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治疗胞轮振跳35例临床观察※

2018-05-10 08:57曹兴伟冯小梅李群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心脾眼睑痉挛

曹兴伟 张 霞 方 琳 冯小梅 李群英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眼科,四川 泸州 646000)

胞轮振跳,指胞睑不由自主的牵拽跳动的眼病,又名睥轮振跳 (《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目睛 动,俗称眼皮跳[1]。相当于西医的眼睑痉挛,系指眼轮匝肌的痉挛性收缩[2]。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久跳不止的眼睑痉挛,运用中医揿针疗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1月门诊就诊的胞轮振跳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男8例,女27例;年龄22~60岁,平均 (42.0±8.5)岁;病程0.5~30个月,平均(7.1±8.0) 月。对照组35例,男10例,女25例;年龄22~59岁,平均 (42.1±7.7)岁;病程0.5~34个月,平均(7.0±8.0) 月。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胞睑跳动,或牵及眉际、面颊,不能自主控制;胞睑皮肤正常,眼外观端好。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2)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 (2)未按规定治疗或采用了其他方式影响疗效评价; (3)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 (4)出现不良反应,难以继续完成治疗方案; (5)合并妊娠、意向妊娠或哺乳期; (6)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肝肾功能异常等;(7)面部因外伤所致的眼肌痉挛者; (8)排除因屈光不正、倒睫、结膜炎、结膜及角膜异物、角膜溃疡、虹膜炎等眼部疾病引起的眼睑痉挛。

1.5 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揿针治疗,选择太阳、攒竹、四白、丝竹空、合谷、足三里穴位。周围皮肤常规消毒后,用镊子夹取带有揿针 (日本株式会社生产,中国代理名称:四川唯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证编号:国械注进2014227129)的胶布,揿针针尖瞄准穴位按下,揿入皮肤,嘱患者不定时按压贴针部位,使其产生酸胀感,面部选取靠近患处穴位。揿针每天更换1次。每日1次,连续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对照组采用口服甲钴胺片,每次1片,每日3次,连续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6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有关标准进行评定。治愈:胞睑振跳消除;好转:胞睑振跳明显减轻;未愈:胞睑振跳如故。总有效率=(治愈+好转) /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4周治疗后(见表1),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典型医案

患者,肖某,男,35岁。2017年11月20日就诊。自诉1月以来左眼上睑跳,劳累后加重,当时就诊于当地诊所,予以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艾司唑仑口服镇静安神对症治疗,一直未见好转,后逐渐加重,特来我院就诊,纳可,眠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中医辨证心脾两虚,治以补益心脾。采用揿针治疗,对左侧太阳、攒竹、四白、丝竹空、合谷、足三里穴位,嘱患者不定时按压贴针部位,使其产生酸胀感。揿针每天更换1次。每日1次,连续14次治疗后患者左眼胞轮振跳状况消失,连续随访2个月无复发。

4 讨论

胞轮振跳属于眼睑神经疾病,多数原因不明,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部分患者系硬化血管袢对神经干的交叉压迫引起[2]。目前,临床治疗胞轮振跳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手术,常用药物治疗包括口服卡马西平、氯硝安定、酰胺米嗪,严重者或注射A型肉毒毒素、复方樟柳碱等[4-5],手术包括眼轮匝肌、眉肌的肌肉切除术等[6]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效果显著,但复发率较高;而手术治疗副作用较大、易复发、术后并发症较多。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肝脾血虚,日久生风,风性动摇,牵扯胞睑而致或久病过劳,劳伤心脾,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筋肉失养而致。《目经大成·目》:“此症谓目睑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盖足太阴厥阴营卫不调,不调则郁,久郁生风,久风变热而致。”《审视瑶函·睥轮振跳》指出:“此症谓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出。乃气分之病,属肝脾二经络之患。人皆呼为风,殊不知血虚而气不知顺,非纯风也。”治疗上应以补养心脾,养血熄风为主[1]。一直以来运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胞轮振跳的疗效,从相关报道得到证实,刘菊芬[7]、刘坚等[8]运用针刺法治疗胞轮振跳取得了满意效果。但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针刺治疗过程耗费时间过长,越来越多的患者无法接受,因此寻求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治疗方式迫在眉睫。采用新型皮内针揿针方式,通过浅刺穴位和持久留针的方式,尽量减轻针刺时的疼痛,延长针刺效应时间,进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9],揿针属于传统针法里面的浮刺和浅刺,浅刺是通过调节卫气,激发机体卫外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留针的目的则在于候气或者调气,最终达到气血和调阴阳平衡的目的[10]。

本文研究组选取胞睑周围穴位配以足三里、合谷,通过疏调局部经络气血,活血祛风通络、补益气血疗法,有养血熄风,补养心脾之效,达到了传统针刺治疗相同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明显好于口服甲钴胺治疗的对照组,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治疗胞轮振跳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揿针治疗方式简便易行,值得在眼科临床治疗过程中进一步研究。

[1]段俊国.中医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7-128.

[2]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76-87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眼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9.

[4]Hellanman A,Torres Russotto D.Botulinum toxin in the management of blepharospasm:current evidence and recent developments[J].Ther Adv Neurol Disord,2015,8(2):82-91.

[5]DefazioG,Hallett M,Jinnah HA,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clinical scale for ratingthe severity of blepharospasm[J].Mov Disord,2015,30(4):525-530.

[6]韩雪梅,王晶,刘晓.特发性眼睑痉挛的手术治疗[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8,30(12):945-946.

[7]刘菊芬,王桂红.针刺治疗眼睑痉挛32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14(5):39-40.

[8]刘坚,徐红,张仁.益气通络针刺法治疗眼睑痉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4,34(1):37-40.

[9]郝洋,刘炜宏.新型揿针临床应用偶拾[J].中国针灸,2013,33(S1):87-89.

[10]张雪华.皮部理论在临床治疗及预防保健中的运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2(3):34-36.

猜你喜欢
心脾眼睑痉挛
过桃花村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复杂眼睑裂伤分型及手术整形的临床分析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复杂眼睑裂伤分型及手术整形的临床分析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安卧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90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