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价值分析

2018-05-10 08:57于洪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调剂药师处方

于洪波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药剂科,辽宁 沈阳 110101)

对中药处方中的药物进行调配,让其成为供患者服用的药剂的过程即为中药调剂,其特点主要为定量准确、操作复杂而严格、临床调配等[1]。《处方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在对中药处方进行调剂时首先应对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2]。临床药师在处方分析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是连接医师和患者的纽带,对于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用药安全、保证临床疗效非常关键。本研究分析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100例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所收治,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中,27例男性,23例女性;患者年龄19~62岁,平均(40.3±7.4) 岁;21例为肺病,14例为脾胃病,11例为肝胆病,4例为心病。试验组中,29例男性,21例女性;患者年龄21~64岁,平均(41.1±6.8) 岁;22例为肺病,15例为脾胃病,9例为肝胆病,4例为心病。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中药师并没有在中药调剂中应用中药处方分析;试验组治疗过程中,中药师在中药调剂中应用中药处方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1.2.1 根据临床诊断分析中药处方组成 在收到中药处方后,中药师首先应对临床诊断进行查看,然后对方剂的组成合理性进行分析。如果疾病诊断和方剂不相符,应及时和临床医师联系,在确认后才能调配中药处方;如果疾病诊断和方剂相符,则可以调配中药处方。在分析中药处方时,应对中医药在实证与虚证、风寒证、风热证等方面的用药差异加以关注,对方剂进行检查,看是否满足对症用药的相关原则,虚证不适合选择峻猛泻下药,避免药物副作用增加或者病情恶化。除此之外,中药师还应对临床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前记、处方正文以及处方后记等内容进行认真核对,应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检查,避免发生年龄、性别等常见错误。中药师应通过中医学和中药学理论知识来认真检查中药处方。

1.2.2 分析临床医师用药目的 临床医师在开具中药处方时,正常情况下不会将药材饮片的规格、炮制方法等要求详细标出,配药过程中,中药师应满足临床医师的用药目的,按照临床诊断来对中药材的炮制方法进行评定,饮片性味、功能应该满足治疗要求。严格根据中药学知识来对临床医师的用药目的进行分析,如果不能正确评定则应及时向临床医师反馈,防止发生药物副作用。比如中药处方中的半夏,如果是用于对咳嗽痰多进行治疗,则应该给付“清半夏”;如果是用于对心下痞闷、湿阻中焦进行治疗,则应给付“法半夏”;如果是用于对呃逆、呕吐进行治疗,则应选择“姜半夏”;如果是用于对食积不化进行治疗,则应选择“半夏曲”等。不同饮片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在功能和作用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在中药调剂时应根据中药处方,按照饮片的药性来进行合理调剂。

1.2.3 分析中药处方中用药配伍和剂量 在对中药处方的配伍合理性进行分析时,应严格根据“十八反、十九畏”来进行,如果存在药材配伍禁忌则应拒绝调配,而且应及时向临床医师反馈,对中药处方进行及时调整,应注意妊娠期女性、幼儿以及老年人群的用药安全性。中药师应通过中药学知识来对中药饮片加减方的合理性进行评定。药物剂量会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如果用量过小则不能实现预期的治疗效果,用量过大则会出现药物毒副作用。中药师应对药材进行准确称量,让中药方剂的用药剂量保证合理。

1.2.4 中药处方脚注分析 按药材性质确定处理方法 因为中药材的质地存在差异,所以入煎时要求也存在差异。例如对于中药处方中的果实、种子类药物,在入药时均应掰开或打碎,动物角甲类、矿石类饮片的质地比较坚硬,要想有效煎出其有效成分,就应先煎。草乌、川乌等应先煎30~60 min,让乌头碱含量降低,让药物毒副作用减轻。木香、薄荷等气味芳香存在挥发性成分的饮片则不能久煎,防止有效成分流失而导致疗效降低,可以后下。富含绒毛的旋覆花、辛夷花等应进行包煎,防止绒毛对咽喉造成刺激,花粉类、动物粪便类、细小种子类药物也应进行包煎。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材如果和其他药物同煎,则会粘连成块,同时还会对其他药物的煎出造成影响,所以应进行烊化。临床药师在进行中药调剂时,应对中药处方脚注进行分析,按照处方脚注要求进行处理,同时向患者详细解释,让方剂疗效得以充分发挥。

1.2.5 注意事项 提前向患者讲解药材煎煮的正确顺序,告知患者煎煮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详细讲解煎煮正确方法和用药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药物用法和用量不能随意更改。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不能和部分食物同时服用,患者不能进食影响治疗或与药性相反的食物。药物、食物均存在不同性能,所以应禁忌适宜,根据药物性能和疾病特点选择合理的食物,让药效得以充分发挥,病程有效缩短。例如首乌、地黄应忌蒜、葱,常山应忌葱,蜂蜜应忌生葱,鳖甲应忌苋菜等。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安全不良事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软件来分析和统计本试验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计量资料则选择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次数、药物副作用发生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如表1。

表1 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和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观察(±s,分)

表1 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和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观察(±s,分)

组别 例数 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次数 药物副作用发生次数试验组 50 2.2±0.5 2.3±0.7对照组 50 6.6±2.3 8.2±2.5 t值 13.2185 16.0697 P值 <0.05 <0.05

3 讨论

在我国医疗体系逐渐完善的过程中,药学服务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也在不断改变。中药调剂具体是指在中医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中药师根据中药处方来对药材进行配制的过程[3]。中药方剂中所涉及的药材种类较多,需要进行临床调配,对调配者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而且对操作方法的要求也比较多,因此容易出现各种安全隐患。中药药学服务明确指出,中药师应严格开展处方调剂,并对中药处方分析进行完善,进而让中药用药的副作用有效降低,使中药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高。中药处方作为中药调剂的核心,对中药处方进行全面分析,中药师应根据临床诊断认真落实处方核对、药品调配以及用药指导等工作,对药学服务进行不断完善,让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本研究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中药师并没有在中药调剂中应用中药处方分析;试验组治疗过程中,中药师在中药调剂中应用中药处方分析,结果发现试验组的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次数、药物副作用发生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药调剂中加强中药处方分析,能让用药重复、书写不清等人为疏忽有效减少;通过对临床医师的用药目的进行分析,满足临床医师的用药目的,能让药物副作用有效减少;对中药处方中的用药配伍和剂量进行分析,能保证用药配伍的合理性,让用药剂量保证准确和标准;详细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能让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显著提高,保证临床疗效。

总之,在中药调剂中应用中药处方分析能让用药安全性显著提高,保证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1]刘建平.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7,30(17):123-124.

[2]蔡清宇,周思,谭海龙,等.中药处方评价现状及分析[J].首都医药,2013,20(2):19-21.

[3]冯建军.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8):131-132.

猜你喜欢
调剂药师处方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要不要服从调剂?
人间处方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处方
住院患者口服药物拆零调剂的思考与分析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