育观的探析
达斡尔族曲棍球学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尼尔的生命化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