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和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探讨

2018-05-09 03:22曹林刘俊伟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

曹林 刘俊伟

【摘 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3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且经过病理诊断确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超声诊断、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以及联合诊断,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联合使用两种诊断方式,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6.67%,远高于超声检查的50.00%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的4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中各有不同特点,联合使用两种诊断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浆细胞性乳腺炎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

浆细胞乳腺炎是一种由于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所引起的慢性乳腺炎症;这种疾病根据患者的病程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1],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现象,不但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威胁了患者身体健康;因此,采用切实有效的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就显得尤为重要[2]。本次择取3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展开研究,探讨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的3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来自于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3~67岁,平均(34.62±8.65)岁;30例患者均为非哺乳期与非妊娠期女性。

1.2 方法

(1)超声检查:使用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线阵高频探头,探头的频率为6~15MHz;让患者采取仰卧位,使其充分暴露腋窝与乳房,并逐个检查患者乳腺的各象限,严密观察患者病灶;同时扫查患者腋窝淋巴结,对所查病灶进行BI-RADS分级;(2)核磁共振成像:让患者采取俯卧位,双侧乳房自然悬垂与乳腺线圈的孔洞内进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扫描完成后,使用T1W1/TRA(TR677ms、TE8ms)、T2W1/TRA(TR4503ms、TE120ms)、T2SPAIR/SAG(TR4645ms、TE70ms)进行扫描;扫描层厚为3mm;扫描间距为3mm,矩阵512×512。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版本统计软件对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的方式,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来进行描述,计量资料以()描述为准。

2 结果

30例患者,单独采用超声检查时,患者阳性检出率为50.00%(15/30);单独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时,患者阳性检出率为46.67%(14/30);联合使用两种诊断方式时,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6.67%(26/30);由此可见,超声联合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准确率远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也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多发于30~40岁非哺乳期与非妊娠期女性患者中,该病的病因复杂,主要是由于导管内分泌物聚集导致乳腺导管扩张、分泌物潴留以及压迫导管内皮细胞导致其受损[3],从而使得分泌物渗出与导管外引起导管周围组织、浆细胞浸润以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主的乳腺炎性病变;在临床诊断中,通常会采用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方式,两种检查方式均具有无辐射与安全的特点,且各有其优势与局限性;其中超声检查具有诊断灵活、方便等特点,能够清楚显示患者的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包膜、边界、血流以及内部回声等情况,是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中的首选方法[4];但当患者的病灶范围过大、位置过深,其病变周围腺体的水肿较为明显时,则很容易影响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若仅通过超声诊断来确定病灶范围,很容易导致术后复发的情况发生;而核磁共振成像则对于患者软组织具有加高的分辨率,且不会受到致密型乳腺的影响,能够清楚的显示患者肿块形态、边缘、内部结构以及信号强度,从而使医师能够了解患者病灶的整体状况[5];但核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诊断中准确率往往不够理想,且检查时间过长、价格过于昂贵,在现阶段还无法取代超声检查的地位;而联合使用两种检查方式,能够通过互补的方式,弥补单一检查方式的劣势所在,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从而能够实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在本次研究中:30例患者中,单独采用超声检查,共检测出1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漏诊15例;诊断的准确率为50.00%;单独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共检测出14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漏诊16例;诊断的准确率为46.67%;而联合诊断共检查出2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漏诊4例;诊断的准确率为86.67%;由此表明,超声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准确率远高于单独使用一种方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本研究的结果可知,超声与核磁共振成像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中各有不同特点,联合使用两种诊断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沈宏雯, 许盈, 吴兴荣.高频彩超检查在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6,(04):641-642.

高博, 姜燕, 张晓华, 等.不同影像学技术在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5,(05):413-418.

崔文静, 许静, 罗松, 等.MRI在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01):46-49.

楊映霞.常规超声结合宽景成像技术对乳腺导管扩张和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体会[J].医药前沿,2016,(28):65-66.

潘晓明, 红华, 王芳,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7,(01):63-64.

猜你喜欢
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上腹部横切面在产前超声诊断心房异构综合征中的价值
MRI与颅脑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对比研究
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脊柱损伤的比较影像学及临床应用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16例多系统脑萎缩的临床与MRI分析
MRI评估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及预后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